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碘流率的个体化注射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选取行CCTA检查的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90例)和试验组(90例).2组固定注射时间12 s,对比剂统一使用碘海醇(350 mg I/mL).对照组固定注射流速为5.0 mL/s,对比剂用量为60 mL;试验组根据患者体质量选择相应的碘流率(≤60 kg 1.12 g I/s、60~70 kg 1.26 g I/s、≥70 kg 1.40 g I/s),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对比剂注射流速及用量(注射流速=碘流率×1000/对比剂浓度,用量=注射流速×12 s).比较2组患者的主、客观图像质量,并分析不同注射方案中体质量对血管强化程度的影响及2组患者碘总量及注射流速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冠状动脉各个分支的CT值均>300 HU,可满足诊断要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各血管节段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均有所降低(P98%,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84,P=0.166).对照组不同体质量患者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各分支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总碘摄入量分别为(21.0±0.0)g、(15.08±1.36)g,对比剂注射流速分别为(5.0±0.0)mL/s、(3.59±0.32)m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CTA检查中,采用个体化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获得不同患者之间较一致的血管增强效果,且能够降低检查的对比剂用量及注射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