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065781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自2008年开始,针对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以业务考试为抓手,定期检测校本培训效果,从而促进了全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的不断提升。
  
  查找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活动
  
  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要掌握教师队伍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此学校采取召开座谈会、听推门课、下发《校本培训需求调查表》等多种形式对师资队伍现状进行摸底,归纳汇总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通过座谈了解、发现部分教师存在依法执教意识不强,职业倦怠感和职业焦虑感较强的现象,从而确立了加强师德素养和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培训内容。
  通过走进课堂,发现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造成课堂教学低效。针对这一现状,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进行培训。先后邀请北京市基教研活动教科室主任陶礼光、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平谷区小教研主任乔静敏等教育专家到校,组织开展“如何构建有效课堂”、“解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等培训活动;组织教师走进海淀区中关村一小、石油附小、双榆树一小、红山小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实地观摩,开展课堂教学互动研讨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针对教师把握教材能力较差,对教学重难点及知识点的构成把握不准确的现状,以年级组为单位,研发了语文、数学、科学、社会学科《应知应会》拓展类校本课程。
  针对教师关于教学新理念和教改新动态的需求,学区编辑校刊《洳河韵》,利用“校长推荐文章”和“他山之石”两个版块,每月向全校教师推荐2篇文章,拓展教师视野,关注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
  
  以业务考试检测校本培训效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校本培训不能以培训为目的,而是应该满足教师需求、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此,我校采用业务考试的形式对校本培训的效果进行检测,关注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状况。
  对于教师业务考试工作,我们提出“要像组织学生考试一样来组织教师考试工作”,规范管理,明确工作流程,确保教师业务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
  考试内容分为三部分:师德部分、学科专业知识部分、校本培训知识部分。业务考试每学期组织一次。具体时间为每年的一月份和七月份。业务考试以笔试为主,考试命题、监考、阅卷工作由校级干部负责。
  试卷满分为100分,坚持“145”比例命题的原则,即师德内容10分、校本培训内容40分、学科专业知识50分。考试监考由校级干部两人一场,阅卷由4位校级干部共同负责完成。
  考试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考试结束后将考试结果印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对于优秀等级的教师,全体教师会上进行表彰奖励,并作为学校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条件;对于不合格等级的教师,学校组织专门的培训并进行限期补考,直至合格为止。
  针对教师业务考试的试卷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查找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新学期校本培训提供依据和参考。
  
  持之以恒,效果显著
  
  教师业务考试的落脚点就是要抓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职业态度、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其中职业态度是核心,专业素养是基础,教学艺术是关键。几年来,通过业务考试工作,教师师德素养明显提升,专业素质明显提高。
  教师树立依法执教的观念,职业态度转变明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教育规律,不断提高自己执教水平,做到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做到语言文明、举止高雅,注重言传身教,职业态度转变明显。
  教师个人专业素质显著提升。教师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把握教材能力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所提升,低水平课彻底消失。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正在由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转变。教师参加市、区级评优课活动,2人次获得市级一等奖;3人次获得市级二等奖;5人次获得区级一等奖。教师基本功明显提升。在平谷区第三届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中,我校24名教师参加区级基本功比赛,其中21人获奖。5人代表平谷区参加市级基本功竞赛,分获市级一、二等奖。部分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显著提升。15名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2人。
  通过业务考试,教师学习氛围浓郁,教师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形成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2010年12月,我校顺利通过区教委组织的学习型学校验收,各项工作受到了教委评价小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科学的命题原则,严谨的组考工作,完善的评价体系,针对性极强的改进措施,让师生共同经受考试的洗礼,在平等的竞争中成就自己,发展自己,学校初步形成了“公开、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的校园精神。
  学校整体工作初步实现跨越式发展。教师们师德素养,专业素质的提升带来的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的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长足进步。2009年,学校被授予“教学质量标兵校”光荣称号。
  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学校2009、2010连续两年被授予“平谷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学校整体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初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查找问题、狠抓短板,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校本培训,以业务考试为抓手,检测校本培训效果的同时为下一步的培训内容提供依据,这些系列举措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带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攀升。
  □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
2011年6月16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承办的"第八届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基础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英国、日本、新西兰和芬兰等国,以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边缘,金沙江、岷江在这里汇合成长江.近年,长江、岷江和金沙江受到很大污染.通过对2001-2004年4年三江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显示三江水质污染
北京景山学校是一所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学校,从建校伊始就确立了教改原则,其中就包括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我校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校综合整体改革,力图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教育改革之路。    制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    1.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
并不是每个学生对学习都有兴趣,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并不是每节课对学生都有吸引力。所以,作为校长就要在学校创设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让老师爱学生、会教学;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把学习看成是一件有趣的事。     让学习能力强起来    什么是学习?对儿童来说,学习意味着生活,所以,学习的过程要有趣、要好玩;学习意味成长,所以,学习的方法要有尝试、有探索,要富含挑战性;学习意味着发展,所
纺织业曾经引领了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是各种工厂手工业中最为发达的.1765 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这一真正近代意义上的
减负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我们减掉的应该是那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多余的东西;我们坚持的,应该是符合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的东西。我相信这样做,教育质量必然会提升。基于这样的考虑,近年来,北京35中通过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化的发展奠基。    “教师第一”    这是35中的教师观,是办好学校的原动力,也是学校减负增效的“底子”。 
国家和北京市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明确指出要“切实减轻学生校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如何减负?是否就是仅仅减轻学生的课业数量?是不是就等于不要布置课外作业?不!“减负”绝不是简单的“减”,在“减”的同时,必须有相应的“增”,即“增效”。“减负增效”必须相伴而生。    清晰理念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切实“减负增效”,首先要清晰理念。  第一,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科学研究与生活经验均表明,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都有个归宿,即有始有终,有着有落。人的一生亦如是,孕育于母腹,终老于岁月。教育遵循此规律,就需要对自己的职能有个定位,方向有个把握。我的观点是,教育的出发点是尊崇人的科学,教育的目的、方向、使命应该是面向社会育人,这就是说,教育要在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社会。上苍赋予人一次宝贵的生命历程,社会要为人的生存、生活、人生提供方方面
用曙红 Y、台盼蓝染料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精子进行染色,通过对不同制片方法、不同的染色时间和不同染料浓度的染色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可通过染色特征来检测精子
近年来,数字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数字校园建设也渐渐地步入一个新的时代,“数字校园”已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代名词。在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如何在数字校园平台上,提升学校管理效益,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让数字校园凸显管理的人文性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提供个性化功能,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开与透明化管理,是突显管理人文性的集中体现。  1.实现通信或反馈信息的个性化传递与集成  我们经常面对的通信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