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章轨范》选评韩柳之文看谢枋得的选文标准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q769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轨范》是南宋末年著名爱国文人谢枋得编撰的一部文章选评集。录汉晋唐宋之文凡六十九篇。其中韩文居三十一,柳文居五,入选数量相差悬殊。本文从这一角度切入,综合概括了作者对所录之文的品评鉴赏,深入分析了韩柳二人散文创作的异同,继而从体裁、内容、形式等方面分别论述了谢枋得较为独特的选文标准。
  关键词:《文章规范》 谢枋得 韩愈 柳宗元 选文标准
  《文章轨范》是南宋末期影响深远的一部文章选评著作,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集共七卷,收录汉、晋、唐、宋名家之古文六十九篇。该书对于前代佳作的取舍和评点,既能体现出谢枋得个人的评判标准,又可反映出宋末文人社会整体的审美风尚和创作取向。值得注意的是,对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又被并举为中唐古文运动领袖的韩愈、柳宗元二人,作者在选文时却出现了明显的偏颇。其中,韩文入选三十一篇,而柳文只有区区五篇。由此,谢枋得在选择篇目时,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融入了主观化的审美意识和个性化的批评理念。从体裁、内容、形式三方面概括而言,其特定的选文标准可概括如下:
  一、指导科举,强调实用
  隋唐以来,科举一直是士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发展至宋朝,体系制度相当完备,对应考之文的要求也变得更加規范和严格。同时,由于之前古文运动的铺垫,古文创作一时蔚为大观。在此背景之下,人们开始将古文中的技法融入到科举文的写作中,一批由博学鸿儒担当编纂,以指点科举、示人作文之法为目的,并对古文名篇进行品读鉴赏的文章选本便应运而生,风行一时。《文章轨范》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人王守仁在《文章轨范·序》中说:
  宋谢枋得氏取古文之有资于场屋者,自汉迄宋,凡六十有九篇,标揭其篇章句字之法,名之曰《文章轨范》。盖古文之奥不止于是,是独为举业者设耳。[1]
  据此,作者并非要在此集中囊括天下妙文,道尽文章精华,而只是择选出一些可供初学者开阔胸襟、扬发志气、增长才识、深厚笔力的文章;换言之,为其开辟一条修文应举的捷径,从而使举业者学习备考时有文可鉴,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据统计,入选的韩文有书启10篇,赠序12篇,论说7篇,祭文、碑铭各1篇;而入选的柳文有论说2篇,书启1篇,赠序1篇,碑铭1篇,皆为实用类文体。就体裁而论,众所周知,柳宗元笔下创作数量较多、影响程度最大、个性极为鲜明的无疑是游记和寓言。前者多是幽峭凄寒、疏淡峻洁的模范山水之作,借以抒发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重在写意;后者多为想象奇幻、笔法独特之作,以物喻人,揭露时弊。这些文章并不适宜于举业者直接借鉴和学习,因此柳集中有相当数量的佳作不被选录。同样地,使韩愈名垂后世、情挚文工且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祭十二郎文》,也无缘入选。这足可见谢枋得在选文时更多以指导科举为目的,推重宏大的情感和论辩的体裁。
  二、义理正大,讽时劝世
  《宋史·谢枋得传》载谢枋得“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2]。如此爽直刚烈的气质、热血热肠的性情、好慕忠义的人格必然影响到他的选文与作文。在此集中,作者所列之文皆贯有忠肝义胆的光辉品格和纵横天地的浩然之气,且多能讽谏人主、指刺时事。
  谢枋得在韩愈所作之文《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和《送杨少尹序》后评曰:“文有气力,有光焰,顿挫豪宕,读之快人意,可以发人才思。”在《讳辩》一文后评曰:“一篇辨明,理强气直,意高辞严,最不可及者,有道理可以折服人矣。”而对柳宗元所作之文,谢枋得亦有相似的赞语。在《桐叶封弟辨》一文后,作者评曰:“七节转换,义理明莹,意味悠长。”在《与韩愈论史官书》后,评曰:“辩难攻击之文,要人心服。”在《送薛存义序》后又评曰:“谨严优柔,理长而味永。”可见谢枋得主张文章要内容充实、气势雄健、论点高明、论证严谨,思虑深远、回味悠长,其关键在以义理取胜,以义理服人。
  同时,谢枋得还充分重视文章的教化功用。他以为一流的文章必须要弘扬君臣大义,要能载道承德、普及教化,要能振奋精神、明豁人心。正如其在第六卷“小心文”卷前所题:“此集才、学、识三高,议论关世教,古之立言不朽者如是夫。叶水心曰:‘文章不关世教,虽工无益也。’人能熟此集,学进,识进,而才亦进矣。”[3]
  实际上,谢枋得强调文章义理、重视社会功用的选文标准和韩愈、柳宗元提倡的“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一脉相承,但韩柳二人阐发的“道”不尽相同。韩愈之“道”宏阔而远大,而柳宗元之“道”则多局促,常为见识所限。如明人茅坤于《唐宋八大家文钞》卷首所言:
  唐世文章称韩、柳,柳非韩匹也。韩于书无所不读,于道见其大原,故其文醇而肆,柳自言其为文,以为本之《易》《诗》《书》《理》《春秋》,参之《谷梁》《国语》《孟》《荀》《庄》《老》《太史》,其平生所读书,只为作文用耳。故韩文无一字陈言,而柳文多有模拟之迹。是岂才不及韩哉?其见道不如故也。[4]
  再者,韩愈之“道”正统色彩较重,多宣扬封建等级观念,如其在《原道》篇中所言:“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5]而柳宗元突出的却是较为进步的政治革新理论,不畏皇权,坚持真理。如其在《桐叶封弟辨》中言曰:“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6]
  谢枋得选韩之文多而取柳之文少,足见其偏重于正大的义理和传统的思想,以为此更有劝世之功,因而更值得举业者参悟体会,学其一二。
  三、文法瑰奇,变化万端
  在推重文章的义理与功用之外,谢枋得也十分重视其外在的形式。他提倡作文要讲求法度、工于技巧,要字字经思、句句着意。此中标准表现为:
  其一,贵乎涵蓄。   在韩愈所作《原毁》篇后,谢枋得评曰:“此篇曲尽人情,巧处、妙处在假托他人之言辞,摸写世俗之情状。”在《讳辩》一文后评曰:“全不直说破,尽是设疑,佯为两可之辞,待智者自择,此别是一样文法。”在《赠崔复州序》后又评曰:“此序尤涵蓄。”这说明作者主张行文要委婉曲折,要含而不露,力求避免直截了当地点破论点。
  其二,富于变化。
  在韩愈《送石洪处士序》后,谢枋得评曰:“此一章譬喻文法最奇。韩文公作文千变万化,不可捉摸,如雷电鬼神,使人不可测。”在《获麟解》篇后,评曰:“此篇仅一百八十余字,有许多转换,往复变化,议论不穷。”在柳宗元所作《送薛存义序》篇后评曰:“章法、句法、字法皆好,转换关锁紧。”[7]这足可见作者十分讲究文章结构的开阖、层次的转换、章句的灵活和语辞的锤炼,他要求行文尽力做到笔锋圆活、行云流水、善用譬喻、变化万千,唯此方能使文中议论层层深入、气势强健、惊人眼目、撼动人心。
  就此艺术表现形式而言,韩柳二人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韩愈最具阳刚之美,雄奇刚毅,豪宕奔放,气势宏博,莫可捉搦,;而柳文则具阴柔之美,峻拔峭刻,清莹明澈,精密简洁,幽邃沉郁。形容二者之差异最为形象的莫过于明代茅坤于《唐宋八大家文钞》中所言:“昌黎之文,得诸古六艺及孟轲、扬雄者为多,而柳州则间出乎《国语》及《左氏春秋》诸家矣,其深醇浑雄或不如昌黎,而其劲悍汰寥,抑亦千年以来旷音也!”又曰:“吞吐骋顿,若千里之驹,而走赤电,鞭疾风,常者山立,怪者霆击,韩愈之文也。嘘岩尉另,若游峻壑削壁,而谷风凄雨四至者,柳宗元之文也。”[8] 谢枋得多选韩愈之文恰恰符合他崇尚“气势雄健”、“光焰万里”的选文标准。
  综上所述,从《文章轨范》选评韩柳之文的差异入手,我们可以比较、分析得出,谢枋得意在为举业者提供行文之借鉴,所选之文皆遵照“偏于实用”、“明于义理”、“富于变化”的特定标准。综览所录凡三十三篇别家之文,亦是如此。
  注释:
  [1]王水照:《歷代文话·第一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0页。
  [2]《宋史》卷425,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2678页。
  [3]王水照:《历代文话·第一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5—1046页、第1054页、第1042页。
  [4]吴文治编:《柳宗元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46页。
  [5]《古文观止》卷7,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55页。
  [6]《古文观止》卷9,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19页。
  [7]王水照:《历代文话·第一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4—1046页、第1054—1055页。
  [8]吴文治编:《柳宗元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46页。
  参考文献:
  [1]韩愈.《韩昌黎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91.
  [2]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吴文治.《韩愈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 2004
  [4]吴文治.《柳宗元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 2006
  作者简介:张桂银(1989.1.2-),女,辽宁大连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在读,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抒写离情别绪的送别诗.李白和高适的送别诗感情真挚、意境深远.不仅扩大了诗歌的艺术容量,而且提升了送别诗的艺术境界.同时又由于二人的人
两汉魏晋时期的碑刻文字真实反映了汉字从小篆向隶书的转变过程.隶变之后,汉字完成了古今文字的转型,汉字最初造字时的构形理据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对两汉魏晋碑刻简体字的研究
古今中外的哲人们,一方面对语言言说的无力表示了怀疑,一方面又不得不以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本文从庄子的相关论著出发,力图发现那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不可言说之美.
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之一,占据着重要的地理区位,具有显著的经济战略价值。通过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合作基础及比较优势,研究了如何逐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出版业进入加速转型时期,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1家新闻出版单位成为改革试点单位。200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传统抗心绞痛药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不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7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 000u/次,q12h,连用7d.结
休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文化的现象,有着丰富遗产。《影梅庵忆语》中人们的休闲活动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文化娱乐特色,对其代表的中国传统休闲文
细胞凋亡是维持细胞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功能和特性,细胞凋亡抑制能增加肿瘤细胞的存活时间,免疫监视逃逸。因此,细胞的凋亡抑制和过度增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细胞凋亡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