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来源 :实用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li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骨肉瘤的影像表现,探讨其影像特征。方法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骨肉瘤,所有病例均进行了X线检查,同时有25例进行CT或MR检查,8例进行MR增强检查。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对照进行分析。结果股骨远端17例与胫骨近端8例为骨肉瘤好发部位。其特征性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肿瘤骨、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部分病例侵犯骺板及骨骺,甚至突破关节面或向关节对侧骨质跳跃转移。MR T1WI增强检查表现为早期肿瘤组织边缘强化而中心充盈延迟。CT可显示筛孔征及细小的肿瘤骨。结论骨肉瘤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X线是骨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和MR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osteosarcoma and explore its imaging features. Methods Thirty-five cases of osteosarcoma proved by puncture or pathology were examined by X-ray. All the cases were examined by CT or MR in 25 cases and MR enhanced in 8 cases. Imaging findings were analyzed with pathology controls. Results 17 cases of distal femur and 8 cases of proximal tibia osteosarcoma prone site. The characteristic images showed bone destruction, tumor bone, periosteal reaction and soft tissue mass, some cases of invasion of epiphyseal plate and epiphysis, and even break through the articular surface or to the contralateral bone jump jump. MR T1WI enhanced examination showed enhanced edge of early tumor tissue and central filling delay. CT can show signs of mesh and small tumor bone. Conclusion Osteosarcoma has some imaging features. X-ray is the first choice of osteosarcoma. CT and MR can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imaging information for clinic.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某重症医学科暴发流行肺结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某重症医学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回顾性分析;同时与肺结核的高危科室——感染科和呼吸内科进行同比对照研究.结
目的 评价吉非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3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后给予吉非替尼治疗,其中62例为诱导化疗后维持治疗,111例为复发后治疗.中位
目的 探索用原核表达的人甲3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P)免疫小鼠所获得的抗重组蛋白抗体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可行性.方法 用Clustal X, Antheprot等软件,对IFV-A3 NP进行分析,确定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及优化配方施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中,处理N2P2K2在籽粒养分吸收量上综合来看最为理想。玉米籽粒中氮素的累积量受氮、磷
通过回顾性分析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IV/HBV)重叠感染患者、单纯HIV感染者、单纯HBV感染者的肝脏损伤和功能的差异以及病毒载量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HIV/HBV在疾病进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和未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游离脂肪酸谱特征及与其他糖脂代谢参数间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28例高血压合并或未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出现时间与血尿淀粉酶、脑脊液、脑电图以及颅脑CT变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1992年亚特兰大国际胰腺病会议制定"急性重症胰腺炎
目的 探讨金属环在肠造口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997年6月至2006年11月间收治的68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传统肠造口组37例和金属环肠造口组31例.结果 两组均随访6~24个月.
目的 探讨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7例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
目的 观察低渗刺激后大鼠视上核(SON)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反应的调节机制,以及牛磺酸拮抗剂(TAG)和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对反应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20只,对照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