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剧的发展与责任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剧的内容要符合儿童发展需要。因此,儿童剧的剧本选材应该更加经典和民族化;儿童剧演出市场需要市场化运作;儿童剧除固有的教育属性,也可适当加入一定的社会认知;儿童剧必须敢于肩负责任。
  关键词:儿童剧;市场;发展;责任]
  陈信茂先生在《儿童戏剧概论》中指出:所谓儿童戏剧,是指儿童的思想、儿童的想象、儿童的语言、儿童的情感、儿童的经验,透过戏剧的手法,表现宇宙间动植物的生活、人和事物的关系、社会的现象、人生的意义。……内容符合儿童发展需要都可称为儿童戏剧。
  一、儿童剧的剧本选材应更加经典、民族
  据我国文化部门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专注儿童剧演出的院团才将将200多家。然而,这没过几年涉足儿童剧的演出团体,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很多县市级或个人商业演出团体都不约而同地将精力更多的放到了儿童剧上面,仿佛一夜之间儿童剧就成了一个香饽饽,或者说是一种时尚的代名词。从创作剧目增加到演出队伍的壮大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短时间大量的市场需求与仓促的编辑、排练、推出,对于艺术而言、必然会使其中缺少内涵与沉淀,经典就自不必说了。所以一时之间,各种改编、引用充斥儿童剧市场。如《白雪公主》《三只小猪》《丑小鸭》等国外经典儿童故事改编的儿童剧,演出版本就多达几十个。
  不可否认,对于我国儿童剧这样新兴的市场,外引有着诸多好处。如商演中最重要的一环——市场推广。经典的童话小说、文学著作,首先已经被广大的民众所熟知,起码在主要的家长消费群体中是这样。这就可以让家长们事先不必太过考虑该剧对儿童的影响,只需要准备好必要得到资金即可以让孩子们和自己完成一次非常舒心的剧场体验,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增长一定的文化常识,但这对我国的儿童剧市场发展本身的负面影响将会是很严重的。在经济学中有一种现象“劣币”驱逐“良币”。在儿童剧市场也同样。广泛的外引国外现成优质资源,看似走的是一条捷径,可同时也就抹杀了国内自主发展的源动力。
  改编和创作永远不可相提并论,尤其在现在,各个国家对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的意识越来越重视,一旦迫于形势严追究起来,损失赔偿或许只是一时的阵痛。而培养起相应的优秀人才需要的时间,我们自主建立的品牌,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儿童剧发展的停滞,等等带给我们或说我们下一代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宋庆龄先生曾经说过:要用戏剧点燃孩子的想象力。一部好的儿童剧能够吸引观众,依靠的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只有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那才能成为经典。
  二、儿童剧演出观众年龄层向两级拓展
  在我国一些重点城市,孩子还不满周岁即由早教机构对其进行“教育”的现象并不少见。相应的,儿童剧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其适龄的观众年龄也逐步向下拓展。从之前的4~5岁提前到3岁不到,我们很多家长就开始找寻适合其孩子可以观看的儿童剧剧目。我国北、上、广中的上海市就率先引进了适合3岁不到孩子们观看的儿童剧目,并且还将这些剧目串成系。同时,为了更加适应孩子的特性,所有被选的剧目,演出时间都精准的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并且要求其所用的背景音乐、舞台布置、服装灯光的色彩要能够抓住孩子们的眼球,同时其所采用的演员也要求必须会用肢体语言、舞蹈动作和声音等表现方式给孩子们带去温馨有趣的观剧体验。还有很多儿童剧院团都在自己的剧场里开展亲子场演,出售包年式的亲子套票,中国儿艺的“假日经典小剧场”,中福会儿艺的“马兰花剧场周周演”,济南儿艺的“宝贝亲子剧场”等。
  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尼克莱因在其所著的《儿童精神分析》一书中,开篇首段就有这样的描述“儿童并非是无性的,而所谓无忧无虑的童年其实也并不存在。这是我们通过对成人的心理分析与对儿童的直接观察所获得的结论,而对幼童的心理分析实践也证实与补充了这一点”。从儿童剧的教育属性来说,作为我国戏剧的一个分支,儿童剧被灌入了更多的教育、启发成分。甚至审核一部儿童剧,首先要看的就是它的导向问题。但作为一部剧,从“儿童受众”的角度来看,它本身要先能吸引小观众注意力,让他们能够坐的住。如果一味的叙事讲道理,就容易违背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起到反面效果。从“成年受众”的角度,他们往往不光是作为场内受众的角色,更多的是通过应用这部儿童剧的意义,担任场外教育引导者的身份。而儿童剧的表达通常是直接的,剧中情节的叙述、剧中角色的好坏很容易被诠释。但如果只是限于剧中所述的道理,相信对于目前大量接触电视、电脑、电影等作品的儿童来说,对其心理的成长不会起多大的作用,甚至可以忽略。所以这部儿童剧中的人物,是否是家长所熟悉的,能否丰富剧中人物在剧场外的扩展和延伸,对这部儿童剧能否有更大影响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排演的儿童剧《西游后记》,就很巧妙的达成了这个目的。在《西游后记》中,编剧结合了当下比较时髦的文明话語,讲述的“孙悟空在取经之后因自恃曾经武功高强,偏听偏信,长时间荒废武功,一度被狼妖打败,最终在‘球球’和‘桃花仙子’帮助下,重新找回自我,打败狼妖”故事。告诉了孩子们,不可骄傲荒废学业,偏听偏信的道理。完成了场内儿童剧对儿童的教育意义,同当又不失让陪同观看的家长感到新意。
  儿童剧观众群体向年龄上端拓展也是儿童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发展、人类自身认识的加深、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几何式的增长等等因素的作用。现今的儿童剧如要发展,已经不能再局限于以往我们对儿童剧的定义。单就儿童剧受众年龄来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有过这样的表述:儿童剧的受众年龄跨度非常大,从低幼的学龄前儿童,到成长为初中、高中生的青少年,都是儿童剧服务的对象,未来,儿童剧市场会朝着用年龄段划分剧目的方向发展,这样既能给艺术家更大的创作空间,也能让儿童剧向上拓展观众群体,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三、儿童剧除固有的教育属性,也可适当加入一定的社会认知
  经典是要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中国的儿童剧除去为幼儿阶段服务之外的特殊剧目,其实更多的还是要回到“剧”上,回到艺术上、回到能给观众启示,追求经典上的。只有这样,我国的儿童剧才能发展的更长久、更有影响性。所以我国的儿童剧在区分受众人群之后,还是需要把更多深层次的内容和思考坦露给观众,不要担心过多,一代人的承受力不是一天培养出来,儿童的承受力更不是一部剧就摧毁了的,但如果少时不培养,成年后又能承受多少呢。   我们不能小看儿童剧,儿童剧也更不能被弱智化。我们要蹲下身子创作,但目的是为了能够发现儿童视野中的事物,为的是能更全面准确地体验儿童在发育时期下的微妙想法与心理活动。曾有儿童剧创作者大胆地选用成人经典作品改编成给孩子看的作品。如儿童剧《泰坦尼克号》打破了我们在电影中观赏到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主线,虽然说,少了那种浪漫的、放荡不羁的情调,那种视金钱如粪土,视爱情为生命的感人情节。但其增加的情亲线与友情线,体现出的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谁又敢说这不曾是原作者的初衷之一呢。2017年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被改编成了给青少年观众观看的儿童剧,莎翁笔下的世间百态、精美绝伦的台词、充满哲理的警句格言,是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此剧让孩子通过作品懂得孝义、诚实与善良。这些将经典作品用儿童剧的样式来演绎,将传世之经典用青少年能够接受的方式解构和改编,作为儿童剧创作的大胆尝试,也必将是今后突破儿童剧创作题材的一种创新。相信最终“把最宝贵的给予儿童”这句话,终能成为广大儿童剧从业者的座右铭。
  四、儿童剧必须敢于肩负责任
  俗语有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国的儿童剧是否能欣欣向荣的一直发展下去,在于儿童剧自身。儿童剧的创作面临着巨大挑战。未来儿童剧的观赏模式,可能将逐渐从以学校集体观众为主体,走向学校组织与观众自主选择相结合的道路。针对孩子的儿童剧,其实是越来越多地针对孩子父母的选择。无论是国有院团还是民营团体,不论是引进还是原创,都要面对观众群体变化的现实走向。提高儿童剧的创作水平,是儿童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五、结语
  儿童剧是非常好的儿童启蒙老师,它就像春天一样绚丽多彩。儿童剧要以最美的形式反映生活,要以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来影响儿童,使孩子们从小受到优秀儿童剧的熏陶,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党的十九大以来,专业艺术团体和社会艺术团体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肩负起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新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儿童剧 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创作理念,用优秀的儿童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國力量。
  作者简介
  于侃,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大连市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儿童剧与公共文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肺癌化疔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46例肺癌化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正念减压组,每组各23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肺癌
2019年5月9日,国家统计局兵团调查总队在八师石总场泉水地七连3号地、4号地进行无人机遥感航测农作物春播面积试点,国家统计局兵团调查总队巡视员高新康,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
机构设计与双足步行理论是双足机器人研究的两个主要内容。被动动力学理论是双足机器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主要研究意义在于揭示双足行走机构本身的动力学特性,为双足机器
针对某商用车在试验场进行强化路面试验过程中保险杠支架出现断裂的问题,基于保险杠总成及试验场路面数据,通过有限元的方法找出保险杠支架断裂的原因,提出优化方案,并对优化
人机交互和协作是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脑机接口”(人脑.计算机接口)技术立足于直接获取并识别人脑活动信息,而成为人机交互及协作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脑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人们逐渐进入现代信息社会中,语言的学习不再仅仅是停留在语音、语法、词汇知识的掌握层面,而是逐步转向获取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能力。这样,英语
六维力传感器能够同时感知三维坐标空间的全力信息。近年来,应用于火箭发动机推力试验、飞机试飞试验、航天器对接模拟试验及风洞试验等领域的大量程六维力传感器,成为急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