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天然氟区龋病和氟牙症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来源 :广东牙病防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a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在广东东部饮水氟浓度为0.1-2.5mg/L的天然氟区进行研究,调查了接触氟化物有关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影响龋病、氟牙症发生的多种因素,检查了龋病、氟牙症,分别以龋均、龋面均、氟牙症指数作自变量,对多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龋病、氟牙症作用显著的因素,明确表示出各因素的作用大小。对当地制定适宜水氟浓度标准具有指导意义。分析了某些因素的作用未达显著性的原因,并对龋均、龋面均这两个龋病流行病学常用指标进行比较。 The author conducted a study in the natural fluoride zone with a drinking water fluoride concentration of 0.1-2.5mg / L in the eastern part of Guangdong. Various factors related to fluoride-related life habits and other dental caries and dental fluorosis occurrence were investigated. Dental caries, dental fluorosis, respectively, caries were, caries surface, fluorosis index 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a number of factors for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creening ou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ntal caries, dental fluorosis significant role, clearly shows the size of the role of various factors. It is instructive to formulate the appropriate water fluoride concentration standard locally. The reasons why some factors did not reach significance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mmon epidemiological indexes of caries and caries were compared.
其他文献
在建设民用建筑方面,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非常重要,特别是近年来,我估计经济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建设项目都有良好发展本文分析了民用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
硒对氟斑牙病人血氟和抗氧化酶类的影响(摘要)辛保玲1穆元芬2为进一步研究硒与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抗氧化酶类的影响,我们观察了硒对氟斑牙病人血氟、抗氧化酶类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
目的:探讨护理部责任分区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自2015年起,护理部副主任、护理部干事、护士长分片区负责各病区护理质量监督,护理部主任跟随一位负责人每
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小钢模拼装成大模板用于短肢剪力墙的施工方法。详细介绍了定型大钢模板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安装控制要点。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
蜂胶牙泰治疗冠周炎和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云南省人民医院(650032)马尔美,王小洁,马谦牙周炎和冠周炎是口腔常见病,目前临床上尚未有理想的局部治疗药物。随着牙周细菌病因学和免疫病理
作者就侵犯颞下、咽旁及翼颌间隙的33例肿瘤手术总结了该区肿瘤具有隐蔽性生长,占位空间大,肿瘤常被重要血管神经缠绕包裹的特点。针对肿瘤手术的复杂性,设计了4种手术进路①
铸造桩核—金属烤瓷冠联合应用于前牙美容修复周国兴项尚章非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南京210029)关键词前牙美容修复;桩核;金属烤瓷冠本文对牙体组织缺损范围大而深,甚至达龈
新疆奎屯市1080名青少年错畸形调查分析李林,刘焱一、方法与标准:随机抽样新疆奎屯市部分中小学生(汉族)1080名,其中男性548名,女性532名,年龄在7~18岁,替牙期(7~12岁)604名,恒牙期(12~18岁)476名。自然光线口内直视下检查..
1993年1月~1993年7月作者在该院进行了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前瞻性研究,预防用药组伤口甲级愈合率略高于常规用药组,并大大减少了用药量,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同时可减轻患者的经
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行业政策合理导向的背景下,开发者与建筑师的关注点已不再局限于建筑的造型与立意,而转向建筑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