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西南地区高等院校科研特征研究

来源 :重庆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luoyu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期间,伴随着高等院校迁入大后方,中国学术科研的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这一时期的学术、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呈现出四大显著特征:学术研究,顽强执着;技术创新,支持抗战;注重实证,卓绝前行;史哲研究,昭启自信。抗战的实际需要、资源相对集中、政府政策支持和国际社会援助等因素,对西南地区高等院校学术科研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摘 要】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从实践中不断改进中学地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使其在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构建  学校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在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教育舆情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教育舆情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核心价值与学术品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