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组诗)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以利川市谋道—建南线性廊道区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型(剖面曲率)、构造缓冲距离、工程地质岩组、地表水缓冲距离、地形湿度和线性工程缓冲距离8个评价因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基于研究区130个地质灾害点随机抽取100个样本数据,采用信息量模型进行计算,共划分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4个等级.结果表明,极高易发区面积为39.84 km2,高易发区面积为105.49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92%和31.56%,其地质灾害点数分别占总数的77%和16%,其中极高易发区地质灾害点
查明长江沿岸带黄石段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环境质量情况,是制订该区土壤污染防治对策的基础.以研究区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测定Zn、Ni、Cd、Cu、Cr、Pb、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基于一类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测试结果显示,长江沿岸带黄石段土壤中上述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别为69.52~1996.95、16.16~113.05、0.009~36.81、21.49~534.72、44.24~278.43、26.50~7
综述了时空耦合光场,包括时空光场的理论背景,产生时空光场的实验方法,以及时空光涡旋波包的研究现状.由于时空光场的生成涉及色散与衍射效应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尽管用于产生时空耦合光场的实验装置与现有的4f脉冲整形器实验装置几乎相同的,但与传统的脉冲整形或光束整形技术相比,时空光场的生成过程更为丰富.新型时空光场具有独特的光子学特性,如携带具有纯横向轨道角动量的光子,在传播过程中不发生衍射,或以可控的群速度传播,使其成为量子光学、纳米光子学、自旋光子学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This pa
期刊
报道了LiNbO3∶Fe晶体内光致散射过程中偏振态的变化.将圆偏振光聚焦成极细的光片,并将其照射在c轴沿竖直方向放置的晶体上,研究了不同入射角时的光散射现象.在散射光从产生到达到稳态的数十分钟内,散射光主要在平行于c轴的方向上产生,同时在平行于光片的方向上存在分量,散射光产生速度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进一步观察表明,圆偏振光通过晶体后变成普通椭圆偏振光,不同入射角下出射光椭圆度也不同.结合晶体内部形成的噪声光栅,建立了圆偏振光的散射模型,并计算分析了偏振态变化的原因和机理.这一发现提出了一种利用光折变晶体
“暗绿色硬土层”是上海地区的标志性沉积层.根据“暗绿色硬土层”的平面、断面分布特征及测年数据,结合最新的第四纪气候研究成果,探究其沉积环境及地质成因.研究表明,“暗绿色硬土层”的分布受古河道控制,原始黏性土层沉积于晚更新世的末次冰期冰消期和YD冰进期,并于YD冰进期出露地表固结硬化.“暗绿色硬土层”的缺失并非后期受古河流冲刷造成,而是YD冰进之前未沉积形成黏性土层,或YD冰进期间沉积的黏性土层未出露地表经历硬化固结过程.
路堑边坡变形失稳是常见的城市地质灾害问题之一.以襄阳市三顾路路堑边坡滑坡为研究对象,在边坡勘查的基础上,分析其成因机理及变形破坏机制;结合边坡滑坡特征及城市发展旅游、美化环境的需求,提出经济合理、适用于城市边坡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同类型城市边坡变形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以越西盆地中上游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丁塘、邓家坝水源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测绘、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球物理勘探等工作手段,查明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结构和孔隙水赋存特征.从富水性、资源量等方面对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比推荐了取水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共发育4个含水段,其中第二含水段单位涌水量达99.55 m3/(d·m),渗透系数7.76 m/d,因其埋深较浅、顶板防污性能好等优势,可作为主要取水目的层,若采用大口径+辐射井工程取水,单井出水量可达5296 m3
人类工程活动是武汉市岩溶塌陷形成的重要诱因.以武汉市洪山区毛坦港某小区岩溶塌陷为例,分析其形成条件及形成机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研究认为,该岩溶塌陷形成于下伏碳酸盐岩中岩溶发育且上覆盖层具“上黏下砂”二元结构的区域,属岩层顶板破坏—垂直渗压致塌模式的产物.对于该类岩溶塌陷,建议重点采取钻探前合理布孔、钻探中加强护壁与监测、钻探后及时封孔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