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风物入诗词——吴笑生《笑吟集》简论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mgde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笑生《笑吟集》成于抗战期间,内容多为乱离之声,比照集名,可谓“名不副实”.之所以如此,与得名于作者姓名及其身为基督教徒的人生态度有关.他的诗词不仅是悲国伐敌之歌,也是战争流亡之歌,具备诗史性质.
其他文献
小时候,在我家菜园的篱笆外,瞧见一个硕大的青皮冬瓜。我忽然心血来潮,用细小竹棒刻上:杨春富的大冬瓜。没过多久,大冬瓜就因为划痕太深,烂掉了。淡淡惋惜之后,我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我家的菜园里到处都是大冬瓜。  那时候,我家的菜园总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冬瓜、南瓜、丝瓜盘踞在篱笆四周角落,它们茂盛青翠的藤叶越过篱笆,在阳光照耀下会闪闪发光。如果雨后去看它们,会显得特别干净。青西红柿炒红椒,色香味皆不
期刊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赖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便捷服务。社交软件迅猛发展,以不可阻挡之势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每天的大部时间都花费在上面,在诸如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进行信息交流、分享生活点滴,已成为生活常态。但对网络媒介的使用犹如手执双刃剑,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显著,它既可以带领青少年披荆斩棘奔向未来,又能引导他们走向鲜花遮掩的陷阱。  现代大众传媒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信息社会人们
期刊
在抗日战争进入关键时期,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博士来到中国参观考察访问交流,并在1944年春夏对粤北的著名高校进行了访问.李约瑟的访问对正在抗战的中国军民和科学工作者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那么李约瑟为何来华来粤参观访问?其在粤北与哪些华南教育先师有过接触呢?其与粤北华南教育先师交流有何意义?对于这些问题,专家学者或有误读或未探讨.为此,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对促进粤北华南教育研学具有重要意义.
稻花飘香的时节,迎来一年中第二个长假,这个季节的思念和风,都很甜。他归心似箭,从外地购票返湘,年年如此,不是为了秋收,而是为了看望在乡村小学教书的她。  他和她,是中学同学,风华正茂,相知相恋。大学毕业后,一个去了重庆工作,一个留守湘西乡村,湘渝隔山水,异地相思甚苦。  记忆一晃,是10年前了,她刚去乡村小学教书。他坐了一夜的硬座火车,转乘城乡大巴到了小镇,小镇当时没有直达乡村小学的大巴车,所以他
期刊
公元前168年即有舂陵县。《辞海》载录,舂陵乃秦始皇时期今永州市境内与零陵并列的两个古县名之一。源出舂陵的舂陵江,一路逶迤北上,于常宁市与衡南县交界的菱河口注入湘江。  舂陵江的上游有舂水、钟水、漼水三条支流,钟水为舂陵江的正源。钟水的源头在今天蓝山县的人形岭,是九嶷山脉的众多山峰之一。因此,舂陵江的源,在九嶷。《史记》载,以德闻名的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后娥皇、女英二妃寻
期刊
同里是一个江南小镇,小而富庶。  昔日的它有个了不得的大名:富土。这名字过于张狂和奢华,唐初便被改为“铜里”。到了宋代,人们把“富”“土”两字相叠,去掉最上面的点,再重新一分为二,就成了“同里”,连“铜”的金字旁都不要了。这个朴朴素素又暗藏了“富土”的名字经历了历史的风雨,保留至今。它见证了古人低调务实的一面,也让我们明白了,中式园林中照壁、假山、屏风除了美之外的另一用处,那就是“藏富”,富要藏起
期刊
在Lévy稳定过程中,首先给出了EWMA和GLR两种控制图均值变点监测平均运行长度的近似估计;其次采用数字模拟的方法,对两种控制图监测均值变点的效果进行比较.
1998年,对于安徽小伙杨奥翔来说是个重要年份,他在这一年出生。  在他出生前,一场特大洪水席卷全国29个省(区、市),2.23亿人受灾。杨奥翔的家乡太和县杨营村也未能幸免。很快,当地武警官兵来了,怀有五六个月身孕的杨奥翔的母亲被两次转移后转危为安。  那年洪水过后,杨家诞生了一对双胞胎——杨奥飞、杨奥翔。如今,兄弟二人都是武警河南总队许昌支队的战士。父亲在他们入伍前叮嘱,“在部队好好干,记住,你
期刊
基于Lasso变量选择方法,初步挑选出8个影响上市公司实施“高送转”的特征影响变量.通过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分别与灰色预测模型相结合,建立“高送转”预测模型.实证结果显示,灰色预测模型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相结合预测结果的准确率达约94.52%,而灰色预测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预测结果的准确率约为71.12%.前者所得预测结果准确率较高,且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表明了混合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预测上市公司实施“高送转”方案更可靠.
▲ 杨晓邬(左)和郭汉中(右)在研究青铜大口圆尊的修复方式师从高人学习文物修复  1947年8月,杨晓邬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新华书店的会计,母亲是缝纫店的缝纫工。  初中毕业后,杨晓邬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到西昌农村插队当了知青。8年后,杨晓邬返城回到成都,被分配到四川省博物馆(现四川省博物院),跟随民间铜匠黄师傅学习青铜器文物修复。  最初,杨晓邬对文物修复的理解就是“把一些锈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