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有本编年史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yhugjkg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大家伙,它明明一身钢筋铁骨,却可以在海里穿行无阻;明明生活在海里,却可以依靠核反应动力推进;明明看起来黑漆漆没什么威胁,却能携带核武器,它就是水下王者一一潜艇。
  1578-1624:讓“荒诞”照进现实
  1578年的某天,英国科学家威廉·伯恩突发奇想:船能不能潜入水下航行呢?于是,他在《发明》一书中提出要设计一艘能下潜到水下,并能在水下航行的船。
  让载人的船钻到水下面?这不像是发明,倒像是酷刑。当时的人们只把它当成一个笑料,可谁知道40年后,真的有人用这种简陋得惨不忍睹的方法成功了。
  1618年,荷兰发明家科尼利斯·德雷贝尔看到了威廉·伯恩在《发明》中提到的这个奇思妙想,十分感兴趣。在英国皇室的支持下,德雷贝尔开始研究和试验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船舶。最开始,他用木料做了一艘小船,外面蒙了一层涂了油的牛皮,船内装有羊皮囊,往羊皮囊中灌满水,船就下沉;如果把囊中的水挤出去,船就浮出水面。这种能下潜的船需要12个人划桨航行,这就是早期的潜艇雏形。
  1620到1624年,德雷贝尔在泰晤士河上对他发明的“潜艇”进行了多次试验,下潜深度达到20米,水下航行距离10公里,具有下潜、上浮和水下航行的能力。正是德雷贝尔的多次试验,彻底打开了航行的新世界,向人们证实了水下航行的可能性。后来潜艇的潜浮原理基本就是这个样子,皮囊进化成水柜,下潜时向水柜中灌水,上浮时用高压气把水柜中的水吹除。
  1800-1880:帆器动力推进
  上浮下沉的问题解决了,但依靠人力划桨却走不了多远。潜艇就作为一种“玩具”搁置了许多年,直到蒸汽革命的到来,机器动力开始用于潜艇,那已经是200年以后的事了。
  第一个研究潜艇上用的蒸汽机推进装置的是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1800年,他在法国经过多年的研究,制造了一艘“鹦鹉螺号”潜艇。这艘潜艇是用铜壳铁架,水上航行时用折叠式桅杆和船帆,水下航行时靠螺旋桨推进,压载水柜可使潜艇下潜,水平舱能保持潜航深度,艇内空气可供4个人和2根蜡烛在水下呼吸和燃烧3个小时。
  “鹦鹉螺号”潜艇研制成功后,并没有得到法国政府的重视。富尔顿只好前往伦敦,继续试验他的“鹦鹉螺号”潜艇。保守的英国海军将领拒绝发展这种新型武器,富尔顿又回到了老家美国。在那里,他成功采用蒸汽机推进,研制出能装100人的“沉默号”大型潜艇。但最终,这艘“沉默号”随着富尔顿的去世也永久地沉没于锚地。
  潜艇进化年轮
  1863年,法国建造了“潜水员号”潜艇,它以压缩空气瓶内的推动活塞式发动机作为动力,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机械动力潜艇。
  1866年,英国人建造成功世界上第一艘电动机驱动的“鹦鹉螺号”潜艇,它采用由100节蓄电池为动力的2台50马力电动机驱动,水面航速6节,航程80海里。
  1881年,爱尔兰人约翰·霍兰建造了一艘安装有一台15马力汽油内燃机的霍兰-II型潜艇,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内燃机动力潜艇。
  1884年,俄国工程师维捷斯基发明了使用蓄电池驱动电动机的潜艇,艇上还装有潜望镜和空气再生系统。
  1897-20世纪:战斗潜艇显神威
  以杰瑞的经验来看,任何发明最终都会向战争靠拢,更别说潜艇这种潜力巨大的海底怪兽了。
  随着潜艇技术的成熟,1897年,美国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战斗潜艇部队。到20世纪初,潜艇的大部分技术难关基本都被攻破,法国、英国、德国等相继研制成功战斗潜艇,并开始编入现役。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主要海军国家共拥有260艘潜艇。终于,潜艇大显神威的时候到了。
  1914年9月22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早上6点,德国“U-9号”潜艇发现前方出现巡洋舰的身影,U-9指挥官当即下令迅速下潜,潜航悄悄接近,发现这是三艘排成单列横队航行的英国装甲巡洋舰。在确认目标后,指挥官立即下令发射了第一枚鱼雷,几十秒后“阿布基尔号”被鱼雷命中发生爆炸:剩下的2艘装甲舰:“霍格号”和“克雷西号”也分别在7点05分和7点17分被“U-9号”潜艇的鱼雷命中,相继沉没。
  一艘潜艇,三枚鱼雷,三艘巡洋舰。一艇沉三舰的战绩让潜艇威名远扬,奠定了潜艇的军事地位。
  1946-未来:核潜艇的前世今生
  随着核武器的研发,潜艇也开启了新的动力篇章一一核动力潜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由美国科学家海曼·乔治·里科弗研制和建造,他被称为“核潜艇之父”。1946年,里科弗等科学家开始研究将核反应堆应用到潜艇上。等有了十足的把握之后,1952年开始制造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仅用了不到2年,“鹦鹉螺号”问世了。核潜艇十分优越,它没有常规潜艇那种轰隆隆的噪声,潜艇的船员甚至觉察不出与在水面上航行有何差别,“鹦鹉螺号”84小时潜航了1300千米,这个航程超过了以前任何一艘常规潜艇的最大航程的10倍左右。
  未来,潜艇还将向人工智能靠近。据称,美国正进行“杀人鲸”计划。制造水下无人潜艇,不需控制,无人潜艇就可以“智能”摧毁目标。看来未来的潜艇……杰瑞停下笔,陷入沉思。
  现在,全世界公开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
其他文献
最近关于“年过45岁”就属于老年的话题上了热搜,编辑部也讨论热烈,贤编看了后感慨万千:“按这个标准,过不了几年我也属于老年了。”就在这时,星编把“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划分新规定”的图片发在了群里,并且說道:“恭喜贤编,你还属于青年。”星编接着说道:“按联合国划分的标准——18~65岁皆为青年,贤编你不仅属于青年,还属于小青年呢。”  贤编,我:……
最近看《欢乐颂2》,其他角色有点审美疲劳了,倒是觉得邱莹莹越来越有趣了。  最开始看杨紫,总觉得导演搞错了吧,明明她比王子文更像白富美啊。虽然不能说是什么超级大美女,但是放在生活中绝对算小女神级别啊。代入演员的颜值去看待邱莹莹这样一个“长相普通”的角色,是会有认知偏差的:长这么好看不是应该有大把男人追吗?  可是后来一路看下来,杨紫还真是把小蚯蚓身上那股二百五的傻劲给演活了,傻到你的确可以忽略她的
过敏是个很普通的人体现象,很少有人一生从未过敏过。我二十几岁的时候经常莫名其妙地过敏,不知何时何因,身上一阵难过,马上出现一片风疙瘩,医学名叫“荨麻疹”。风疙瘩奇痒,痒得连脚都想帮忙去挠,痒到写此文时还无端地挠挠身上。  “荨麻疹”的名称来自“荨麻”,荨麻是一种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人的皮肤只要接触到就会刺痛刺痒,后来不知哪年哪月被医学引用,对于皮肤局部红肿块,来去都莫名其妙还不留痕迹的皮肤病统称
开始减肥之后,我的人生就走入“吃”的迷宫,再也出不来了。一方面每天在日历上给自己下残忍的指令:“从今天起吃一周黄瓜。”“吃淀粉你就死定了。”“从明天起连苹果都不能吃了,只能喝水。”每天嘴里淡出鸟来。另一方面,又狂热地四处寻觅描写食物的文章段落,任何一点关于滋味的形容对我来说都刺激强烈,就连看到《红楼梦》里描写迎春“鼻腻鹅脂”都忍不住流口水。  食物描写到了极致,是能让饥饿的人觉得胃部受到猛烈击打的
“找不到對象就会长胖?”  “为什么呢?”  “因为伤心欲嚼,只能吃吃地等。”  好男人  大学一舍友不抽烟不喝酒,自诩好男人,不管我们怎么威逼利诱他就是不抽不喝。直到有一天,一舍友对他说:“你看看人家去上坟,都是插烟倒酒的,你说你既不抽烟也不喝酒,难道将来你儿子去看你时给你插根棒棒糖,倒杯娃哈哈?”  听后,他便与我们一同走上了堕落的道路……
肯德基搞事了。  几乎一夜间,肯德基APP就杀进了iOS热门APP排行榜的前50名。  什么原因?  Bug。  肯德基APP出现了一个大bug,用户将账号生日改为“20160828”,即可在五分钟内获赠一张六人全家桶半价券,有效期至8月31日。这样一个惠民的bug一经发现,自然是一传十、十传百,一堆人就去下载注册了肯德基APP,硬生生把这样一个美食类APP刷到了排行榜前50名。  该bug出现后
朋友养了一只非常可爱的狗。那只狗和人非常亲近,只要有人上门就会飞奔到玄关迎接,访客都会摸摸它的头,搔搔它的耳后,轻轻拍打它的身体,逗它玩。狗也很兴奋,开心得不得了。  但我从不曾摸过它。就算它用乌黑的眼瞳一直盯着我,就算它对我夸张地摇尾巴,我还是不伸出手。朋友和周围的人对我的举动都感到纳闷。  “松浦是讨厌狗吗?”可能有人会这么认为。  但老实说,我非常喜欢狗,而且我也觉得那只狗可爱得不得了。  
“第一次听说此次日本之行,要在长野县大豆岛的农民轰太市先生家住一天时,半是欣喜,半是忐忑。”  高兴的是可以由此深入普通的日本人民中,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真是难得的好机会。不安的是,想象中的轰先生是一个很严厉的人,因为“轰”这个姓总使我联想起夏天的暴雨和电闪雷鸣。    一见到轰先生,我就乐了。他是一个非常和善的老人,矮而健壮的身材,好像北方的橡树。他的大脑门亮晶晶的,在明媚的秋阳下,闪着汗珠。他
我哥一米八五的大个子,谈了个娇小的女友,身高一米五,微胖。某天早上,他俩手拉手出门帮大家买早点,早上有点儿雾,我奶奶有老花眼,只听她在三楼冲我哥大声喊:“大清早的,你拉着行李箱是要去哪里啊?”  一位物理学霸和女朋友在公园的小湖上划船,两人分坐船头和船尾,突然学霸提出互调位置,调完之后拿出卷尺测量了船的长度和位移,然后说:原来你有120斤啊!  晚上和同学玩到十一点半才回家。一个人孤独地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