如何在新课改中凸显德育教育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_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怎样才能达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教师应如何在课改中凸显德育观念,与时俱进,顺应新时代学生发展之特点,使新課改对德育等各方面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这将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一直坚持不懈寻求的方向和目标。
  
  一、转变角色,以身范德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主要是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站在高高讲台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变了,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真正使教师要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师德是生活深处一朵炙热的火花。它能创造安全与满足的温馨,赋予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师爱更是神圣而伟大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付出是师爱最真挚而朴实的情感,老师就如那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用真爱付出着,以身范德。这样才能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让课堂充满爱,让课改渗透爱。
  
  二、潜心改革,大练师能
  
  练师能,是师德的一项系统工程。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是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不同之上。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化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德育科研,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摆脱一成不变的单纯凭经验的德育管理思想,让课改不断彰显德育,渗透德育,使之不断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有“由外而内”,转变为“内”为主,内外结合。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潜心改革,大练师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三、注重体验,感受生活
  
  我们的德育需要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课改中的德育需要唤起学生的自我思考,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才是成功的德育。我们说生活德育,是一种体验,一种感受,是应追求一种“无痕”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教师就应该让他们能真实地经历、感受和体验着生活,让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手脚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在行动中习得生存本领,在体验中感悟人生哲理,这样才能变革那种“书里来,书里去”的德育模式,才是一份难得的财富。前不久,有位学生的生活作文里写下这样一段话:“爸爸,你在外地打工能照顾好自己吗?每天晚上我都在想你,我真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到你的身边,给你洗好脚、做好饭再飞回来告诉妈妈,别让她为你再牵挂,妈妈又瘦了……”文章的语言虽然很朴素,但充分体现出孩子对父亲思念、牵挂和对母亲的担心之情,感人甚深,让人欣慰。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课改的实施,德育的内涵也将会不断在充实与完善。德育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由“他律”到“自律”。《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因此,教师要以身范德、大练师能,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让德育在课改中凸显,要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课改回归生活,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受到熏陶,逐步形成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实现德育培养目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深入实践,为德育注入新元素,与其不断刷新,才能保障学校德育工作永葆生机。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至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隋朝正式建立。而隋朝末年,在农民起义勃兴之际,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公元618年,李渊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