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体重不同分析方法的对比探讨——以长山锌金多金属矿床为例

来源 :地质找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ao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石体重的准确获取,对降低矿床储量计算误差十分重要。文章以长山锌金多金属矿为例,建立矿石体重与Cu、Pb、Zn、S等元素之间的数学模型。首先探讨矿石体重和元素之间的数学关系,并证明当矿石中有多种硫化物建立回归模型时,不需要对全硫进行扣减;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2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1种神经网络模型,并对3种模型拟合精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矿石体重倒数为因变量要优于以矿石体重为因变量建立的回归模型,而神经网络模型明显优于回归模型。
其他文献
通过对黔北桐梓、金沙煤矿调查及取样、样品分析测试,发现桐梓、金沙煤层普遍具有稀土和锂元素高富集特征,其中稀土和锂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我国煤中稀土平均值(138μg/g)和锂平均值(31.8μg/g)(王登红,2019;代世峰等,2020),而且稀土和锂含量比我国山西、内蒙古等地富稀土、锂等煤含量还要高,黔北煤中稀土、锂等金属元素含量如此之高在全国实属罕见,而且在这些煤矿废水中发现稀土元素超富集现象,其对研究煤层中稀土元素浸出机理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所。
长城岭-凤凰山地区位于湘南多金属矿集区,找矿前景较好。通过Landsat-8遥感影像解译长城岭-凤凰山一带的线环结构,发现长城岭“Ф”型构造特征;根据实测围岩蚀变光谱特征,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比值+主成分分析法,基于landsat-8 OLI数据提取了长城岭-凤凰山地区铁染、羟基及硅化蚀变异常信息,基于Worldview-Ⅱ数据提取背首凤凰山地区铁染蚀变异常信息。经野外验证及多元地学信息对比证实蚀变提取结果的准确性,比值+主成分分析法具有更好的提取效果,高分辨率影像提取该区蚀变信息具有更高的精度,并圈定了成
扬子陆块北缘的鄂东北地区是湖北省沉积变质型锰矿集中区,发育了广水—黄陂—蕲春SEE-NWW向元古代沉积变质锰矿带,锰矿赋存于新元古界红安岩群中。本文以鹰咀山锰矿床、四方山锰矿床及孙冲锰矿床为例,分析研究其矿物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以便为总结该区锰矿床成矿环境及成矿物质来源提供帮助。研究表明,锰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锰矿、软锰矿、硬锰矿、黑锰矿、锰铝榴石等;矿石化学组分多样,Co、Ni、Zn、Sr、Ba、U等元素相对富集。锰矿石的w(Th)/w(U)、w(V)/w(Cr)值反映锰矿形成于弱氧化还原的沉积环境;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