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静脉外肌襻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病变

来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f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7月-2000年6月,我院应用腘静脉外肌襻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病变18例(19条肢体),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rn1临床资料rn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8例。年龄31~60岁,平均45岁。病程4~25年,平均11年。病因: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I)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2例,先天性下肢深静脉无瓣症3例(4条肢体)。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患肢浅静脉曲张、小腿沉重、胀痛100%,足靴区或踝部色素沉着92%,小腿水肿69%,小腿慢性溃疡52%,溃疡史2个月~5.5年。rn1.2特殊检查rn1.2.1下肢静脉压测定(AVP)11条肢体术前作下肢静脉压测定,方法经足背静脉直接穿刺接压力传感器测量直立位时静脉压。平均值:静息状态压力13.9kPa,活动后平均下降至10.6kPa(正常AVP<5.3kPa)。rn1.2.2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本组19条肢体术前均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有3种表现特征:①造影剂经深静脉向大隐静脉逆流,小腿浅静脉早期显影,并明显扩张迂曲,深静脉系统全程通畅,明显扩张,股腘静脉几乎与髂静脉相等,均呈直管状异常轮廓,显示瓣膜失去正常对称膨出的竹节状形态,做Valsalva试验时瓣膜下无透亮区,或造影剂密度仅减低,可见明显造影剂逆流,提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②浅静脉曲张,早期显影,深静脉通畅,但呈直管状,较扩张,无瓣膜影痕迹及竹节样膨出影,Valsava试验造影剂直泻倒流,提示下肢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③浅静脉表现同前,深静脉系统全程通畅,深静脉扩张,管壁直管状,僵硬,管内壁不均匀或充盈不均,显示管壁瓣膜被破坏,无明显瓣膜影,造影剂由股总静脉向远侧直泻倒流,提示深静脉血栓后遗症(Ⅲ型)。
其他文献
腰椎滑脱症在临床较为常见,f临床症状明显,尤其伴有明显神经症状的更应该积极手术治疗,1998年1月-2000年1月我院采用脊柱滑脱撑开复位内固定装置(DistractionReduction Fixation
1995年10月-2000年4月我院应用横向8字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折33例,经随访及疗效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33例中男25例,女8例;年龄18~60岁,平均39
目的:建立翼茎白粉藤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翼茎白粉藤经甲醇提取后,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2.5:2:1)为展开剂,对翼茎白粉藤中岩白菜素进行薄层鉴别.结果: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的电视胸腔镜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总结该院2001年7月~2004年1月期间收治贲门失弛缓症5例电视胸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采用电
真菌性尿路感染 ,近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 ,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突出问题。我院 1996年 1月— 1998年 8月共查出真菌性尿路感染 19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例中 ,男 12例
1996年以来 ,我院妇产科采用 3种不同方法 ,进行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 ,现回顾性分析 3种子宫切口缝合方法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随
近年来男性不育的发病有上升的趋势,人们需要借助人工授精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等辅助生殖技术来达到生育目的.对精液进行短时低速离心处理在精液检查和一些辅助生殖
过度灌注综合征(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HS)是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相对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脑血管自动调节受损和脑血管重建术后血流改变是导致过度灌注综合征的主要机制
病例 男,26岁,小腹胀痛、排尿不畅、灼痛、尿无力2月,曾于外院诊断为“前列腺炎”,服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一年前曾有结核性胸膜炎病史,诉治愈.肛诊:后叶球形,凸起于直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