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意趣之弦,激乐说之境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el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流。而实际教学中,口语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相差甚远。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际,从“哑巴英语”的原因谈起,论述如何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做法,以期共享。
  1. 以教之行,思“哑巴英语”之因
  1.1理念上的偏差
  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的天平倾向于读写,以语法、词汇为知识点,以阅读、写作的解题技巧为教学的重点,以得高分为最终目的,认为口语训练需花大力气、见效慢。久而久之,轻视口语、重视读写造就了“哑巴英语”的事实。
  1.2心理因素所致
  在课堂教学中,一呼百应的现象虽然存在,但“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情况也不罕见。多数学生上课习惯于听、记,对教师的问题,听而不闻,有的即使知道也保持沉默,认为是谦虚的表现。否则,会被认为是出风头、爱表现;有的学生开口诚惶诚恐,长此以往,宁愿沉默也不愿“出丑”。
  1.3英语语境的缺乏
  教师凭借一本书、一支粉笔而“走天涯”的局面也司空见惯,教师照本宣科,学的知识也是纸上谈兵的空理论,口语训练缺乏氛围,仅仅局限于机械的操练,背离新课标中的“在情境中发展语言、运用英语”的意图和宗旨。
  2. 以趣激说,以境促说
  2.1 “欲言又止”——“欲罢不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显然,改变“哑巴英语”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兴趣,通过录音模仿、故事性文章的复述、对话的表演、议论性文章的评述等活动,都可以引导学生多说。
  如学习牛津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8 Fashions的第一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后,开展一次“I am a clothes designer”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设计一身比较时尚的服装,画出来,并写出一段文字,简单介绍为什么这样设计。之后再用学生们的大作开一次“画展”,让学生自由评说,从服装的款式的设计、颜色的搭配、文字的说明等几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样以活动的开展,带动“说”,哑巴英语在这样的课堂上将不再有栖身之地,定会产生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欲罢不能”的效果。
  2.2 “羞于开口”——“口若悬河”
  (1) 克服心理障碍,敢说
  设计弹性的口语任务,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对于学生的口语练习,切忌有错必纠,不可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路,给他足够的时间,让其自信地说完。否则,学生会有受挫感,过多的批评、纠错使他们逐渐丧失自信心。多给学生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逐渐克服不敢说的心理障碍,逐渐融入活动的参与中。
  (2) 活动法,促其乐说
  语法课向来被师生们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课,语法课上,多以语法结构的讲解——大量的练习为主线,口语训练被忽略。审视这样的语法课,滋生和助长了“不学”、“厌学”之风。学习语法“现在进行时”时,走出语法点的讲解,以口语运用为主要方式,如教师展示一幅不完整的动作图片(踢足球),问学生:What are they doing? 学生们会兴趣极高,回答:They are playing games/playing football. 教师紧接着问Are they playing games/playing football?同时为学生揭开“谜底”——呈现完整的画面,学生会恍然大悟、兴高采烈,Yeah, I am right. 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猜错的学生会不无遗憾,Ah, they aren’t playing games. 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 再出现这样的更多的图片,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开口说英语,并促进“欲罢不能”的“乐说”的奇效。
  (3) 创设良好的口语环境
  口语环境对英语的学习至关重要。口语环境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注重环境氛围的创设,指的是英语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英语语言状态;其次,用多媒体、实物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再者,关注教室文化的布置,如课程表、黑板报、名人警句等都使用中英文双版本;观看外国电影、学唱英语歌曲等,让学生耳濡目染,促进口语的学习。
  教学中,注重阅读、写作教学的同时,应改变观念,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多说、乐说,使学生“说英语”成为一种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明德学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