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编辑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融合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z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学报编辑不仅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应拥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根据高校学报对编辑工作的要求,认为高校学报编辑不仅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同时应结合专业和知识面,拥有创新意识,与社会相融合,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学报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素质;创新意识;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225-02
  
  在林立的期刊中,高校学报因其学术作用区别于社会化期刊,它既是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媒体,又作为现代大学创新知识、教书育人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是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联系的重要中间环节。因此,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除了对文章整体内容和语言文字的把握,还要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对于科技知识在高校内部以及整个社会运行过程——生产、储存、传输和消费——的正常进行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学报编辑不仅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应拥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高校学报既是知识信息的载体,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所负载的科学知识和思想文化信息会产生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用。正确、有效地传播这些知识和信息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具有敏锐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责任感。作为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高校学报将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产业化)结合起来[1]。错误的知识一旦传播开来,则可能产生很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因而编辑又必须确保校对过程的准确性。高校学报的社会运行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作者的创造性活动与读者的教育过程连接起来,具有重要的知识积累和文化传承作用。编辑作为“为人作嫁”的角色,要求愿意默默地、兢兢业业地奉献,必须求真务实、一丝不苟、严格把关,尽可能消灭“不合格产品”。
  编辑应培养自己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校学报的编辑要完满地完成自己的编辑工作,不仅应有敬业精神,而且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学报编辑一般有自己的学习专业,专长于某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然而学报内容往往既包含自然科学的研究,又包含社会科学的研究,涉及各个学科。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概念、原理、习用语、专门符号、缩写词、典故等等,作为一个专业学报编辑,不仅对自己专业范围的内容能够把握,也必须了解一些其他专业的基本知识,同时应密切注意该领域新知识的增长,习惯正在引进的比较陌生的术语[2]。另外,随着世界范围内学报交换的加强和科技术语的标准化,编辑必须熟悉这些标准化的单位和术语,以便于使学报高标准、规范化地进行国际交流。
  拥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即使再专门的数量化、符号化的专业文献,仍需要一定的母语自然语言的辅助说明,一些作者甚至会使用一些生僻的、古味的字词,或者出现一些自然语言用法不合乎规范的现象,都需要编辑进行适当的矫正,以便易于读者理解和顺应刊物的风格。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有较好的文字功底,有发音、拼写、遣词、造句、语法、逻辑等方面的较高修养。对于一些有学术价值,但层次不清,语言不通,错别字很多,标点符号乱用的文章,编辑应有足够的耐心,反复阅读,进行合理的文字和逻辑加工。足够的语言知识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应该是编辑的基本功。
  熟练掌握出版业务知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校学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越来越重要。编辑工作成为标准化知识的维护者、传播者,为保证知识传播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便于读者的检索,向作者负责,高校学报的编辑必须在编排设计、刊物的信息密度、文字加工、发稿核样、差错率、国家和国际标准的贯彻等方面具有比较娴熟的编辑业务知识,才能达到编辑工作的优良要求。
  作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高校学报来说,它的创新更多的体现在刊物内容上。而编辑工作的现代化关键是编辑人员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目前国内外高校学报林立,学报编辑要使自己的刊物跻身于高校学报之林,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不仅熟悉自身学报的特色和发展历程,而且要了解同类学报的长处所在,要在积极借鉴它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形成自身特色,不断提升学报的学术档次和社会影响力。
  要培养自身观念的超前意识。高校学报的编辑必须善于预测和把握学科的发展变化和期刊的生命周期,了解知识的演替规律,具有很强的时效意识和价值意识,具有独到的见解,把握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预测知识的演变、媒体的演变和社会经济的演变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力争走在时代变化的前面。
  新的审美意识。高校学报的编辑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裁剪和修补,而是适度地加工知识,从而输出高质量精神产品的审美过程。学报处处渗透着书香气,编辑要充分挖掘和体现其大气之美、知识之美、创造之美,用新眼光、新视角看待学报的加工整理过程,适应美的时代变化、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读者的审美期望,制造整体上具有新意和美感的刊物。
  扩展知识面。特定领域学报的编辑不仅应对传统上属于该领域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而且由于现代学科门类在高度分化的同时也在高度地综合,许多稿件来自针对现实问题的跨领域的研究,这就要求编辑应走出狭小的专业领域,具有比较宽阔的知识面,对邻近学科和交叉学科有相当的了解,尽力做到博览、多记、深思,掌握大量新的知识信息,避免成为学科综合化发展中的门外汉。
  适应和应用网络环境。网络技术在学报编辑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借助于网络,编辑可以便捷地与作者、审稿专家进行交流沟通,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稿件进行初审、信息核对等工作[3]。学报编辑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才能应对网络世界,做好编辑工作。
  学报的生存能力固然主要依赖于刊物的定位和质量。但在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高校学报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学校学报编辑必须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依照知识社会运行过程的波动规律,精心地组织栏目,积极地扩大稿源,合理地选择稿件;增加对高校学报市场波动的敏感性,了解科技知识的更新过程,熟悉社会文化的变化趋势,使刊物和稿件适应知识增长需要和读者教育需求,不断扩大学报在学术界和社会的影响[4]。
  学报编辑要重视与社会的融合,不仅要了解社会热点,保持选题方面的敏感性,同时更要培养较强的交往能力。高校学报的编辑是科技知识传播媒体的守护人,仅在学报出版之前,就必须不断与作者、审稿人、编委打交道,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和学术研讨,所以,编辑必须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尽可能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与作者交往是编辑社会活动的主要对象和内容。从作者投稿起,直到学报最终寄送作者,编辑都必须不断与作者打交道,让作者了解学报的宗旨、规范和风格,请作者对稿件做一定量的修改,往往需要反复沟通,妥善处理各种情况。由于高校学报的学术性较强,审稿人起着对文章质量把关的重要作用,学报的审稿人往往是具有相当学术地位和个性的专家学者,他们是否认真负责,是否按时完成,是否愿意保持频繁的联系,这些都是编辑需要关心的事情。另外,编辑还应经常与其他学术性刊物的编辑进行联系,吸收其办刊经验,并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扩大稿源,组织切合自身学报的策划专题,及时了解学术动态,提高专业水平。编辑与社会的融合将有助于学报保持对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发展的敏感度,而不是闭门造车。
  总之,学报编辑工作是一种文化再创造过程,编辑的劳动是一种渗透着主体性、创造性的劳动。总之,作为高校学报编辑,知识面上的杂和专业知识上的专形成了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全面的综合素质修养使得编辑能站在整体的角度去审视文稿,而创新意识则体现了期刊从学术内容和期刊形式的时代特色。
其他文献
我国政府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与投入力度的增大,促进了运动产业的发展。对运动产业投融资经济效益的审计,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然而现阶段运动产业的发展,还存在投融资难
2014年4月~2020年4月,笔者监测全国322大型猪场,伪狂犬gE阴性率在7.4%左右,阴性猪场主要分布在河北、西安、云贵、广西、福州等省份;云南、河北、甘肃、海南4个省份gB抗体阳
当前,我国的草原退化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草原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影响到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导致草原退化的因素不仅有认为因素和自然灾害因素,同时也有虫害和鼠害的因素。虫害
江泽民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既坚持效率又兼顾公平的重要思想.他主张实现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认为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他强调在实现效率与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大量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在这种状况下,创业不失为一种较好解决就业的途径。而创业投资的介入,能助推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者一方面
在生猪养殖的发展过程中,散养生猪的规模不断在扩大,同时生猪感染疫病的风险不断增加,影响到养殖户的财产安全。本文主要是站在散养户的视角对生猪疫病防控效果的影响因素进
乌兰察布市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2009年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确保重点项目的开工率不低于80%。据了解,该市目前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共110项,其中续建52项。新建58项,固定资产总投资575亿
根据1987、1999和2003年中国各省制造业规模及其相对水平的数据,利用MapInfo软件做出不同年份制造业空间变化地图,来体现中国制造业的空间转移集中,并使用一个量化的指标——
1.试题真题(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科第21题)已知点A(-2,0)、B(2,0),动点M(x,y)满足直线AM与BM的斜率乘积为-1/2.记M轨迹为曲线C.(1)求C的方程,并说明C是什么曲线?(2)过坐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