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华裔企业家成中澳之间的商业桥梁

来源 :中国对外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KPMG毕马威与悉尼大学联合发布了澳大利亚第一份展示新一代华裔企业家情况的报告——《新一代华裔企业家在澳洲》。该报告是对100位从中国移民到澳大利亚,之后在澳大利亚白手起家、创办经营企业的创业者进行调研而成。在这场线上发布会上,悉尼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Dong Ferguson表示,外来移民是澳大利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给澳大利亚带来了重要的经济利益,也给澳大利亚的商业环境带来了多样性、创新和增长潜力。许多企业都在协助澳大利亚的产品和服务向中国及全球市場出口,为澳大利亚经济、就业和出口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这些华裔企业家从事哪些行业?企业遭遇的挑战有哪些?他们如何定位自己?对未来有哪些展望?
  与中国跨境业务频繁
  “大约一半的受访企业与中国频繁开展跨境业务,并在两国同时开展工作。56%的受访公司在海外设有分公司,其中45%在中国,其他11%在欧洲和北美等其他国家。调查显示他们利用来自中澳两国的资源,但商业活动更多侧重在澳大利亚。”Dong Ferguson表示。他说,这些企业中,有61%属于中型企业(雇佣20至199名员工),半数企业(51%)的营业额超过1,000万澳元,19%的营业额超过5,000万澳元。受访企业中,员工人数在50至100之间规模的企业收入增长速度最快(平均增长率为41%)。
  接受调研的华裔企业家的共同业务及企业特征可以概括为:是中澳之间的商业桥梁;有别于传统的家族传承战略;行业分布较广,服务型业务相对较多;普遍经历创业期的挑战;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据了解,来自这些地区的企业家也往往在中国拥有更好的商业资源,并持续维持与中国在商业资源上的联系。
  区别于传统家族企业,接受调研的企业家大多数不认为自己在经营家族或者家庭企业,三分之二(68%)的企业家表示,没有家庭成员在自己的企业工作。只有14%表示希望下一代来继承企业,而这14人中也有6人依然希望能聘请职业经理人任CEO来管理企业的日常运营。根据访谈的信息,超过一半(51%)的企业家将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视为其企业成功的关键原因,其次是发现并占有了市场机会、勤奋和努力。只有19%的企业家视成本优势为成功的原因。WWCables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汪伟育在接受访谈时将自己的成功秘诀归结为:了解当地文化,不断完善自己;把握市场动态,抓紧市场先机。他说:“时代造就了我,我不负于这个时代。”
  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调研发现,澳大利亚华裔企业家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他们把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员工的福利以及合规守法等视为核心责任。


  澳大利亚华裔企业家的整体状况可以概括为:大都在澳大利亚接受过高等教育;在相对年轻时开始创业;大多来自中国沿海发达省份并保持与中国的联系。报告作者称,他们访谈的华裔企业家受过良好的教育和专业培训,四分之三(75%)的受访者在澳大利亚接受了大学或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华裔企业家中有71%表示最初来到澳大利亚的原因是留学。他们中超过一半(59%)在创业前在澳大利亚有过在企业中任职的经验。他们中的51%从未在中国有过工作经验。澳大利亚的教育和工作经验使这些华人移民更有信心在澳大利亚寻求新的商机。另外,接受调研的华裔企业家平均年龄为39岁,其中45%的企业家年龄在20到39岁之间。他们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见证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他们中超过三分之二来自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群体(13%)来自福建,其次是山东和江苏,各占9%。这些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繁荣的区域。与中国其它地区相比,这些地区的家庭更有能力将其子女送往国外生活和学习。
  受访企业中的68家高速增长(过去五年平均增速在20%以上)企业,其创始人开始创业时的平均年龄仅27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对于在企业中任职的传统发展路线,来自中国的很多年轻移民在澳大利亚有创业的倾向。
  与澳大利亚其他中小企业的区别何在?
  调研将华裔企业家创办的企业与澳大利亚其他中小企业的区别概括为:融入了澳中两国的市场;将澳大利亚产品销售到中国市场或服务于本地的华人社区;本地华人商业网络对企业成长和持续运营很重要;将来自中国的创新模式和技术进行调整并适用于澳洲本地市场。
  调研发现,所有受访的企业都融入了澳大利亚本地的商业社区。其中三分之二(66%)的受访企业声称其主要客户群体在澳大利亚。在供应商方面也反映出了类似的比例。三分之二(65%)的企业主要依靠在澳大利亚本土的商业合作伙伴与供应商。四分之一(25%)的企业同时使用着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供应商。
  调研发现的一个有趣的转变是:这些企业普遍在创业初期较为依赖中国的资源,而现在更多的是将澳大利亚的产品和服务向中国出口。接受访谈的华人企业,无论其所处发展阶段,都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澳大利亚本地的华人商业网络。有四分之三(75%)的企业表示他们与具有中国背景的澳大利亚公司进行合作。有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通过华人商业网络来获得客户、市场和分销渠道。有四分之一的受访企业会通过这个网络来获取产品、服务和技术。有超过四分之三(80%)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在运营中应用了某种形式的创新。这些创新不仅包括面向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以及改变传统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以及技术升级。例如财富管理公司发行了专门针对在澳大利亚的华人客户的产品,借鉴中国国内金融产品的服务模型,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更贴近华人客户的需求和习惯。
  “我们访谈的一家玻璃制造公司从中国进口了生产设备,用来生产澳大利亚以前必须依靠进口的高科技玻璃产品。也有物流行业的企业从中国引入成熟的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Dong Ferguson表示。   华裔企业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谈到华裔企业家创办的企业在澳大利亚经营过程中遭遇的挑战有哪些,Dong Ferguson表示,挑战包括:获取并保留人才;在完善公司治理与高速增长之间平衡;制定战略方向、以及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在两种文化中平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71%的受访者认为获取和保留人才是他们最大的挑战。他们认为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知名度,难以吸引人才。大多数受访的企业缺乏短期或长期的人才激励政策和措施。此外,市场上可以同时在中澳两国的商业环境中游刃有余的专业人才也非常难得,也有不少的企业家指出移民政策的变化也是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另外,华裔企业家普遍面临的另一项挑战是在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公司化治理。另有39%的受访企业家为政策和监管变化担心,例如,教育行业的企业在面临海外学生和移民问题时,认为政府政策已变得非常严格及不友善。也有21%的受访企业家对税收负担感到担忧。一些企业家认为,寻求中澳两国商业文化之间的协作有时会很艰难。一位受访者说:“中国人喜欢保持灵活性,必须花更多时间解释和确认细节问题。”一些受访企业家感到,有些中国企业会套用他们在国内的经验并以为他们在中国的运作工作方式也适用于澳大利亚市场,这也造成协作上的挑战。同时,许多澳大利亚公司对中国市场和商业文化往往也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并缺乏耐心。但这些问题其实给在中国和澳大利亚都有學习和工作经验的澳洲华裔企业家们创造了优势和机会,使他们的企业处于有利的商业位置,因为他们更能利用对不同文化的独特理解,将两个商业生态融合在一起。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到澳大利亚前,很多企业家对未来增长和拓展计划保持非常积极的态度。绝大多数企业家(90%)有进一步增长的规划。大约有72%的受访者希望吸引股权投资人,还有67%的人希望能投资其它企业。有43%的公司对于在澳大利亚或者其他国家的证券交易所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持开放的态度。4月下旬,报告作者向这100名受访者中的56位追加了采访,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他们业务的影响。其中有86%的人称新冠肺炎疫情对他们的企业有负面影响。未受负面影响的企业,也对未来的经济趋势感到担忧。从2020年1月至3月期间,95%的公司的营业额与去年同期相比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受损严重的企业(收入下降超过了50%)大多集中在餐饮、酒店和教育、移民行业。但仍有少数公司(5%)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营业额有所增长。部分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掘出了新的商业机会。这些企业认为其商业敏锐度来源于2003非典(SARS)的经验。这些企业在疫情中努力保留员工,只有13%的企业承认已经裁员,但也有5%的公司仍在招聘新员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一位受访者表示,现在可能是在市场上获得人才的一个好时机。
  调研发现,在过去的5—10年中,很多华裔企业家所经营的企业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对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抱有信心。这些企业家对他们的企业,以及在澳大利亚社会和经济中的角色有着长期的承诺和投资。新一代中国移民企业家这一群体,是澳大利亚商业生态系统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可以为澳大利亚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湖南车展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后的长沙首展,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实现会展业复苏创造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长沙市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树中日前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湖南汽车展览会暨长沙市首届汽车消费节(以下简称湖南车展)在筹备期间,对展会现场管理、过程监控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尝试,力求在实践中摸索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安全运营的展会模式。  5月5日,为期6天的湖南车展落下帷幕
1影响变压器油介电强度测定的因素及处理1.1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仪及标准目前采用的[GB/T507-86(91)]<绝缘油介定强度测定法>是建立在GB 507-77<电器用油绝缘强度测定法>基础
1 组合辙叉设计原则和结构方案比选1.1组合辙叉设计原则克服既有辙叉的不足,满足铁路运输的需求,在保证辙叉性能,提高使用寿命的前提下,铺设、养护维修操作应与现有辙叉具有互换
本文对我国台湾地区二代全民健保的改革背景、筹资和支付机制方面的改革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二代健保通过调整费率,增收补充保费,扩充筹资来源,采用多元支付方式和辅助手
铁路分局计量工作遵循"以计量器具为基础,以管理措施为保证,以运输安全为目标"工作方针.计量器具作为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基础,如何更好地对计量器具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小儿香橘丸(陈皮、枳实、厚朴等)中4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C18色谱柱(250 mm&#215;4.6 mm,5μm);流动相甲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代谢组学研究雷公藤甲素诱导HepaRG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雷公藤甲素(2、0. 4、0. 08、0. 016、0. 0032μg/m L)处理HepaRG细胞12、24、48 h
2020年4月26日是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的当下,“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2020春季年会”线上云会议(下称会议)召开,围绕“强化版权治理,优化版权生态”的主题,以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和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以鼓励查办网络侵权盗版案件为重点,促进版权保护,助推产业发展。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总经理武东兴在会议上表示,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于世界知识产权日,以“线上云会议”方式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品质有了极大程度的提升,因此对食品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当前农业生产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种植者还没有树立起绿色种植的理念,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