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教学模块之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是如今的小学语文微写作教学中,各方面问题仍比较突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知识点的距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展写作思维,是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文章围绕教学情境,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策略;生活教育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的难点,因为写作就是一个文学创作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发散思维,积累素材,但脱离实际生活的写作,会失去最本质的根基。而微写作教学核心突出“微”,即习作时间短、习作内容少、练习频次高、教学运用灵活。由于微写作具有众多特点与优势,可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合理应用,有效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随着21世纪新课改的逐步推行,小学语文教学也开始逐步生本化、生活化,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激发小学生写作的热情。
一、 小学生语文微写作的现状
小学生对于写作的框架,基本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是从整个微写作的成果来看,学生的作品大多存在内容空洞、语言句式简单、难以通过文字传递内心的真实情感等众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脑海中缺乏微写作素材。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缺乏生活经历,在微写作的过程中,难以升华自己的情感,导致表达效果降低。现如今的微写作教学,大多还是以教师的技巧传授为主,以长期的课堂积累为主。教师忽略微写作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写作缺乏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教师只是一味地教导学生应该如何堆砌辞藻,从而使学生微写作思维受到禁锢。针对上述教学现状,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微写作教学引入生活化的素材,让学生有更多的感受生活、亲近生活的平台,循循善诱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二、 小学语文微写作的类型和优势
日记、片段、留言条、诗歌等都可以称之为微写作,微写作教学与日常的寫作相比而言,操作更加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当教到一篇文章中的某一个精彩的段落,就可以学以致用,开展微写作教学。这样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教师批改的时间短,写作效率可以提高。
在以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变通,如只有读后感类型习作练习,教师每完成一篇文章或某章节教学内容时,则布置相应习作任务,让学生完成一篇读后感。起初小学生对读后感写作具有很大热情与积极性,但长期单一不变的指导学生进行读后感习作,小学生则会出现兴趣下降的现象,进而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写作是小学生思维发散、语言组织、逻辑构建的重要方式,教师为充分发挥出写作教育引导优势,应当有效对写作教学进行创新。围绕“微写作”进行改革,并设计具体写作教学方案,突出小学生写作主体性,给予学生写作自主发挥空间,挖掘学生写作潜能,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综合学习能力。
三、 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
(一)走进生活,收集写作资源
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以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社会交往、名胜古迹等作为创作的源泉,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大自然的启示》《登鹳雀楼》《桂林山水》等作品,往往能体现出文章作者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切身的体验。基于此,教师想要有效地将生活化理念引入小学语文微写作课堂,首先应该转变思维,带领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笔者相信花朵的香味,教师的形容如何华美,也抵不过学生亲自体验。
在小学生生活微写作引导时,教师需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进行留心观察,通过对生活事物的变化进行观察,则可以发现不同的世界,丰富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如,对阳台植物的观察,学生可以发现植物的叶片、花朵,随着阳关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场友谊足球比赛后,学生可收获运动的幸福与真挚的友谊;通过与父母外出春游,可发现美丽的大自然等。小学生长期的生活微写作,为学生积累了很多生活学习经历,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记录,而且学生通过微写作可以使写作思路更加明了,可快速依据写作灵感进行写作思路的构建,并从生活微写作素材中进行提取,完成一篇优秀的文章。
(二)带领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微写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都需要学生注重微妙的细节变化,因为细节往往蕴藏着人们的情绪转变,而生活便是由细节所组成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了解正处于初步认知阶段,他们对于事物的观察,往往是浅显的,在参与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不会进一步深入思考,因此,生活对于学生而言是简单的。在小学语文微写作教学训练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环节磨炼学生的性情、心智,帮助学生搭建情感升华的平台。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实物时,搬一盆植物到课桌讲台上,并且为学生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详细地观察植物的特点,将任务作为原始驱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在观察环节中,学生会出现倦怠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如果植物能够说话,那么它会怎么向大家介绍自己呢?有没有同学愿意帮它做自我介绍呢?”通过提问的形式,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并且为学生指引思考的方向。在学生完成观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大家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问得到及时的解决。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观察过程的想法,通过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上交给老师查看,这样教师既能了解学生的疑问,也能为以后的活动提供借鉴。
(三)创设实践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实践是人类社会获取知识经验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小学的微写作教学环节中,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生活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情感的微妙变化。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跳蚤甩卖市场”活动,让学生带上自己闲置的书籍,与班级的同学交换。每位同学需要为自己的书籍撰写“推荐语”,在活动“交易”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产生积极的效果。在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预留时间来讲解学生的读后感,并且详细记录学生的用语、结构,针对学生写作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四)贯彻“精讲多练”理念
作文教学也应该同阅读教学一样,贯彻“精讲多练”理念,关于这点,笔者的体会是不搞多而杂。所谓“精讲”就是不在题目的形式上追求多而全,满盘开花;所谓“多练”,就是练好一个题目(类型),再教学练另一个题目(类型),即每一题目(类型),可以连续练许多次,直至基本上熟练就可以了,而不在形式上走过场,归纳起来就是“一题多练”,具体做法如下。
1. 整篇作文写得不好的,基本上是重练。
2. 对能作一些具体记叙,但中心重点不突出的作文,就对表现中心的重点段进行练习。
3. 对中心重点突出,但开头结尾写得一般的作文,就针对开头结尾进行多练。一篇作文(文章)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开头方式,如,开门见山、歌曲中比较出名的词句、倒叙、首尾照应等。让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进行个性化的开头与结尾的训练,可以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作文更生动、更有趣,这就增强了学生写作的信心。
4. 同一题目可以选择不同题材进行多练。这样便于学生积累经验。
5. 充分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多练。首先,让学生只把故事讲个梗概。其次,把故事讲得具体点。最后,把故事讲得精彩些。让学生写作文的時候,要求学生把故事中人的动作、表情写得具体些,而后再根据这样的线索,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地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会由简单到精彩。
6. 在游戏中进行多练。游戏结束,先让学生简单地讲一讲游戏的过程,再进行练笔,练笔的时候,也进行多练,练写游戏的开头,练写游戏经过,练写游戏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对游戏热闹的场面进行细致的描写,练写游戏的结尾(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想)经常这样练写,学生对以后关于描写活动类的作文就会得心应手。
7. 关于写景类的文章,主要练写景物的特点、练习写作的顺序、练写景物周围的环境、练写自己的观后感等等。这样长期进行练写,学生对于写景类的作文就胸有成竹,下笔有神。
8. 对同一题目(类型)不同题材的多练,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这样做,可以练得更灵活,更有启发性,效果更好。实践证明“一题多练”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多练,成绩差的,练文理通顺、练记叙完整;成绩好的,练写生动、练写具体、练表现形式多样化。这种方式更有助于养成学生阅读、分析、研究、思考、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学生可以清楚知道自己作文的提高,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这种练法,他们感到有兴趣,可以消除他们对作文畏难的心理,从而练得主动、积极。事实上,世上并没有下笔惊人的文章,就是名家大手笔他们写出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耗尽心血,千辛万苦,千锤百炼改出来的。小学生作文才处于刚起步的练习阶段,能下笔就成文吗?
总之,微写作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顺应“实践出真知”的生活教学理念,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所带来的喜怒哀乐,把生活中的点滴作为素材,拓展自身的写作思维,进而不断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亦玲.基于陶行知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18):73-74.
[2]蒲永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名师在线,2019(26):29-30.
[3]谭宪孟,吴兰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9.
作者简介:吴炯芳,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东山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策略;生活教育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的难点,因为写作就是一个文学创作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发散思维,积累素材,但脱离实际生活的写作,会失去最本质的根基。而微写作教学核心突出“微”,即习作时间短、习作内容少、练习频次高、教学运用灵活。由于微写作具有众多特点与优势,可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合理应用,有效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随着21世纪新课改的逐步推行,小学语文教学也开始逐步生本化、生活化,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激发小学生写作的热情。
一、 小学生语文微写作的现状
小学生对于写作的框架,基本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是从整个微写作的成果来看,学生的作品大多存在内容空洞、语言句式简单、难以通过文字传递内心的真实情感等众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脑海中缺乏微写作素材。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缺乏生活经历,在微写作的过程中,难以升华自己的情感,导致表达效果降低。现如今的微写作教学,大多还是以教师的技巧传授为主,以长期的课堂积累为主。教师忽略微写作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写作缺乏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教师只是一味地教导学生应该如何堆砌辞藻,从而使学生微写作思维受到禁锢。针对上述教学现状,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微写作教学引入生活化的素材,让学生有更多的感受生活、亲近生活的平台,循循善诱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二、 小学语文微写作的类型和优势
日记、片段、留言条、诗歌等都可以称之为微写作,微写作教学与日常的寫作相比而言,操作更加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当教到一篇文章中的某一个精彩的段落,就可以学以致用,开展微写作教学。这样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教师批改的时间短,写作效率可以提高。
在以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变通,如只有读后感类型习作练习,教师每完成一篇文章或某章节教学内容时,则布置相应习作任务,让学生完成一篇读后感。起初小学生对读后感写作具有很大热情与积极性,但长期单一不变的指导学生进行读后感习作,小学生则会出现兴趣下降的现象,进而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写作是小学生思维发散、语言组织、逻辑构建的重要方式,教师为充分发挥出写作教育引导优势,应当有效对写作教学进行创新。围绕“微写作”进行改革,并设计具体写作教学方案,突出小学生写作主体性,给予学生写作自主发挥空间,挖掘学生写作潜能,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综合学习能力。
三、 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
(一)走进生活,收集写作资源
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以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社会交往、名胜古迹等作为创作的源泉,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大自然的启示》《登鹳雀楼》《桂林山水》等作品,往往能体现出文章作者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切身的体验。基于此,教师想要有效地将生活化理念引入小学语文微写作课堂,首先应该转变思维,带领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笔者相信花朵的香味,教师的形容如何华美,也抵不过学生亲自体验。
在小学生生活微写作引导时,教师需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进行留心观察,通过对生活事物的变化进行观察,则可以发现不同的世界,丰富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如,对阳台植物的观察,学生可以发现植物的叶片、花朵,随着阳关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场友谊足球比赛后,学生可收获运动的幸福与真挚的友谊;通过与父母外出春游,可发现美丽的大自然等。小学生长期的生活微写作,为学生积累了很多生活学习经历,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记录,而且学生通过微写作可以使写作思路更加明了,可快速依据写作灵感进行写作思路的构建,并从生活微写作素材中进行提取,完成一篇优秀的文章。
(二)带领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微写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都需要学生注重微妙的细节变化,因为细节往往蕴藏着人们的情绪转变,而生活便是由细节所组成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了解正处于初步认知阶段,他们对于事物的观察,往往是浅显的,在参与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不会进一步深入思考,因此,生活对于学生而言是简单的。在小学语文微写作教学训练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环节磨炼学生的性情、心智,帮助学生搭建情感升华的平台。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实物时,搬一盆植物到课桌讲台上,并且为学生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详细地观察植物的特点,将任务作为原始驱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在观察环节中,学生会出现倦怠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如果植物能够说话,那么它会怎么向大家介绍自己呢?有没有同学愿意帮它做自我介绍呢?”通过提问的形式,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并且为学生指引思考的方向。在学生完成观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大家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问得到及时的解决。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观察过程的想法,通过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上交给老师查看,这样教师既能了解学生的疑问,也能为以后的活动提供借鉴。
(三)创设实践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实践是人类社会获取知识经验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小学的微写作教学环节中,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生活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情感的微妙变化。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跳蚤甩卖市场”活动,让学生带上自己闲置的书籍,与班级的同学交换。每位同学需要为自己的书籍撰写“推荐语”,在活动“交易”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产生积极的效果。在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预留时间来讲解学生的读后感,并且详细记录学生的用语、结构,针对学生写作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四)贯彻“精讲多练”理念
作文教学也应该同阅读教学一样,贯彻“精讲多练”理念,关于这点,笔者的体会是不搞多而杂。所谓“精讲”就是不在题目的形式上追求多而全,满盘开花;所谓“多练”,就是练好一个题目(类型),再教学练另一个题目(类型),即每一题目(类型),可以连续练许多次,直至基本上熟练就可以了,而不在形式上走过场,归纳起来就是“一题多练”,具体做法如下。
1. 整篇作文写得不好的,基本上是重练。
2. 对能作一些具体记叙,但中心重点不突出的作文,就对表现中心的重点段进行练习。
3. 对中心重点突出,但开头结尾写得一般的作文,就针对开头结尾进行多练。一篇作文(文章)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开头方式,如,开门见山、歌曲中比较出名的词句、倒叙、首尾照应等。让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进行个性化的开头与结尾的训练,可以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作文更生动、更有趣,这就增强了学生写作的信心。
4. 同一题目可以选择不同题材进行多练。这样便于学生积累经验。
5. 充分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多练。首先,让学生只把故事讲个梗概。其次,把故事讲得具体点。最后,把故事讲得精彩些。让学生写作文的時候,要求学生把故事中人的动作、表情写得具体些,而后再根据这样的线索,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地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会由简单到精彩。
6. 在游戏中进行多练。游戏结束,先让学生简单地讲一讲游戏的过程,再进行练笔,练笔的时候,也进行多练,练写游戏的开头,练写游戏经过,练写游戏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对游戏热闹的场面进行细致的描写,练写游戏的结尾(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想)经常这样练写,学生对以后关于描写活动类的作文就会得心应手。
7. 关于写景类的文章,主要练写景物的特点、练习写作的顺序、练写景物周围的环境、练写自己的观后感等等。这样长期进行练写,学生对于写景类的作文就胸有成竹,下笔有神。
8. 对同一题目(类型)不同题材的多练,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这样做,可以练得更灵活,更有启发性,效果更好。实践证明“一题多练”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多练,成绩差的,练文理通顺、练记叙完整;成绩好的,练写生动、练写具体、练表现形式多样化。这种方式更有助于养成学生阅读、分析、研究、思考、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学生可以清楚知道自己作文的提高,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这种练法,他们感到有兴趣,可以消除他们对作文畏难的心理,从而练得主动、积极。事实上,世上并没有下笔惊人的文章,就是名家大手笔他们写出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耗尽心血,千辛万苦,千锤百炼改出来的。小学生作文才处于刚起步的练习阶段,能下笔就成文吗?
总之,微写作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顺应“实践出真知”的生活教学理念,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所带来的喜怒哀乐,把生活中的点滴作为素材,拓展自身的写作思维,进而不断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亦玲.基于陶行知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18):73-74.
[2]蒲永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名师在线,2019(26):29-30.
[3]谭宪孟,吴兰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9.
作者简介:吴炯芳,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东山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