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内涵发生了时代变迁,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然是企业管理的永恒话题,在超竞争市场,中小企业的战略之路在哪里?
【关键词】企业战略 战略支点 支撑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资本证券化的进程中,全球进入了由信息经济、消费经济与合作经济为基本内容的新经济时代,整个世界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并由此引起的社会生产要素的变化和资源范畴的外延。早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曾断言:随着生产的大型化、集中化,中小企业的活动空间将越来越小。然而,在整个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虽然经历多次企业兼并浪潮,产生一些巨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而且有增加的趋势:意大利中小企业的数量一直占企业总数的99%;美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8%;中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40%和6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在保证我国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中小企业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中小企业管理,则更是企业管理的主题。
一、中小企业的战略构建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近年来的与国际接轨,在中国中小企业是一个在上有国际跨国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下有多如牛毛的个体工商业者挤压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群体,在经济中独特的位置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艰难。
我们必须更深入地分析,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问题的核心因素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回归到企业战略的基本层面,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具体区域、产业的各种现实情况结合经济大趋势,选择一个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相切合的企业战略,来指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企业战略的内涵
企业战略泛指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是企业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关键性的构想或方案。企业战略包括:品牌战略(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市场战略(市场环境、发展、维护)、人才发展战略、资本战略、经营(运营)战略、外交战略、危机处理战略和产品战略(定位、包装、价值、组合、延伸等)等等。
2、中小企业的战略之路在于寻找企业的战略支点
尽管熟知各种战略,在东西方层出不穷的企业管理著作中也提供了大量有关如何实施企业战略的论述,如:全面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垂直一体化战略、水平一体化战略、攻击性战略、防御型战略、合作战略、加强型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以及购并与重组战略。中小企业的战略问题仍不能得到解决--中小企业的战略“困境”、“迷失”、“误区”、中小企业的战略“突围”、“转型”、“重生”等词到处可见,为什么如此众多的战略理论还不足以指导企业的战略实施呢?
通过大量的企业案例分析,结合目前众多学者的看法,笔者提出一个基于理论而归于实际的观点--中小企业的战略之路在于寻找战略支点。为战略而战略,是中国企业战略的“通病”,没有真正的战略支点,是中国企业战略实施不成功的根源。
二、中小企业的战略支点及其组织支撑体系
任何企业和其所处环境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如开篇所述,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战略追求的是独特性、相适性,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和其所处环境的个性因素和动态变化,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战略。
如何在战略设计中把握独特性、相适性呢?其关键在于把握不同企业战略必须具有一个坚实的支撑体系--与所处环境的最相适的战略支点。因为任何企业在某个时点上的战略支点是存在差别化的,只有充分认识到战略支点的不同,才能确定适合自己的战略目标;只有在支点和目标差别化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和实施独特性的战略行动。
1、战略主体的本身支点
战略主体的本身支点,即企业在设计和实施某项战略当时的整体状况。首先,战略主体的本身支点--企业在设计和实施某项战略时的整体状况包含在当时市场环境条件下企业的各项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等)和具备的各项能力(营运能力、资金筹措能力等),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设计和实施企业战略时的前提,每个组织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这一结合体形成了企业竞争战略的基础。因此,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必须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培植和发展企业的战略资源。
每个战略主体的本身支点都是不同的,不仅是因为两个企业间存在差别,同一个企业也会因为市场环境条件如政治、经济、人文、产业结构、市场供求以及需求偏好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只有动态地、全面地审视在设计和实施某项战略时的企业整体状况才会制定出适合该企业的战略。
2、企业实施某项战略的业务支点
决定公司盈利的不是整体活动而是个体活动,例如说在行业或者整个市场活动中找出一个点,该点提供市场需要得到满足的需求、同时获得高于平均利润以上的收益。
这就是说应该从企业经营实践的角度来部署:第一,如何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第二,如何进行业务组合演化;第三,如何处理市场竞争互动关系;第四,如何搞好企业内部配套管理。根据“问题导向型”的研究思路,围绕企业在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应该侧重于持续竞争优势建立、业务组合演化抉择、市场竞合互动对策、内部配套管理措施等四个方面的关键战略问题。
从这个角度出发,迈克尔·波特提供的五力模型、产业价值链等市场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工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它可以很形象的指导企业找出实施某项战略的业务支点;蓝海战略的提出,为企业构建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3、战略主体的组织支撑体系
战略主体的组织支撑体系是由品牌、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搭建的。
(1)品牌。市场竞争的重点正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向非价格竞争,形成品牌之间的竞争。谁开发和生产的产品品种新颖,质量可靠,服务优良,谁的品牌就具有竞争优势,就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因此,谋求品牌优势即名牌优势,已是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应该说,品牌是从战略上运营无形资产,实现资本及其他要素的积聚和扩张,是企业发展多元化经营和规模经营,获取规模效益的可行路径。
(2)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它是企业独有的,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内在能力资源。具有价值性、稀有性、难于模仿、不可替代的特征。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该首先培育其核心竞争力,然后寻找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可以发挥作用的经营领域,而不应该涉足核心竞争力难以作用的经营领域,必须保证核心竞争从现有行业向目标行业的有效转移。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归纳起来有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核心市场营销能力等多个层面,取决于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自身的资源、组织、能力、技术相匹配的程度。
(3)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看似两个泾渭分明的概念,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一个问题在一部分人士看来是属于企业文化范畴,在另一部分人士看来却是属于企业战略范畴,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并且存在着一个交叉,这个交叉既属于企业文化,又属于企业战略。这个交叉就是企业的经营理论,它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起点(如图1):

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在对环境的假设,对目标的假设及对优势的假设的基础之上具体的经营思路和安排,是企业经营理论理性的反映。企业文化是企业对成长环境、能力、经验的归纳与整合,是企业经营理论的人性化的反映。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经营理论决定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和经营模式的选择,而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又会促进和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两者之间是相互约束,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综上所述,品牌、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共同组成企业战略的组织支撑体系;并通过这个战略的组织支撑体系组合、强化了坚实的内部资源、能力基础,寻找到与外部环境相切合的战略支点才能真正保证企业的长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战略 战略支点 支撑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资本证券化的进程中,全球进入了由信息经济、消费经济与合作经济为基本内容的新经济时代,整个世界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并由此引起的社会生产要素的变化和资源范畴的外延。早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曾断言:随着生产的大型化、集中化,中小企业的活动空间将越来越小。然而,在整个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虽然经历多次企业兼并浪潮,产生一些巨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而且有增加的趋势:意大利中小企业的数量一直占企业总数的99%;美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8%;中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40%和6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在保证我国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中小企业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中小企业管理,则更是企业管理的主题。
一、中小企业的战略构建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近年来的与国际接轨,在中国中小企业是一个在上有国际跨国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下有多如牛毛的个体工商业者挤压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群体,在经济中独特的位置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艰难。
我们必须更深入地分析,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问题的核心因素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回归到企业战略的基本层面,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具体区域、产业的各种现实情况结合经济大趋势,选择一个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相切合的企业战略,来指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企业战略的内涵
企业战略泛指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是企业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关键性的构想或方案。企业战略包括:品牌战略(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市场战略(市场环境、发展、维护)、人才发展战略、资本战略、经营(运营)战略、外交战略、危机处理战略和产品战略(定位、包装、价值、组合、延伸等)等等。
2、中小企业的战略之路在于寻找企业的战略支点
尽管熟知各种战略,在东西方层出不穷的企业管理著作中也提供了大量有关如何实施企业战略的论述,如:全面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垂直一体化战略、水平一体化战略、攻击性战略、防御型战略、合作战略、加强型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以及购并与重组战略。中小企业的战略问题仍不能得到解决--中小企业的战略“困境”、“迷失”、“误区”、中小企业的战略“突围”、“转型”、“重生”等词到处可见,为什么如此众多的战略理论还不足以指导企业的战略实施呢?
通过大量的企业案例分析,结合目前众多学者的看法,笔者提出一个基于理论而归于实际的观点--中小企业的战略之路在于寻找战略支点。为战略而战略,是中国企业战略的“通病”,没有真正的战略支点,是中国企业战略实施不成功的根源。
二、中小企业的战略支点及其组织支撑体系
任何企业和其所处环境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如开篇所述,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战略追求的是独特性、相适性,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和其所处环境的个性因素和动态变化,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战略。
如何在战略设计中把握独特性、相适性呢?其关键在于把握不同企业战略必须具有一个坚实的支撑体系--与所处环境的最相适的战略支点。因为任何企业在某个时点上的战略支点是存在差别化的,只有充分认识到战略支点的不同,才能确定适合自己的战略目标;只有在支点和目标差别化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和实施独特性的战略行动。
1、战略主体的本身支点
战略主体的本身支点,即企业在设计和实施某项战略当时的整体状况。首先,战略主体的本身支点--企业在设计和实施某项战略时的整体状况包含在当时市场环境条件下企业的各项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等)和具备的各项能力(营运能力、资金筹措能力等),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设计和实施企业战略时的前提,每个组织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这一结合体形成了企业竞争战略的基础。因此,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必须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培植和发展企业的战略资源。
每个战略主体的本身支点都是不同的,不仅是因为两个企业间存在差别,同一个企业也会因为市场环境条件如政治、经济、人文、产业结构、市场供求以及需求偏好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只有动态地、全面地审视在设计和实施某项战略时的企业整体状况才会制定出适合该企业的战略。
2、企业实施某项战略的业务支点
决定公司盈利的不是整体活动而是个体活动,例如说在行业或者整个市场活动中找出一个点,该点提供市场需要得到满足的需求、同时获得高于平均利润以上的收益。
这就是说应该从企业经营实践的角度来部署:第一,如何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第二,如何进行业务组合演化;第三,如何处理市场竞争互动关系;第四,如何搞好企业内部配套管理。根据“问题导向型”的研究思路,围绕企业在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应该侧重于持续竞争优势建立、业务组合演化抉择、市场竞合互动对策、内部配套管理措施等四个方面的关键战略问题。
从这个角度出发,迈克尔·波特提供的五力模型、产业价值链等市场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工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它可以很形象的指导企业找出实施某项战略的业务支点;蓝海战略的提出,为企业构建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3、战略主体的组织支撑体系
战略主体的组织支撑体系是由品牌、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搭建的。
(1)品牌。市场竞争的重点正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向非价格竞争,形成品牌之间的竞争。谁开发和生产的产品品种新颖,质量可靠,服务优良,谁的品牌就具有竞争优势,就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因此,谋求品牌优势即名牌优势,已是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应该说,品牌是从战略上运营无形资产,实现资本及其他要素的积聚和扩张,是企业发展多元化经营和规模经营,获取规模效益的可行路径。
(2)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它是企业独有的,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内在能力资源。具有价值性、稀有性、难于模仿、不可替代的特征。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该首先培育其核心竞争力,然后寻找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可以发挥作用的经营领域,而不应该涉足核心竞争力难以作用的经营领域,必须保证核心竞争从现有行业向目标行业的有效转移。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归纳起来有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核心市场营销能力等多个层面,取决于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自身的资源、组织、能力、技术相匹配的程度。
(3)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看似两个泾渭分明的概念,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一个问题在一部分人士看来是属于企业文化范畴,在另一部分人士看来却是属于企业战略范畴,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并且存在着一个交叉,这个交叉既属于企业文化,又属于企业战略。这个交叉就是企业的经营理论,它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起点(如图1):

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在对环境的假设,对目标的假设及对优势的假设的基础之上具体的经营思路和安排,是企业经营理论理性的反映。企业文化是企业对成长环境、能力、经验的归纳与整合,是企业经营理论的人性化的反映。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经营理论决定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和经营模式的选择,而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又会促进和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两者之间是相互约束,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综上所述,品牌、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共同组成企业战略的组织支撑体系;并通过这个战略的组织支撑体系组合、强化了坚实的内部资源、能力基础,寻找到与外部环境相切合的战略支点才能真正保证企业的长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