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绿肥种类和还田量对柑橘园土壤养分的动态影响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i830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不同种类绿肥还田后对柑橘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为绿肥的合理利用和柑橘的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柑橘园行间设置拉巴豆、紫云英、光叶苕子、紫花苜蓿、黑麦草5种绿肥还田及不还田的对照处理,各绿肥设置AR1(22 500 kg/hm2)和AR2(45 000 kg/hm2)2个还田量,于还田后20、40、60、80、100 d采取土样进行分析。同一时间段,绿肥还田处理下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对照,0~20 d为土壤养分快速提升期,20~100 d为土壤养分缓慢提升期。同一时间段,还田量AR2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均高于AR1,而pH值低于AR1。还田100 d后,绿肥还田量为22 500 kg/hm2时,5种绿肥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分别达到42.11%~55.71%、23.71%~50.51%、104.03%~378.93%、4.64%~26.25%;绿肥还田量为45 000 kg/hm2时,5种绿肥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分别达到51.84%~72.58%、47.94%~114.95%、221.63%~392.88%、9.25%~37.32%。结合土壤养分含量及pH值的改善效果,推荐22 500 kg/hm2的绿肥还田量,在该还田量下,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提升贡献最大的分别为光叶苕子、紫云英、光叶苕子和紫云英,分别较对照高55.71%、50.51%、378.93%、26.25% 。在具体的应用上,应结合当地的耕作条件及施肥需求,选择合理的绿肥以培肥地力。
  关键词:绿肥;还田量;土壤养分;pH值;腐解时间
  中图分类号: S666.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16-0214-0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柑橘种植面积已超过 40万hm2,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盲目施肥的现象[1]。化肥的过量施用不仅不会使农作物增产增收,还会导致土壤综合肥力下降[2]、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地表水富营养化等[3]。目前,广西柑橘肥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且果品质量欠佳,制约了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肥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作为最清洁的有机肥源,在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目前,我国积极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果园种植与利用绿肥,有利于促进耕地保持持续、健康的生产能力,契合我国农村增绿的战略构想[5]。
  果树行间空地种植绿肥,形成“土壤-果树 绿肥-大气”水热交换模式,以截获更多光能,增加碳同化,促进果树的物质积累,提高果品品质。例如,温明霞等研究发现椪柑园种植夏季绿肥(饭豆、豇豆、大豆、绿豆)能改善土壤肥力,降低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6];郭昌勋等在柑橘园多年种植冬季绿肥(三叶草)的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绿肥可增强果园土壤肥力,改善果实品质[7]。此外,柑橘园间作绿肥在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稳定性[8],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9],降低养分径流、防控面源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0-11]。截至当前,关于果园间作绿肥的研究多为多年的累积效应,而绿肥翻压后的养分释放特性更能反映出其当季的肥效。随着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的全面实施,广西柑橘园的绿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目前仍存在不同绿肥品种还田对土壤培肥效果不明晰等问题。鉴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分析比较广西柑橘园常见绿肥(拉巴豆、紫花苜蓿、紫云英、光叶苕子)还田后柑橘园土壤的养分动态变化特征,以期为筛选适宜的绿肥品种、绿肥的合理利用和柑橘的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义平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柑橘基地(23°1′N,108°5′E)进行,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6 ℃,海拔为255 m。柑橘品种为沃柑,多年生豆科绿肥有拉巴豆(DL)、紫花苜蓿(MS);冬季豆科绿肥有紫云英(AS)、光叶苕子(VR);冬季禾本科绿肥有黑麦草(LM)。绿肥种质资源来源于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供试绿肥养分含量见表1。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红壤,基本理化性质:碱解氮含量为86.3 mg/kg,有效磷含量为7.5 mg/kg,速效钾含量为96 mg/kg,有机质含量为18.67 g/kg,pH值为5.7。
  1.2 试验设计
  以柑橘行间为试验地,柑橘于2018年种植。各试验小区间距2 m,小区面积1 m2。设置拉巴豆、紫云英、光叶苕子、紫花苜蓿、黑麦草等5种绿肥还田及不还田的对照处理(CK),各绿肥设置AR1(22 500 kg/hm2)和AR2(45 000 kg/hm2)2个鲜草还田量,共11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绿肥还田采用异地还田的方式,将刈割好的绿肥地上部称质量并切成2~3 cm的小段后,均匀地翻压还田,还田深度为20 cm。
  1.3 土壤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绿肥还田时间为2018年3月20日,分别在还田后0、20、40、60、80、100 d按照5点取样法采集 0~20 cm 土样。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碱解氮含量,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譜仪进行测定,pH值采用电位计法(土 ∶ 水=1 g ∶ 2.5 mL)测定,有机质含量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
  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利用Excel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显著性分析,采用Origin 8.5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肥还田后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根据绿肥品种、腐解时间以及还田量,分析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2)表明,绿肥品种、腐解时间、绿肥品种与腐解时间交互作用、腐解时间与还田量交互作用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其他文献
摘要:为明确沿海地区盐碱地沼液还田效果及其对大麦饲用品质的影响,用5个沼液水平(替代不同比例氮素)与常规、空白等处理进行对比试验,对大麦生育性状、大麦全株青贮品质以及土壤质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沼液替代尿素,保持施用氮素水平一致的条件下,替代组可以实现常规的生产水平,在株高、茎叶比、千粒质量、籽实产量等指标间无显著差异(P>0.05);T100组(100%替代尿素)对全株青贮大麦粗灰分、粗蛋白、
摘要:椰树行间间距大,林下间种花生能够提高椰园非生产期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通过幼龄椰树林下栽培15个花生品种,分析农艺性状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农艺性状差异大。以当地东方种为对照,四粒红、中花12号、桂花36号、桂花771、桂花红132的植株长势显著优于当地东方种,中花26号的单株饱果数显著高于当地东方种,中花16号、中花24号、中花26号、桂花黑1号的单位面
摘要:为筛选雪茄育苗盘规格,以雪茄烟品系A4和H382为供试材料,选用32、50、72、105、128、200孔育苗盘进行育苗,对烟苗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根系发育及其干旱胁迫响应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系烟苗干物质量均随苗盘孔数增加整体呈减少趋势,50 d成苗期A4品系单株干物质量在32~72孔时明显高于H382品系,在105~200孔时明显低于H382品系。2个品系的茎高、茎围、节距和
摘要:规模化养殖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生猪饲养方式,其具有高产量、低成本、方便管理等优势,且适合大型生产设备的使用,但废弃物大量排放,由此带来的环保问题日益严重。基于前人研究,从生猪清洁生产行为机制分析、规模化养殖的外部性研究、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环境友好型措施建议4个方面,梳理了生猪规模化养殖对于环境的影响,并对研究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生猪产业;规模化养殖;环境污染;环境友好型措施;研究
摘要:植物二磷酸尿核苷-半乳糖转运蛋白(UDP-galactose transporter,UTR)参与介导UDP-半乳糖的跨膜运输,对于高尔基体内非纤维素多糖和糖蛋白合成至关重要。为了给苦荞糖运输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基于基因功能注释与同源基因比对,鉴定到9个苦荞FtUTR基因,其序列长度在1 920~5 975 bp间,氨基酸残基在 81~352个间。FtUTR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
摘要:甘薯采后贮藏期短,在采后贮运过程中极易腐败变质,从而影响甘薯的品质,造成大量损失。因此,研究不同耐贮性甘薯的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以耐贮藏甘薯品种南瑞苕、奥墨红、徐55-2、新大紫、徐薯18和不耐贮藏甘薯品种徐薯23、大红花、南瓜薯、满村香、万二、金吊薯为试验材料,考察甘薯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活性氧(ROS)含量的差异,解析抗氧化代谢与甘薯耐贮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不耐
摘要:调查研究吕梁山野生珊瑚兰生存现状、资源分布及花芽分化的形态解剖学特征,为建立吕梁地区濒危植物珊瑚兰种植资源库和保育性开发提供依据。采用野外调查、路线踏查并辅以典型样地取样的方法对吕梁山野生珊瑚兰资源进行实地保护性调查;并用常规实体解剖石蜡切片法,显微观察珊瑚兰花芽分化及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野生珊瑚兰分布于111°13′10″~111°13′15″E,37°5′37″~37°5′31″N之间
摘要:为明确生长调节剂在骏枣生产中的施用效果,以期提高骏枣的种植效益,以七年生骏枣为研究对象,在骏枣盛花期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研究对骏枣坐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骏枣花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提高其果吊比、单株结果数和产量,降低裂果率、单果质量、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吊比、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果型指数和皮皮枣率是影响骏枣综合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