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及生物地理学特征分析

来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li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根据PPG Ⅰ(Pteridophyte Phylogeny Group Ⅰ)分类系统建立江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名录,江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有30科66属184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野生植物27科61属176种,栽培植物6科7属8种.该区的蕨类植物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41种)、凤尾蕨科(Pteridaceae)(17种)、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17种)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16种);优势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26种)、铁角蕨属(Asplenium)(15种)、卷柏属(Selaginella)(8种)和耳蕨属(Polystichum)(8种).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分别有6和10种类型,均以泛热带分布为主;种的地理分布有11种类型,以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该区的蕨类植物生态类型有5类,以土生为主.与邻近省份(浙江、安徽和山东)科、属、种的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与安徽的区系关系最近,其余依次为浙江和山东.江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较为丰富,优势科属明显,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区系属于温带性质.建议加强对该区分布的濒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保护.
其他文献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水生态健康对保障密云水库水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系统评价密云水库上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2019年对该流域河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布设采样点39个,采集到底栖动物128种,包括节肢动物门106种、软体动物门16种、环节动物门5种、扁形动物门1种.从耐污值上看,敏感类群占比为23.1%,耐污类群占比为0.9%.从类群出现频率看,出现频率居前3位的底栖动物分别为蜉蝣属(Ephemera)、短脉纹石蛾属(Cheumatopsyche)、角石蛾属(Stenopsyche),其出现频率分别
植被类型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景观格局变化,也深刻地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选取黄土丘陵区的坡耕地、淤地坝农地、果园、人工柠条灌丛、人工刺槐林、退耕地、铁杆蒿草地、杠柳群落灌丛、狼牙刺灌丛和侧柏林10种植被类型样地,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及其潜在功能特征,并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细菌群落间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为土壤细菌群落的绝对优势类群,其次包括酸杆菌门、绿湾菌门、芽单胞杆菌门、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等次优势类群;天然植被类型的土壤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