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纯知识教学模式可以休矣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读了《让阅读因智慧而精彩》,其中说到“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透过‘言语形式’去发现言语作品所表现的‘言语内容’和生成的‘言语内容’。文言文阅读教学亦应如此。我们应该坚决摒弃仅以实词含义、虚词用法、句式特点等为教学内容,把文言文阅读教学变成纯文言知识教学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从语文工具性的路上奔向提高语文素养的理想之所。”对此,我持赞成的观点,现实中,许多高中语文老师在讲授文言文时只关注字、词、句,老师串解一遍或让学生串讲一遍,一篇文言文就算是学完了。学生越学越乏味,一到上文言文就犯困,以致考试中文言翻译一题常做得令人啼笑皆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也提到,在阅读和鉴赏中,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现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个案,分析纯文言知识教学法的弊端。
  【教学目标】
  1.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
  2.积累归纳本文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一、让学生听本文的录音,让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然后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自读、领读等)读三遍。
  二、简介背景
  三、理清层次
  第一段:秦、晋围郑。第二段:临危受命。第三段:说退秦师。第四段:迫晋退兵。
  四、师生共同串解课文
  五、总结归纳课文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分类,然后让学生回答。分类如下:
  (一)重要实词:
  1.贰 2.鄙 3.许 4.阙 5.微 6.敝
  (二)虚词
  1.以 2.而 3.焉
  (三)词类活用
  (四)通假字:陪、共、厌、说、知
  (五)古今异义:行李、以为、夫人
  六、再次读全文
  【分析】这个教案体现了在文言的教学上注重诵读,这与从古至今的语文教育家的文言教学观是一致的,但是这个教案突出表现了那种只重灌输不重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教法。《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故事性很强,能给人一种审美愉悦的文言文,既有郑伯的以国家为重,放下架子,勇于认错道歉的理智;又有烛之武放下个人私怨,以大局为重的大度,以及劝说秦伯言辞巧妙之美。如果在上课的时候能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审美活动,文言文在学生的眼中就不是一堆枯燥无味的文字的组合,而是充满着趣味、充满着魅力的作品。另外文言文句子整齐,语言简洁,内涵丰富,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能让人在或疾或缓的读书声中领略文言的声韵美,形式美。文言文的美如此诱人,我们具体可从哪些方面发掘文言文教学美的因素来获得审美愉悦呢。
  一、撷形式美的花朵
  文言文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语言之美的文言文,恰似那清流,那急湍,滋养过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当然也滋养了当今的华夏子孙。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在总共140篇课文中文言文占据了40%的分量,其对文言文的重视是空前的。第一册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两汉魏晋散文。第二册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唐代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这些入选篇目,均是真正的“古文观止”,历史人文色彩极为浓重。从语言特色来看,这些文章,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等等,不一而足。在教学中,把准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那才是真正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个中三味。
  二、进入人物美的长廊
  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的过程中,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魅力所在。尤其是历史散文中,多有这样的人物形象。例如:《鸿门宴》中的刘邦、项羽的形象,就很值得细细品味。通过这两人在紧急关头的语言、行为、神情的深入理解与讨论,学生才能深入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情感得到陶冶,审美得到提高。在这种分析中,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自主的,学生的审美活动是不受拘束的,因而也是生动的、有趣的。过去,我们很多人在教学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灌输“知识”的现象,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强行输入给学生,更有甚者,以教参为唯一的标准,变教学为搬教参,根本没有自己的见地。文言文的教学,我们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进入人物美的长廊,我们必须做的是引领者,而绝不是搬运工。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智勇兼备,廉颇的忠勇不二、知错能改,信陵君的礼贤下士顾全大局,侯生的足智多谋重义轻生,周瑜的多谋善断儒将风度,曹操的自负谋略奸诈多疑……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驰神往。当学生在阅读中为这些历史人物深感动、神采飞扬时,我们的教学,就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
  三、感悟思想美的光华
  历史文化之所以深沉丰富,乃是因为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内涵有着巨大的力量。应该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过历史长河冲刷而流传下来的作品,当然是思想文化的精华,至少是可以让我们去批判地接受的优秀遗产。而充分发掘出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们的学生,处在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的环境,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他们要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语文教学思想中,不论是持“工具说”,还是持“人文说”,其思想教育的责任是不容回避的。而且,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决不会拒绝语文教学所担负的历史重任。
  传统文言文教学过于讲究程序化、程式化,仅仅局限于对字、词、句的把握的纯文言教学法,淡化了文言文中的审美教育,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由于这种弱化,导致了教学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极为不利。
  纯文言文知识的教学模式可以休矣。
其他文献
目的:将已构建的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重组质粒pEGFP-N1-Srv+经不同途径免疫SD大鼠,观察其在大鼠体内的原位表达,免疫定菌鼠后的特异性抗体形成及对龋齿的影响。方法: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