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上海市两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感染情况,以及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状况和分子特征.方法 于2010-2012年,以上海市两家医院的肠道门诊为监测
【机 构】
:
200000,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病原体检测与生物安全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呼吸道传染病室;200000,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学检验科;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感染科;上海市东方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上海市两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感染情况,以及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状况和分子特征.方法 于2010-2012年,以上海市两家医院的肠道门诊为监测哨点,以医院的2 729例腹泻病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每例1份粪便样本.采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TCBS)琼脂培养基及生化反应分离和鉴定副溶血弧菌,采用多重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用PFGE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同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2 729份样本中,分离到副溶血弧菌30株,2010-2012年的分离率分别为1.1% (11/973)、1.0%(11/1 120)、1.3%(8/636).携带tlh、tdh、trh基因的菌株分别占100%(30/30)、97%(29/30)、0.30株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共分为13种PFGE型(P1~ 13)和3种MLST型(ST-189、ST-799、ST-3).其中,P4型菌株占30%(9/30),P9、P10型均占12%(4/30),P1、P2、P12、P13型均占7%(2/30),其余PFGE型均占3%(1/30);ST-3型占84%(25/30),ST-189型占13%(4/30),ST-799型占3%(1/30).结论 2010-2012年上海市两家哨点医院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感染率较低;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均携带tlh基因,不携带trh基因,MLST型以ST-3型为主.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中西文化的背景不同、思维模式的不同,致使中西图书馆文化精神的实质也不同。文章分析了在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中西图书馆制度文化和图书馆管理思想、文化及其各自的特征。 【关键词】中西文化;图书馆文化;图书馆 中西文化存在很大不同,社会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社会环境制约的图书馆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也会存在很大的区别,中西方图书馆文化也会存在很大差异。 一、中西图书馆制度比较 (一)西方
利用计算机以直线回归法分析便携式 X射线机的曝光曲线 ,求得回归直线方程式后对射线能量的选择具有可靠的指导意义。
Using the computer to analyze the exposure curve o
科学、客观地对底片进行评价 ,有利于保证检测质量、降低检测成本和缩短检测工期 ,提高经济效益。针对底片中常见伪缺陷、编号及标记错漏、标记摆放及底片黑度、底片搭接等问
【摘 要】本文所谈论的复合型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演变的一种最新模式,它所涵盖的内容不仅是供读者借阅的纸质型文献资源,而且还包括以网络技术连接为核心的多媒体计算机,它集电子型文献信息咨询、阅览、服务等为一体,全方位多角度的为读者服务的新型图书馆。笔者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 【关键词】传统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图书馆发展方向 当今社会信息网络日益发达,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已经从单一的纸质型资源逐步向多元
我们通过本实验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诱导、无血清悬浮培养技术进行培养,获得的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表达干细胞抗原、能自我复制,也具备干细胞的特征。
目的研究职业暴露柴油机尾气(diesel exhaust,DE)对人群细胞增殖能力和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2年选取117名DE职业暴露工人为暴露组,106名自来水厂工人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并检测工作环境中PM2.5和总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检测尿中
【摘 要】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推动档案管理机制创新、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依据,提出了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及体系构成基本框架,确立了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实现的目标和途径,为实现我国档案管理有序化、系统化、规范化发展探索新途径。 【关键词】档案保护;安全体系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档案事业得
【摘 要】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档案已不再仅仅以单一的纸质形式存在,以磁、电、光等介质为主要信息载体的文件应运而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档案,从而大大节省了档案装具与库房的存储空间、检索快捷,提高利用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电子档案的科学管理已成为档案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避免信息泄露或丢失、数据完整性被破坏、网络病毒的威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电子档案的保护手段、修复技术和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