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与少数民族的地方文化发生了一定的矛盾。以海南黎族的传统文化为例,它们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势之下遭遇了挑战,也遭遇了机遇。机遇在于他们所特有的文化体系有很好的市场开发潜力;挑战在于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各种途径、模式、理念可能会对传统的黎族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打破原有的文化体系和架构。本文围绕黎族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这两大关系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合理调节二者的关系,促进文化传统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向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黎族传统文化;经济发展
黎族的文化传统保护的较为良好,在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中有着非常完善的文化体系架构,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黎族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经济方面的挑战和机遇。黎族的传统文化虽然较为健全,但其传承过程表现出了脆弱的特点,很容易在外来经济发展政策和文化的冲击下支离破碎。由此来看,合理的分配黎族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很有必要。
一、黎族的经济状况
黎族的经济发展总体来看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在海南等地的黎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从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来看,以少量的旅游业和民族特产的经营采购为主要依托,在其他方面没有足够的开发,产业结构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具体来说,各乡镇地区的黎族居民人均收入不过数百元而已,这与我国国民平均收入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振兴和开发黎族地区的经济已经成为海南等黎族聚居区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黎族传统文化
1、黎族的服饰
黎族服饰总体的特点是支派众多,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比如长筒裙在腰部有彩色的条文,在筒头有各种几何图案或动物、植物团,而在尾部主要是点状的点缀;比如短裙在头部没有花纹,在裙腰到裙角的部位有花纹但是比较稀少。还有三平式筒裙或三亚式筒裙,其制造特点和花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可以说黎族的服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形状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和方式,在图案的选择方面也有必然遵循的规律。这种特殊的服饰特点密切在地域、族群特点上还会有更细致的不同,形成了体系完整的一条文化架构系统。
2、黎族的织锦
黎族的织锦在全国各大少数民族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据说在工艺上达到了古代各族织锦工艺的最高水平,早在宋元时代就已经超越了当时的中原各地,是中国乃至世界纺织业中的元老。黎族的织锦拥有纺、织、染、绣等四大工艺,独具特色,具有很深的文化研究意义。
3、黎族的医药
和很多少数民族一样,黎族的医药学也自成体系。黎族的医药技术是从古代延续下来,通过内服、外敷、熏蒸、水洗、捻痧、骨伤疗法等技术可以为黎族民众的日常疾病进行很好的治疗。黎族的医药学同样是以各种草药为主,在各种治疗上都会有独家配置的草药发挥功效。黎族的医药效果奇佳,有一定的医学研究价值;黎族地区的草药物产也极为丰富,为医药学的现代化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4、黎族的建筑
黎族的建筑艺术也自成体系,以船形屋为例,这是其他各类少数民族中都不曾出现的,在外观上像一艘船。船形屋一般有前廊、居室和杂物间构成,有多重建筑方式和造型特点,门廊多位凉棚式,进深可达3米以上;居室部分的跨度达到6米左右,深度也有六米,相对而言较为宽敞。黎族的住房一般设计比较简陋,不过对本地的气候特点却非常适应。黎族的房屋建筑还会融合民族内的一些迷信思想和风水理论,在用材上多以竹木架构和茅草覆盖为主,地方特色浓郁。
三、黎族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1、黎族传统文化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黎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特异性很浓,在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中非常少见,这为以猎奇为主要看点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而且黎族的风俗文化和传统非常健全、完善,其传承体系的脉络非常清晰,这为旅游产业的持续有效发展带来了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和风俗习惯的烘托下,黎族的旅游经济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现代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黎族的风俗文化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开发,成为吸引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2、黎族传统文化促进消费带动辅助产业的发展
黎族传统文化吸引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就带动了地方消费的增长。比如黎族文化观光和旅游对宾馆住宿的需要、对餐饮饭店的需要、对出租车等车辆的需要、对摄影器材设备的需要以及对了黎族织锦、纺织物的需要等。有这种需要,就有这种生产,这就促进了地区的餐饮行业、宾馆住宿和农家乐、蔬菜果品运输和物流等行业的发展。当然,辅助产业并不仅限于这些直接辅助日常生活和观光旅游的行业,还包括基础的通信设备、医疗卫生设备设施和从业人员、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它们也是黎族文化带动下的重点辅助产业。
3、黎族传统文化增加农民收入
黎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对当地农民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增收项目。农民除了可以像往常一样进行农业耕作之外,也可以到饭馆打工,到农家乐打工、做导游、打山珍野物卖给饭店、出售各种山货,或者帮着做水果蔬菜的贩运和销售,或者在闲暇时节织造织锦和各种服饰进行出售,都可以大幅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地方旅游业和各项辅助产业的需求下,本地农民阶层成为最好的劳力输出力量,他们的收入将会增长是必然趋势。
4、促进了黎族部落旅游文化园的建设
旅游文化园,是黎族旅游文化的一个缩影,可以集合黎族的所有旅游文化特色、民俗风情、艺术特色等于一体,对黎族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全新的解读。黎族旅游文化园的建设,不仅将黎族本土的旅游优势集于一体,更能够将经济发展和投资商、投资创意、旅游创意收缩到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内,避免了旅游产业的无规划发展对黎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文化保护和黎族经济发展的矛盾,确保了黎族旅游经济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5、推动黎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旅游业和各项辅助产业、副业的带动下,电力设施首先需要加倍投入;其次各种土地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做开发,建旅馆、宾馆和饭店;其次交通运输条件需要改善,马路、公路、观光山路和观光缆车等需要建设;然后是通信基础设施也需要建设,比如移动、联通和电信的信号塔、信号基站和站点,还有各种互联网络运营商的进驻和业务的开通。要完成黎族的旅游经济或其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这三大基础设施是前提。除此之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设施设备、医疗设施设备等的建立也会逐渐完善,这是保证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的有利辅助。
结语:
新时期黎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必然之举,而只有依托黎族的文化风俗和特点进行经济规划和设计,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经济条件的改善。对黎族的经济规划需要紧密结合黎族的文化特征,寻找好的经济开发点进行深入研究、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大胆设计,充分调动地区民族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尽可能的在不影响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提下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作者单位:1.桂林理工大学;海口经济学院旅游学院;2.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献军. 黎汉文化的冲撞——黎族文身的“被禁止”与“被终止”[J]. 贵州民族研究. 2011(06)
[2]傅治平. 黎族地区自然生态圈层结构及其演变[J]. 琼州学院学报. 2011(06)
[3]韩立收. 黎族传统习惯法中的结婚限制范围及其社会功能探讨[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04)
[4]田雯. 新时期弘扬与发展贵州精神的理性思考[J]. 湘潮(下半月). 2011(09)
[5]范秋迎. 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视角审视传统文化[J]. 前沿. 2010(07)
[6]程天权. 提高国家软实力: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J]. 教学与研究. 2008(02)
关键词:新时期;黎族传统文化;经济发展
黎族的文化传统保护的较为良好,在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中有着非常完善的文化体系架构,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黎族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经济方面的挑战和机遇。黎族的传统文化虽然较为健全,但其传承过程表现出了脆弱的特点,很容易在外来经济发展政策和文化的冲击下支离破碎。由此来看,合理的分配黎族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很有必要。
一、黎族的经济状况
黎族的经济发展总体来看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在海南等地的黎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从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来看,以少量的旅游业和民族特产的经营采购为主要依托,在其他方面没有足够的开发,产业结构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具体来说,各乡镇地区的黎族居民人均收入不过数百元而已,这与我国国民平均收入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振兴和开发黎族地区的经济已经成为海南等黎族聚居区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黎族传统文化
1、黎族的服饰
黎族服饰总体的特点是支派众多,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比如长筒裙在腰部有彩色的条文,在筒头有各种几何图案或动物、植物团,而在尾部主要是点状的点缀;比如短裙在头部没有花纹,在裙腰到裙角的部位有花纹但是比较稀少。还有三平式筒裙或三亚式筒裙,其制造特点和花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可以说黎族的服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形状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和方式,在图案的选择方面也有必然遵循的规律。这种特殊的服饰特点密切在地域、族群特点上还会有更细致的不同,形成了体系完整的一条文化架构系统。
2、黎族的织锦
黎族的织锦在全国各大少数民族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据说在工艺上达到了古代各族织锦工艺的最高水平,早在宋元时代就已经超越了当时的中原各地,是中国乃至世界纺织业中的元老。黎族的织锦拥有纺、织、染、绣等四大工艺,独具特色,具有很深的文化研究意义。
3、黎族的医药
和很多少数民族一样,黎族的医药学也自成体系。黎族的医药技术是从古代延续下来,通过内服、外敷、熏蒸、水洗、捻痧、骨伤疗法等技术可以为黎族民众的日常疾病进行很好的治疗。黎族的医药学同样是以各种草药为主,在各种治疗上都会有独家配置的草药发挥功效。黎族的医药效果奇佳,有一定的医学研究价值;黎族地区的草药物产也极为丰富,为医药学的现代化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4、黎族的建筑
黎族的建筑艺术也自成体系,以船形屋为例,这是其他各类少数民族中都不曾出现的,在外观上像一艘船。船形屋一般有前廊、居室和杂物间构成,有多重建筑方式和造型特点,门廊多位凉棚式,进深可达3米以上;居室部分的跨度达到6米左右,深度也有六米,相对而言较为宽敞。黎族的住房一般设计比较简陋,不过对本地的气候特点却非常适应。黎族的房屋建筑还会融合民族内的一些迷信思想和风水理论,在用材上多以竹木架构和茅草覆盖为主,地方特色浓郁。
三、黎族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1、黎族传统文化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黎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特异性很浓,在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中非常少见,这为以猎奇为主要看点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而且黎族的风俗文化和传统非常健全、完善,其传承体系的脉络非常清晰,这为旅游产业的持续有效发展带来了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和风俗习惯的烘托下,黎族的旅游经济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现代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黎族的风俗文化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开发,成为吸引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2、黎族传统文化促进消费带动辅助产业的发展
黎族传统文化吸引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就带动了地方消费的增长。比如黎族文化观光和旅游对宾馆住宿的需要、对餐饮饭店的需要、对出租车等车辆的需要、对摄影器材设备的需要以及对了黎族织锦、纺织物的需要等。有这种需要,就有这种生产,这就促进了地区的餐饮行业、宾馆住宿和农家乐、蔬菜果品运输和物流等行业的发展。当然,辅助产业并不仅限于这些直接辅助日常生活和观光旅游的行业,还包括基础的通信设备、医疗卫生设备设施和从业人员、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它们也是黎族文化带动下的重点辅助产业。
3、黎族传统文化增加农民收入
黎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对当地农民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增收项目。农民除了可以像往常一样进行农业耕作之外,也可以到饭馆打工,到农家乐打工、做导游、打山珍野物卖给饭店、出售各种山货,或者帮着做水果蔬菜的贩运和销售,或者在闲暇时节织造织锦和各种服饰进行出售,都可以大幅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地方旅游业和各项辅助产业的需求下,本地农民阶层成为最好的劳力输出力量,他们的收入将会增长是必然趋势。
4、促进了黎族部落旅游文化园的建设
旅游文化园,是黎族旅游文化的一个缩影,可以集合黎族的所有旅游文化特色、民俗风情、艺术特色等于一体,对黎族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全新的解读。黎族旅游文化园的建设,不仅将黎族本土的旅游优势集于一体,更能够将经济发展和投资商、投资创意、旅游创意收缩到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内,避免了旅游产业的无规划发展对黎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文化保护和黎族经济发展的矛盾,确保了黎族旅游经济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5、推动黎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旅游业和各项辅助产业、副业的带动下,电力设施首先需要加倍投入;其次各种土地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做开发,建旅馆、宾馆和饭店;其次交通运输条件需要改善,马路、公路、观光山路和观光缆车等需要建设;然后是通信基础设施也需要建设,比如移动、联通和电信的信号塔、信号基站和站点,还有各种互联网络运营商的进驻和业务的开通。要完成黎族的旅游经济或其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这三大基础设施是前提。除此之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设施设备、医疗设施设备等的建立也会逐渐完善,这是保证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的有利辅助。
结语:
新时期黎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必然之举,而只有依托黎族的文化风俗和特点进行经济规划和设计,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经济条件的改善。对黎族的经济规划需要紧密结合黎族的文化特征,寻找好的经济开发点进行深入研究、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大胆设计,充分调动地区民族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尽可能的在不影响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提下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作者单位:1.桂林理工大学;海口经济学院旅游学院;2.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献军. 黎汉文化的冲撞——黎族文身的“被禁止”与“被终止”[J]. 贵州民族研究. 2011(06)
[2]傅治平. 黎族地区自然生态圈层结构及其演变[J]. 琼州学院学报. 2011(06)
[3]韩立收. 黎族传统习惯法中的结婚限制范围及其社会功能探讨[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04)
[4]田雯. 新时期弘扬与发展贵州精神的理性思考[J]. 湘潮(下半月). 2011(09)
[5]范秋迎. 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视角审视传统文化[J]. 前沿. 2010(07)
[6]程天权. 提高国家软实力: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J]. 教学与研究.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