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初中语文作为弘扬和培育学生民族意识的有效教育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初中语文课程的优势,用语文课程独特的魅力促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并将人文精神灌输到学生们的语文课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全面的品格,培养学生形成美好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人文关怀教育的现状以及初中语文教育中落实人文关怀的有效对策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人文关怀寻找到新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人文关怀
一、前言
人文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初中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其中不仅包含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兼顾人文精神的渗透,初中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现状
人文教育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教师在传授基础、培养技能的同时,已经认识到人文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就目前我国人文教育现状而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尤其是语文作为中考的重点科目,为了能够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更加侧重对考试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人文关怀,教师依旧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考试技能的培养,对考试的重、难点进行强化训练。因此,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更是微乎其微。虽然,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初中语文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人文教育融入到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但是,大多数地区的教学中还是以提高学生分数为主,没有真正做到人文精神教育,以至于初中生人文素养的缺失。笔者所带的班级里就不乏高分数、低情商的学生,这和平时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有很大的关系。
三、初中语文教育中落实人文关怀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人文语文观
观念是引导人们行事的重要标准。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作为授课过程中的引导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落后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观念的不足之处,并树立正确的人文教学观,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采取现代教育方式,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对自身文化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通过树立正确的人文观来影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语文教学当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树立和拓展。
(二)教学内容方面
为了能够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需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侧重选择能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材,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下来许多美好的人文素材,例如:《出师表》中诸葛亮忠诚又具有责任感的形象曾打动过无数人,教师就可以通过对这一文章的讲解,使学生们更加深入的感受到忠诚、责任等人文素养的美好,并且这些优质的素材为初中语文人文精神的渗透提供了支持,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体现人文的教学内容,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人文关怀的落实。
(三)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学习氛围对于学习效果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建立一个人文文化的教育环境,以环境作用教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们充分融入到人文氛围当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人文精神有所感悟。教师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在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班级布置时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请学生在课前进行三分钟演讲等是创造良好人文氛围的有益尝试。
(四)提高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要更加侧重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实现课堂与生活的高度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人文感受,并切实考虑学生特点,进而努力提高教学中人文教育质量。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培养,就必须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展开教育和培养活动,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并充分发挥各自主体作用,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多鼓励,少批评,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发挥主体价值,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注重对语文阅读中的人文关怀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知识,扩展学生视野,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教师增加阅读课程数量,并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渗透人文精神,这也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阅读材料,只有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才能够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渗透,例如:矛盾的《白杨礼赞》,赞美白杨树的精神和气质,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人生、集体都需要正直、倔强、不屈不挠和力争上游的精神;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悟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通过这些材料的阅读,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人文培养,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根据上文所述,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对学生个体情感的关注力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念,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作用,构建正确的人文精神价值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向上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郑文富.理性对待·人文关怀——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J].广东第二课堂(初中版),2010,18(03):259-261.
[2]张华.德化:语文教育的突破与超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0(05):12-14.
[3]张焕霞.浅议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10(8):158-159.
[4]张小奇.语文教学该如何真正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J].中学生语文教育天地,2013,14(01):265-267.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人文关怀
一、前言
人文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初中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其中不仅包含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兼顾人文精神的渗透,初中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现状
人文教育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教师在传授基础、培养技能的同时,已经认识到人文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就目前我国人文教育现状而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尤其是语文作为中考的重点科目,为了能够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更加侧重对考试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人文关怀,教师依旧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考试技能的培养,对考试的重、难点进行强化训练。因此,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更是微乎其微。虽然,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初中语文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人文教育融入到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但是,大多数地区的教学中还是以提高学生分数为主,没有真正做到人文精神教育,以至于初中生人文素养的缺失。笔者所带的班级里就不乏高分数、低情商的学生,这和平时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有很大的关系。
三、初中语文教育中落实人文关怀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人文语文观
观念是引导人们行事的重要标准。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作为授课过程中的引导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落后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观念的不足之处,并树立正确的人文教学观,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采取现代教育方式,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对自身文化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通过树立正确的人文观来影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语文教学当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树立和拓展。
(二)教学内容方面
为了能够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需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侧重选择能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材,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下来许多美好的人文素材,例如:《出师表》中诸葛亮忠诚又具有责任感的形象曾打动过无数人,教师就可以通过对这一文章的讲解,使学生们更加深入的感受到忠诚、责任等人文素养的美好,并且这些优质的素材为初中语文人文精神的渗透提供了支持,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体现人文的教学内容,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人文关怀的落实。
(三)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学习氛围对于学习效果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建立一个人文文化的教育环境,以环境作用教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们充分融入到人文氛围当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人文精神有所感悟。教师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在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班级布置时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请学生在课前进行三分钟演讲等是创造良好人文氛围的有益尝试。
(四)提高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要更加侧重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实现课堂与生活的高度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人文感受,并切实考虑学生特点,进而努力提高教学中人文教育质量。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培养,就必须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展开教育和培养活动,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并充分发挥各自主体作用,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多鼓励,少批评,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发挥主体价值,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注重对语文阅读中的人文关怀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知识,扩展学生视野,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教师增加阅读课程数量,并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渗透人文精神,这也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阅读材料,只有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才能够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渗透,例如:矛盾的《白杨礼赞》,赞美白杨树的精神和气质,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人生、集体都需要正直、倔强、不屈不挠和力争上游的精神;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悟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通过这些材料的阅读,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人文培养,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根据上文所述,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对学生个体情感的关注力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念,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作用,构建正确的人文精神价值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向上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郑文富.理性对待·人文关怀——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J].广东第二课堂(初中版),2010,18(03):259-261.
[2]张华.德化:语文教育的突破与超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0(05):12-14.
[3]张焕霞.浅议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10(8):158-159.
[4]张小奇.语文教学该如何真正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J].中学生语文教育天地,2013,14(01):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