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HBV DN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在本科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的伴有慢性HBV感染的肝癌患者56例,观察术后血清HBV DNA载量和肝功能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HBV DN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在本科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的伴有慢性HBV感染的肝癌患者56例,观察术后血清HBV DNA载量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肝癌患者以HBsAg、HBeAb、HBcAb 3项阳性模式最常见(23/56),大部分患者HBV处于复制活跃状态(36/56).HBeAg(+)及HBeAg(-)模式血清HB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其他文献
介绍冠醚的发现、结构以及命名,从生物离子通道对离子的选择性机制出发探讨冠醚对离子的选择性机制,分析了影响冠醚对离子选择性配位过程中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及离子溶
用十三种血清型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标准菌株免疫家兔,制备了标准抗血清,通过玻片凝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免疫电泳试验,对抗血清的特异性、效价和保存期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为评价和筛选几种甲基溴替代技术及其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3月对 5种土壤消毒处理的线虫数量和群落结构及微生物量动态作了测定和分析。试验共分离到土壤线虫 4个目 14个科属 ,包括小杆目 (Rhabditida)、垫刃目(Tylenchida)、矛线目 (Dorylaimida)、单宫目 (Monhysterida)。小杆目线虫占总数的 88.7% ,表
在前期获得的pTaAF的工作基础上,采用RACE方法进一步克隆和鉴定了小麦根NO3-转运体全长基因(TaNRT2.1).将TaNRT2.1和已知的硝态氮转运体基因家族进行同源性比较,指出TaNRT2.1
对食禾梯管蚜在2种野生稻上分布调查表明,该虫在2种野生稻上的空间分布图式是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并得该害虫在2种野生稻上的最适抽样数模型,即:药用野生稻
利用根尖压片法,从细胞水平对来自6个不同居群的冰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居群染色体数目恒定(2n=28),均为同源四倍体;居群间存在核型多型性,主要表现在核型
以籼稻ZYQ8与粳稻JX17为亲本的DH群体作为研究材料 ,考察DH群体及双亲的米粒延伸率相关性状 ,并使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 14个与稻米延伸性有关的QTL
目的 探讨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SNBC)的特征性CT征象和鉴别诊断,旨在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SNBC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性的CT征象.结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胰腺正常者30例和急性胰腺炎患者28例行Siemens 64层螺旋CT胰腺灌注检查,采用Siemens Body Perfusion软件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细胞未分化肺癌(SCLC)的CT表现及诊断途径.方法 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SCLC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周围型SCLC均表现为稍不规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