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宁夏带来新机遇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多年前,东从长安(今西安)西达古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唐)与亚欧各国的贸易通道,为中西方各国的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宁夏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时期,重新提出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即能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周边政治、国防环境,又能促进区域之间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互联互通,有利于推进跨区域合作有利于构筑以大开放促进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格局。
  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宁夏带来新机遇
  宁夏处在连接中国与中东、中亚、非洲、欧洲的主要国际航线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文化交流方面承担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宁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大力改善宁夏基础设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将引来新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特别是在铁路、空港建设方面,将有新的规划部署和建设项目。宁夏处在一个重要节点上,在国家总体规划布局中应该有“一席之地”,这就为宁夏争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提供了机会,在国家支持下,宁夏的基础设施将会有较大改善。
  (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快速增强宁夏物流经济能力。宁夏银川位于中国内地的“几何中心”,从京津(沪)到新疆乌鲁木齐,其铁路和空港运输理论上直线距离最短。国家已赋予宁夏向阿拉伯国家开放第三、第四、第五航权,加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的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以及“银川综合保税区”功能日趋完备,宁夏将成为连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亚欧—阿”的中心,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人员交流中心、物货集散中心和资金流通周转中心。
  (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扩大提高宁夏对外开放水平。2012年9月,国务院批准宁夏为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简称“两区”),银川是中阿博览会永久会址,为宁夏全方位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会拓展宁夏对外开放的范围和空间,随着“人往来增加、物流中转集散、资金流通加速、服务质量提升”,可有力推进“两区”(内陆开放型新经济实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中阿博览会的内容,提高宁夏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
  (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优化发展宁夏特色优势产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为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新材料:继续巩固钽、铌、铍稀有金属材料领先地位,强化铝镁材料、碳基材料、光伏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新能源:光伏材料、光伏发电、风电装备及风力发电、煤层气开发、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等领域研发已有基础,力争在晶硅材料深加工、风机核心部件制造、煤制烯烃等取得突破。网络经济:以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为重点,以“境外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以“超大数据中心建设”、中阿电子商务等为平台,搭建网络经济构架、提升网络经济实力。现代农业:依靠科技支撑实现粮食和其他特色农产品的优质、高效生产,重点发展枸杞、牛羊肉、奶业、设施蔬菜、葡萄酒等,实现更高水平的集约化生产。岩盐资源开发:宁夏六盘山盆地已查明岩盐资源量26.38亿吨(伴生芒硝资源量2.9亿吨),预测远景资源量超过100亿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为宁夏引进技术和资金,开发岩盐资源提供了更多机会与可能。特色旅游:大力宣传宁夏自然风光、人文环境、特色文化、风味美食,争取使宁夏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和穆斯林国家的旅游目的地。
  (五)“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显著提升宁夏科技创新能力。宁夏与中亚、东中欧及阿拉伯国家科技合作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基础,双方在技术推广、资源转化、人员培训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东部分国家的治沙专家多次来宁夏考察防沙治沙技术,成功引进了北非地区抗旱农作物和林木等种质资源。伊朗、沙特、阿联酋、加纳、哈萨克斯坦等产油国在“石油炼油新技术、新工艺和装备,石油化工新技术与装备,天然气深加工新技术”等方面有技术需求。“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会为宁夏与中亚、东中欧开展科技合作提供更大机会和空间。
  (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有效拓展宁夏引资引技渠道。在现有“两区”建设、中阿博览会(合作)平台上,加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参与国,与宁夏交往的国家近100个,大大拓展了宁夏招商引资和引进技术的视野和范围,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和中亚/欧洲国家将成为宁夏引进资金和技术的目标国,应特别重视发挥伊斯兰金融的作用,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提供相应的便利和配套,吸引阿拉伯石油国家资金来宁夏兴办医疗(医院)、教育(学校)、慈善(助残、康复)和公益性机构等,充实完善宁夏医疗卫生和公共教育设施和条件。同时,宁夏位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节点特性,也会吸引国内东部地区更多投资。
  (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促进增强宁夏文化软实力。宁夏文化区域特色明显,有黄河文化、回族文化、红色文化、西夏文化等多样元素。中华黄河坛、黄河文化园、穆斯林风情园等重大项目已相继建成并运营。全区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6个,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等“六大节会”形成品牌,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宣传周等展会定期举办,中国西部民族(花儿)歌会成为常驻宁夏的大区级文化赛事活动。2013年全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GDP)3.0%,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为宁夏文华发展繁荣带来新机遇,“宁夏文化”软实力会进一步增强。
  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几点建议
  2013年12月14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外交部共同主持召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座谈会,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西部9省区市负责同志,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东部5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其他12个部委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要求加快研究推进这一战略构想总体设计和框架方案的制订,具体定位尚未确定。预想或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陇海兰新线通过中亚地区到达欧洲,新疆将会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另一种是从云南通过缅甸到达印度洋,那么云南将会成为第三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未来怎么规划还在研究之中。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已上升为新时期国家发展大战略,已成为国家各部门(委)关注的热点话题和工作焦点。在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中,宁夏应着力谋划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设“太原—银川—金昌” 铁路双向新干线。在现有欧亚铁路大通道中,京津唐经济圈的经济、科技、人才颇具优势,但作用发挥不明显。天津(渤海经济区)应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中国北方陆路新起点。国家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中应将建设“太原—银川—金昌(连接兰新铁路)”双车道铁路通道建设纳入规划,完善欧亚陆路大通道,以此链接和带动太原-榆林-银川(能源金三角地区)-甘肃河西走廊经济带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二)投资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咨询(银川)中心”。宁夏高层创新型科技人才缺乏,领军型人才更缺,制约了宁夏的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中国科协具备集聚和网络各类学科人才的职能和优势。建议中国科协呼吁和支持在宁夏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咨询(银川)中心”,运用新的机制和运行模式(国际惯例)网络和聚集全国优秀人才,为宁夏以及西部省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以及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提供咨询和相关问题研究。因为宁夏气候“冬暖夏凉”、天蓝气净、环境清静、民风淳朴、社会稳定,是理想的工作生活宜居地。
  (三)尽快组织启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虽然国家尚未确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具体部署,但国家有关部委和相关省区已组织专家开展研究和规划。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要关注民族地区合理诉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安排适当向民族地区倾斜;关注资源富集区域内资源开发的利益留成比例,使国家和资源富集区都受益。
  (四)组织启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法律研究。推进贸易、吸引投资、市场准入、科技合作等经济活动,必须得到当事国法律保护。宁夏推进“两区”建设和中阿博览会进程最大“盲区”就是缺乏对阿拉伯国家法律体系、贸易规则的了解和认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涉及国家更多,包含了中亚、中东欧诸国,如果不了解对方法律体系和习惯,就会走弯路,因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该先行启动研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法律,以备我用。
  (五)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区科技合作新机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本质是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能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仍需要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支撑,西北五省区、一兵团应率先建立区域科技合作联动新机制,即,建立以政府购买科技服务和成果为主渠道的科技创新推进机制。建立科技信息互通网络平台,互通科技创新信息;建立共性技术(发明专利)转化交易市场。■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自治区政府研究室)
  责任编辑:章 立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