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通过调查部分中小学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状况,对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小學体育健康教育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剖析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促进作用及优势,探讨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存在形式,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民族传统体育 存在形式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9(c)-0152-03
众多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文件中指出,中小学生要走进自然,感受最为传统的生存类的体育运动,如爬树、游泳、武术类等体育运动。然而中华地域辽阔,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在推行“阳光体育运动”中容易形成跟风,千篇一律的模式,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理解偏差,对中小学生长期锻炼习惯的养成不利,地域条件、习俗决定民传体育项目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的效果,如鄂西地区的摆手舞、竹竿舞、巴山舞等能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得到推广和普及,这些结合了风俗、地域等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容易被接受,也能成为一个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保持本地特色的一面旗帜,因此,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适合在“阳光体育运动”发展中开展的存在形式是非常重要的。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对湖北省宜昌市十一中、宜昌市第十三中学、宜昌开发区实验小学、夷陵区小溪塔第三完全小学、夷陵区小溪塔三中部分老师和同学的问卷调查各方面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在本校的开展情况。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2) 问卷调查法
(3) 统计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民族传统体育在阳光体育中的开展现状分析
2.1.1 民族传统体育在阳光体育活动中的开展情况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奥林匹克竞技运动风靡的今天,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确保其不受吞噬,首先从就全面深刻的认识开始。
表1显示,64.21%的学生喜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35.79%的学生不喜欢或不清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父母长辈的告知和在武侠电视中略知一二,渠道单一直接影响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态度,然而,网络共享时代的到来,民传体育项目的获取渠道更加多元化,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共享化,提高知名度,改善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的存在形式来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力,让其更好的开展。
问卷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体育健康课的学习中没有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访谈得知在体育课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多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调查得出:老师的上课内容决定了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态度,有少数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十分喜爱,部分学生不再满足于学校的学习而是参加校外举办的民族传统体育培训班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2.1.2 民族传统体育在阳光体育活动中的师资教学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宜昌市中小学大部分体育老师对鄂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度较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不容乐观,因此改变学生的参与态度是快速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有效的方式方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通过教师的主导将民族传统体育贯穿到整个体育教学中,以小组、班级组织相应的传统体育活动或者比赛,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传统体育带来的乐趣,能够很好的改善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另外,选拔一批条件优秀的学生组成各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队伍,聘请优秀的教师指导,展现民传体育文化,使更多的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中有自己喜爱的项目。在日常阳光体育运动教学设计中,很多老师穿插设计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相对单一,展现不出民传体育的魅力,没有体现出民传体育的本质特征,让学生觉得乏味,影响了民传体育在校园的发展。关于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否可行的问题,76%的学生和89%的老师给出了肯定性意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和传承毋庸置疑,重点是标准化的实施方法。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的必要性调查意见中显示:64.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31.5%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而83.95%的老师则认为很有必要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只要那31.5%的学生改变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态度,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阳光体育运动将会是很受欢迎的一次体育改革。
2.2 民族传统体育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存在形式的概述
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中主要由体育课教学,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三个部分组成,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的存在形式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2.2.1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存在形式
目前体育教学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对民传体育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在教学中的实施比重,将直接影响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发展。在调查中有83.95%的老师认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是很有必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在学习和运动技能中必须掌握基本的武术套路及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因此,在被调查的老师中,有90%以上的老师在学期课程设计中都安排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但很多体育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在教授过程中无法有标准的示范动作,所以他们就只选择了一些较为简单的,常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教学;还有一些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则是根据所在学校建设特色校园的体育项目而制定的。
2.2.2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课间操中的存在形式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每个学校都十分重视课间操活动,并把课间操活动作为建设特色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夷陵区小溪塔第三完全小学的体育老师把传統的广播操与传统的跳绳结合起来自编了绳操,并且跳绳这一项目也作为传统项目在运动会上必须出现;宜昌开发区实验小学则把巴山舞作为课间操的内容之一。在宜昌周边学校的调查中有很多学校的课间操中都融入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当阳各学校极力发展毽球运动,西陵区常刘路小学在课间操中则出现了由本校体育老师自编的武术健身操。
2.2.3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课外活动中的存在形式
从表2中,可以看出:36.6%的学生会在课外活动中会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48.7%的学生则是根据人数、天气以及兴趣爱好等其他原因考虑是否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就可以说明这48.7%的学生中也有很多人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从不考虑在课间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对一些西方竞技运动,如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比较感兴趣的学生。
针对表3中选择了优先考虑和视情况而定的学生中对他们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表明:大多数的女生都会选择踢毽子或者跳皮筋这些项目,而大多数男生会选择丢沙包或者打陀螺这些项目;中学生会选择踢毽子这些项目,在小学生中高年级段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会选择丢沙包、跳皮筋等这些集体项目,而低年级段的学生大多数都选择了跳绳、踢房子以及打陀螺等项目。
2.3 展望民族传统体育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的存在形式
2.3.1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动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可培养学生的求生技能。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由来和价值,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学会面对大自然的基本技能,懂得互帮互助;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青春充满阳光。我国青少年体质普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现状虽然有广泛社会、家庭原因,但教育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不仅对增强学生体质行之有效,而且是文化的传承。所以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增添新项目,新活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确实有很好的帮助。
2.3.2 利用民族传统体育存在形式的多样化,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既有竞技项目也有游戏类项目;既有室内的又有室外的,在活动时间上可以自由选择、场地要求不高,校内校外、家庭社区皆可以开展,符合“因地制宜”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使体育活动过程充满愉快、和谐,还能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有一定的存在形式,但存在的现状不尽人意。
(2)民族传统体育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因素、地域因素、教师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等影响。其中民族传统体育没有正规的教学方法是重要因素之一。
(3)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存在形式比较单一,主要原因是体育老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不足。
3.2 建议
(1)学校管理部门对各个所管辖学校进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硬性规定,并加以监督,并作为对学校教育考核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2)建立完善的督查、考评制度来提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程度,明确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不断提高与丰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存在形式。
(3)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4)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王艳梅.民族传统体育利用于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展望,2017(1):37.
[2] 李俊德.阳光体育运动下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模式的理论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12):19.
[3] 夏肖林.开发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2016(35).
[4] 胡旭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道”与“路”[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8-92.
[5] 刘金霞.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8):227.
[6] 杨卫国.民族地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2).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民族传统体育 存在形式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9(c)-0152-03
众多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文件中指出,中小学生要走进自然,感受最为传统的生存类的体育运动,如爬树、游泳、武术类等体育运动。然而中华地域辽阔,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在推行“阳光体育运动”中容易形成跟风,千篇一律的模式,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理解偏差,对中小学生长期锻炼习惯的养成不利,地域条件、习俗决定民传体育项目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的效果,如鄂西地区的摆手舞、竹竿舞、巴山舞等能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得到推广和普及,这些结合了风俗、地域等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容易被接受,也能成为一个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保持本地特色的一面旗帜,因此,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适合在“阳光体育运动”发展中开展的存在形式是非常重要的。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对湖北省宜昌市十一中、宜昌市第十三中学、宜昌开发区实验小学、夷陵区小溪塔第三完全小学、夷陵区小溪塔三中部分老师和同学的问卷调查各方面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在本校的开展情况。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2) 问卷调查法
(3) 统计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民族传统体育在阳光体育中的开展现状分析
2.1.1 民族传统体育在阳光体育活动中的开展情况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奥林匹克竞技运动风靡的今天,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确保其不受吞噬,首先从就全面深刻的认识开始。
表1显示,64.21%的学生喜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35.79%的学生不喜欢或不清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父母长辈的告知和在武侠电视中略知一二,渠道单一直接影响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态度,然而,网络共享时代的到来,民传体育项目的获取渠道更加多元化,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共享化,提高知名度,改善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的存在形式来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力,让其更好的开展。
问卷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体育健康课的学习中没有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访谈得知在体育课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多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调查得出:老师的上课内容决定了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态度,有少数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十分喜爱,部分学生不再满足于学校的学习而是参加校外举办的民族传统体育培训班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2.1.2 民族传统体育在阳光体育活动中的师资教学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宜昌市中小学大部分体育老师对鄂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度较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不容乐观,因此改变学生的参与态度是快速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有效的方式方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通过教师的主导将民族传统体育贯穿到整个体育教学中,以小组、班级组织相应的传统体育活动或者比赛,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传统体育带来的乐趣,能够很好的改善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另外,选拔一批条件优秀的学生组成各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队伍,聘请优秀的教师指导,展现民传体育文化,使更多的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中有自己喜爱的项目。在日常阳光体育运动教学设计中,很多老师穿插设计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相对单一,展现不出民传体育的魅力,没有体现出民传体育的本质特征,让学生觉得乏味,影响了民传体育在校园的发展。关于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否可行的问题,76%的学生和89%的老师给出了肯定性意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和传承毋庸置疑,重点是标准化的实施方法。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的必要性调查意见中显示:64.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31.5%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而83.95%的老师则认为很有必要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只要那31.5%的学生改变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态度,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阳光体育运动将会是很受欢迎的一次体育改革。
2.2 民族传统体育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存在形式的概述
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中主要由体育课教学,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三个部分组成,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的存在形式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2.2.1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存在形式
目前体育教学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对民传体育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在教学中的实施比重,将直接影响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发展。在调查中有83.95%的老师认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是很有必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在学习和运动技能中必须掌握基本的武术套路及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因此,在被调查的老师中,有90%以上的老师在学期课程设计中都安排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但很多体育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在教授过程中无法有标准的示范动作,所以他们就只选择了一些较为简单的,常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教学;还有一些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则是根据所在学校建设特色校园的体育项目而制定的。
2.2.2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课间操中的存在形式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每个学校都十分重视课间操活动,并把课间操活动作为建设特色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夷陵区小溪塔第三完全小学的体育老师把传統的广播操与传统的跳绳结合起来自编了绳操,并且跳绳这一项目也作为传统项目在运动会上必须出现;宜昌开发区实验小学则把巴山舞作为课间操的内容之一。在宜昌周边学校的调查中有很多学校的课间操中都融入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当阳各学校极力发展毽球运动,西陵区常刘路小学在课间操中则出现了由本校体育老师自编的武术健身操。
2.2.3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课外活动中的存在形式
从表2中,可以看出:36.6%的学生会在课外活动中会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48.7%的学生则是根据人数、天气以及兴趣爱好等其他原因考虑是否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就可以说明这48.7%的学生中也有很多人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从不考虑在课间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对一些西方竞技运动,如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比较感兴趣的学生。
针对表3中选择了优先考虑和视情况而定的学生中对他们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表明:大多数的女生都会选择踢毽子或者跳皮筋这些项目,而大多数男生会选择丢沙包或者打陀螺这些项目;中学生会选择踢毽子这些项目,在小学生中高年级段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会选择丢沙包、跳皮筋等这些集体项目,而低年级段的学生大多数都选择了跳绳、踢房子以及打陀螺等项目。
2.3 展望民族传统体育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的存在形式
2.3.1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动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可培养学生的求生技能。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由来和价值,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学会面对大自然的基本技能,懂得互帮互助;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青春充满阳光。我国青少年体质普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现状虽然有广泛社会、家庭原因,但教育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不仅对增强学生体质行之有效,而且是文化的传承。所以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增添新项目,新活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确实有很好的帮助。
2.3.2 利用民族传统体育存在形式的多样化,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既有竞技项目也有游戏类项目;既有室内的又有室外的,在活动时间上可以自由选择、场地要求不高,校内校外、家庭社区皆可以开展,符合“因地制宜”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使体育活动过程充满愉快、和谐,还能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有一定的存在形式,但存在的现状不尽人意。
(2)民族传统体育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因素、地域因素、教师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等影响。其中民族传统体育没有正规的教学方法是重要因素之一。
(3)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存在形式比较单一,主要原因是体育老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不足。
3.2 建议
(1)学校管理部门对各个所管辖学校进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硬性规定,并加以监督,并作为对学校教育考核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2)建立完善的督查、考评制度来提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程度,明确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不断提高与丰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存在形式。
(3)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4)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王艳梅.民族传统体育利用于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展望,2017(1):37.
[2] 李俊德.阳光体育运动下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模式的理论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12):19.
[3] 夏肖林.开发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2016(35).
[4] 胡旭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道”与“路”[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8-92.
[5] 刘金霞.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8):227.
[6] 杨卫国.民族地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