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

来源 :华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y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质和本质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现阶段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含"说服人"、"征服人"、"改造人"三个层面的内容,三个层面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逻辑.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就是要通过把握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内在逻辑,实现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在此基础上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其他文献
我们一直研究马克思,却发现马克思很重要的代表作——博士论文一直长期受到误解与忽视,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充满着批判的反思精神,提出世界的哲学化就是哲学的世界化的理论,我们
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结合”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其中遭受挫折的教训堪称深刻,而取得的经验也弥足珍贵,这些经验教
台湾问题是“关系到我国领土完整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对台方针政策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
本文通过对当下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分析,对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面对国家日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企业自身应顺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练好内
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技术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的主力军,是广大农民的健康保护者.因此,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促进农村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刻不容缓.笔者就延
《山楂树之恋》的票房成绩证明了张艺谋准确把握时代精神和新的电影美学的成功。影片的结构借用了"革命加恋爱"的写作模式,建构起一个革命年代的爱情乌托邦,同时从文本内部解
《牡丹亭》被众多研究者批判,认为没有上升到悲剧的高度,其结局没有走出大团圆模式.但纵观《牡丹亭》的架构和语言不难发现作品传达了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和先觉性的社会探讨,其
当前,关于现代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层出不穷,语料库语言学日益风靡,俨然成为语言研究领域兴起的一朵奇葩。本文主要围绕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展开讨论,并分别从理论角度和实践
本文以中国的环境问题和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切入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总结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不但有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基础,而且有很多成功的生态文明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为了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