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蝴蝶君》文化产业幻象的实质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1987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哲伦的《蝴蝶君》挪用了西方对东方理想妻子想象的"蝴蝶夫人"神话,意图解构西方/东方两元对立的模式,颠覆强势西方男性和柔弱东方女性的刻板印象。但《蝴蝶君》仍是西方文化产业幻象的组成部分,黄哲伦对幻象的颠覆并不是出于他重塑亚洲形象的欲望,而是屈从于文化产业的运作方式,这决定了他对刻板印象的反讽批判不会成功,剧作最终再次铭写了对亚洲"龙女"的恶毒想象。
其他文献
分析美学一般被认为是以技术崇拜和规避问题为基础,缺乏对文艺现实的人文关怀。这一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应看到,“分析美学”实际上是一个“家族相似”概念:作为一种美
铁琴铜剑楼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初名“恬裕斋”,而“敦裕堂”抑或是瞿氏之一堂名,“恬裕斋”与“铁琴铜剑楼”名称曾同时并用。铁琴铜剑楼藏书当始自瞿绍基之父瞿进思,而瞿绍基
《左传》所载晋灵公被立及相关事件,《春秋》记述甚少,历代学者多以"春秋笔法"来解释,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见解。根据近年公布的清华简《系年》篇第九、十章记载可知晋灵公被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