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杜甫早年“狂傲”性情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kabc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给人留下了较为固定的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我们对他全面的把握。“势攫虎豹,气腾蛟螭。沧海无风似鼓荡,华岳平底欲奔驰。”、“词气豪迈而风调情深”、“固是笔端有胆,亦由眼底无人。古之“狂也肆……敢于自美,蔑视俗物,其诗其赋,慷慨淋漓。”在古人的这些评价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具有狂傲性情的青年诗人形象。
  杜甫是在盛唐气象的确立过程之中开始其创作生涯的,他虽然毋庸置疑地站在现实主义那一边,但也曾在年轻时“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在物阜民安的年代里,他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对人民生活的境况显然没有后期那般深入,文学创作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也不如后期那般深邃高超。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这种对人生充满憧憬,对人生满怀希望,积极入世的的精神状态对他今后的人生轨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这种憧憬、希望,很多时候是他经游历之地才一触即发的。
  杜甫在青年是曾经有过两段主要的壮游,本文所探讨的是在天宝五载(746年),“公应诏退下,留长安。”之前,杜甫漫游的这一段时期。 选取的几首诗分属咏物、交游、直抒胸臆、追忆漫游场景,揣度当年心境几个不同角度。首先是咏物诗《房兵曹胡马》。张綖曾评价此诗:“此四十字中,其种其相,其才其德,无所不备,而形容痛快,凡笔望一字不可得。”而赵汸:“前辈言咏物诗,戒粘皮着骨。公此时,前言胡马骨相之异,后言其骁腾无比,而词语矫健豪纵,飞行万里之势,如在目中,所谓索之于骊黄牝牡之外者。区区模写体贴以为咏物者,何足语此。”二人均对这首诗中高超的摹写手法和笔端带出的凌厉气势做出了毫不吝啬的极高评价。读罢这首诗是有种神气清劲的感觉的,“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是我最为喜欢的。化用《马经》和《拾遗记》的典故,形容骏马的耳根尖锐,杉竹难方。《拾遗记》:曹洪乘白马,耳中生风,足不践地。写出骏马有着绝对强健的体魄和活跃的精神,那种精气神儿独属于生命力旺盛蓬勃的青年。
  仇兆鳌评《画鹰》为“老笔苍劲中时见灵气飞舞。”《杜臆》书中在评杜甫另一首咏画诗时说“通篇字字跳跃,天降然,见其气韵。” 朱鹤龄在此作注:以绦系鹰足,而系之于镞也。摘,解去。在这里,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一只雄鹰的眼中发出凝聚明亮的光。随着丝绦从金环中抽出,鹰随即直上云霄,犹如携带风霜而起。势可呼,谓呼之使猎,从天上俯冲下来的鹰直抓住狡兔,无可挣脱。这首诗虽然写的是画鹰,但是传递出来的鹰的敏锐凶悍,场面的紧急激烈却与真实场景未减分毫。这两首诗中的骏马雄鹰表达的是诗人雄壮、积极的人生理想,都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望岳》一诗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泰山矗立其间,不仅分割了地理上的环境,更划分出时间上的跳跃。在杜甫的眼中一座平地上的山能够指点昏晓,便说明他目之所及已经不是一草一木,一江一河,而是整个齐鲁大地。王嗣奭《杜臆》中评“荡胸”句,状襟怀之浩荡。“决眦”句,状眼界之空阔。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称其“气鼓峥嵘,体势雄浑,能直驾齐梁以上。”这首诗不仅表现了意气风发的盛唐精神,而且表现了青年杜甫敢于攀登绝顶,俯视群山的气概和雄心。
  《赠李白》一诗中属“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一句最为痛快淋漓。痛饮狂歌是他们最适宜的生活,飞扬跋扈是他们向往的格调。然而,豪放不羁之中暗藏的是与世不偶的壮志。的确,他们登台远望,任凭袒臂跣足,任凭放浪形骸大吼大叫,都难以得到热烈的回应。表现出杜甫壮志不遂,一生坎坷,立德立功自知无分。于是锐意立言,以诗自鸣的人生状态。
  冯至在《杜甫传》中说“在唐代的诗文小说里我们常常读到,一个读书人在他青年时往往有一段或长或短的漫游时期。这漫游被人渲染上一层浪漫的色彩,正如李白所说的,“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事实上,这种远游自有他物质上的原因,所谓“四方之志”不外乎给自己的生活找出路。莫砺锋先生在《杜甫评传》中把漫游这一章节取名为“广阔的时代画卷与深沉的内心独白。”我觉的非常有道理。青年杜甫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是幸运的,他的家庭背景能够使他有裘有马。他成长起来的时代国容赫然,开元盛世的民风允许他用放荡与轻狂来鄙视人世庸俗。
  杜甫通过壮游延展了生命的宽度,造就了思想的深度,更坚定了志在天下的人生信念和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他边走边看,从抒写个人情感转到反映人民的生活,境界愈高,愈发凌云健笔意纵横。
  注释:
  任华《杂言寄杜拾遗》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卢世潅《杜诗胥抄》
  参考文献:
  [1]杜甫著.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10.
  [2]冯至著.杜甫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8.
  [3]傅庚生著.杜诗散绎.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4.
  [4]傅庚生,傅光合著.杜甫论集.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8.
  [5]陈贻焮著.杜甫评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8.
  [6]莫砺锋著.杜甫评传.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10.
其他文献
100多年来全球汽车应用的传统能源是柴油和汽油,而汽车已是石油消耗的重点领域,是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源头。如今,节能环保成为席卷全球的风潮,在多种汽车节能方案中,使
泰杰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吾尔文学史上的一位继往开来的伟大诗人。他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在思想内容方面提倡进步的思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维吾尔社会,文化,生活。此篇论文主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建安时代,以“三曹”、“七子”和蔡琰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并世而出,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开创了魏晋文学的新时代。本文拟以蔡文姬的五言《悲愤诗》为依托,从她的
摘 要:《风筝误》是李渔的一部爱情喜剧,这部剧表现了作者三个方面的婚恋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才子配佳人、草包配丑女;敢于追求自身幸福,并简要分析了这三种婚恋观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李渔;《风筝误》;婚恋观  李渔是清初著名的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和戏曲活动家,著有传奇十六种。《风筝误》是其早期剧作,这是一部错中有错、误会叠出的婚恋喜剧:一个叫戚补臣的膝下有一子戚友先和一养子韩琦仲,一顽劣一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摘 要:关于贾母的形象,历来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她是一个只知道一味的吃喝享乐,什么事情都不做的老太太,她只知道宠宝玉,却不知道教育他的儿孙们,致使家道中落。但我更赞同后者的说法,她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女性,她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撑着岌岌可危的贾府,她的智慧与胆识,在关键时刻,愈是显得重要。  关键词:独立;尊重;慈爱  贾母是贾府的一家之主,虽年事已高,但她仍在贾府中享有最高的声望,代表着最高的权威,是贾府
摘 要:《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为古今史家学者所推崇。本文以《世说新语》对历史事件的谬误悖离,和对历史时间、人物背景的主观虚化两个方面,来阐述它更应被看做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冲淡与强化无暇契合的叙事作品,而非《三国志》之类的历史资料。  关键词:《世说新语》;历史真实;艺术真实  《世说新语》撷取富于表现力的生活化细节,刻画出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反映出魏晋时期特有的时代风貌
根据江汉凝析油的组成特点,以江汉凝析油为原料提取了30 # 发泡剂油、6 # 抽提溶剂油和120 # 建材溶剂油,并利用江汉凝析油试制了水包油乳液型清蜡剂,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为凝析油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