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稻飞虱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8188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全面总结了宣城市2013年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及特点,同时从水稻种植结构、稻飞虱迁入量、灾害性天气影响、防治水平不平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稻飞虱;发生特点;原因;防治对策;宣城市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84-03
  2013年宣城市稻飞虱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19.11万hm2次,比2010年、2011年分别高24.6%、88.5%,比偏重发生的2012年低26.5%,比大发生的2007年低44.1%,造成实际损失1.04万t,挽回损失5.46万t。
  1 发生特点
  1.1 灯下初见白背飞虱偏早、褐飞虱偏迟 白背飞虱各地5月18日至6月20日初见,总体为2005年以来偏早发生年份,与绝大部分年份相比,广德、宁国、泾县、旌德、绩溪早3~20d。褐飞虱各地6月17日至7月26日初见,总体为2008年以来偏迟发生年份,其中宣州比2009-2012年迟2~12d,与2008年相当;泾县比2008-2011年迟8~14d,比2012年早3d;旌德比2008-2012年迟11~34d。
  1.2 灯下峰次多,但峰日虫量不高 三(1)代共出现2个虫峰,峰日虫量,5月27日至6月1日宁国、绩溪为188~206头;6月17~19日宁国、绩溪、旌德256~640头。虫峰早、峰次多,为历年同期少见。四(2)代共出现4个虫峰,峰次较2012年同期多2个,与2007年相当;主峰日为6月30日至7月2日,峰日虫量宁国、旌德、绩溪为256~1 760头。五(3)代各地出现3个虫峰,峰次比2012年同期多2个,比2007年同期少1个;主峰日为7月25~28日,峰日虫量宣州、宁国、泾县、绩溪为108~640头。六(4)代各地出现4个虫峰,峰次比2012年同期多2个,与2007年同期相当;主峰日为8月27~30日,峰日虫量宣州、郎溪、绩溪为120~986头,宁国、泾县为1 168~3 232头。
  1.3 灯下累计诱虫量总体偏低 截至7月20日,宁国、旌德、绩溪为2 477~14 337头,其他县区为136~997头,与近3a同期均值相比,除绩溪高44.3%外,其他县市区低48.7%~98.7%;与大发生的2007年同期相比,各地低63.2%~99.6%。7月21日至8月20日,宁国、泾县、旌德、绩溪为1 222~3 562头,其他县区为41~834头,与近3a同期均值相比,郎溪、广德、泾县低27.9%~89.8%,其他县市区高50.0%~88.8%;与大发生的2007年同期相比,各地低25.9%~97.3%。8月21日至9月20日,宣州、宁国、泾县、旌德、绩溪为2 394~1 3914头,郎溪、广德分别为713头、130头,与近3年同期均值相比,郎溪、广德、旌德、绩溪低3.1%~88.5%,宁国、泾县高15.4%~94.6%;与大发生的2007年同期相比,除宁国、绩溪分别高67.4%、5.3%,其他县区低42.6%~99.3%。
  1.4 田间总体中等发生,泾县、绩溪略重于其他地区 四(2)代、五(3)代、六(4)代产卵高峰期调查,百丛卵量泾县、绩溪为1 670~2 849粒、1 560~3 288粒、2 500~4 632粒,均显著高于其他县市区的73~1 080粒、342~780粒、40~965粒。成若虫高峰期调查,百丛虫量,四(2)代各地为119~650头,比2012年同期低35.0~79.5%;五(3)代、六(4)代泾县、绩溪为995~1 235头、981~1 383头,显著高于其他县市区的49~766头、369~472.9头;七(5)代双季晚稻宣州、泾县为164~808头,其中泾县分别比2012年同期、近5年同期均值低43.5%、56.9%。
  1.5 褐飞虱短翅初见早,部分地区发生重 褐飞虱短翅成虫初见日广德、宁国、泾县、绩溪分别为7月10日、15日、18日、22日,其中,广德比2012年早30d;泾县分别比2012同期、近5年均值、大发生的2007年早6d、12d、2d;绩溪较常年早13~18d。泾县双晚田8月20日已查见,比近5年均值早8.6d。8月下旬至9月初,一季中稻田泾县、绩溪百丛分别为85.0头、40.8头(最高240头),其中泾县比2007年同期、近5a同期均值分别高7.6%、57.4%,比2012年同期低20.0%;绩溪百丛达50头的田块占20%左右。双晚田泾县百丛52.1头。9月底至10月初,双晚田泾县百丛55.0头,分别比2012年同期、2007年同期高62.7%、5.8%,比近5年同期均值低33.5%。
  1.6 褐飞虱所占比例上升快 灯下累计诱虫,截至7月18日,宣州、绩溪为12.2%~37.4%,其他县市均在2.0%以下;7月21日至8月20日,郎溪、宁国、广德为0~58.5%,其他县区已达80.2%~97.4%,与近3年同期均值相比,广德低10.9个百分点,其他县市区高19.8~75.0个百分点。田间调查,7月16日以前各地均在6.0%以下。至8月6日,除郎溪(3.9%)外,其他县市区已达40.5%~95.9%,其中广德、泾县、绩溪分别为2012年同期的8.3倍、2.8倍、2.0倍,宣州与2012年同期相当。8月27日各地达89.8%~100%(郎溪20.3%除外)。9月3日郎溪为78.7%,其他县市区为94.0%~100%。
  2 原因分析
  2.1 水稻的种植结构复杂 我市早稻、一季稻(包括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包括烟后稻、瓜后稻)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2.7%、72.4%、14.9%,混栽状况突出,“桥梁田”多,丰富了稻飞虱的食物链,有利于其取食繁殖、辗转为害。同时,大面积推广的品种结构复杂,如糯稻、优质稻、杂交稻等,一方面丰富了稻飞虱的食饲资源,另一方面致使水稻生育期极不整齐,为稻飞虱世代更迭创造了条件。   2.2 迁入量的高低和地区间差异 2013年灯下诱虫初见早、峰次多,但峰日虫量低,迁入量总体不高,致使2013年稻飞虱总体呈中等程度发生。其中泾县、绩溪、宁国五(3)代以后峰日虫量、诱虫总量显著偏高,致使泾县、绩溪、宁国水稻中后期稻飞虱发生略重于其他地区。
  2.3 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8月上旬以后的高温干旱天气,一方面给水稻造成了高温热害,降低了水稻抗逆性,更容易遭受病虫危害,同时不利于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缺水干旱田块的稻飞虱迅速增殖创造了有利的栖身环境;另一方面,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也不利于稻飞虱繁殖和生长,当温度超过30℃以上,相对湿度较低时,平均产卵量将减少62.1%~79.4%,且对卵的孵化有一定抑制作用。据统计,2013年8月份全市日平均气温超过30℃日数、无明显降雨日数分别达21d、28d。
  2.4 防治水平不平衡 近年来,随着我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不断推进,一些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均已实现了水稻重大病虫害的专业化统防统治,使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仍存在部分农户忽视、不防早稻病虫,甚至少数农户因种植面积小,只种不管,外出打工,均为褐飞虱发生和种群的迅速增殖创造了条件,造成了水稻后期局部区域褐飞虱的爆发为害。
  3 防治对策
  防治稻飞虱要按照“治早、治小”的指导思想,突出“早”(卵孵至低龄若虫高峰期)字,科学开展综合防治工作,不仅减轻了当代为害,更重要的是压低下代虫源基数,使主害代不暴发成灾。同时要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及时发布防治适期、防治对象田及防治措施,营造出防治稻飞虱的良好氛围。
  3.1 积极开展农业防治 推广健身栽培,对早、中、晚稻应实行“同一片田块,同一水稻品种,同一栽插方式”,以便于统防统治和防治时期统一灌水,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同时,科学肥水管理,实行浅水勤灌,适时搁田、烤田,保证水稻健壮生长,恶化稻飞虱生存环境;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贪青晚熟和倒伏,提高水稻的抗性。
  3.2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要统一谋划、部署,强化对栽培控害技术、性诱剂和杀虫灯等理化诱控技术、“稻鸭共育”治虫除草技术、稻田天敌保护利用技术、生物药剂等生物防治技术、新优化学农药应用技术等各项绿色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开展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组装,实现病虫无害化防控,提升农产品品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3.3 继续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为进一步做好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水平,要继续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大对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扶持力度,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示范区建设,狠抓典型示范,以集约项目,整合力量,优化技术,创新服务,规范管理为突破口,继续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发展。
  3.4 科学开展化学防治
  3.4.1 抓好防治适期 稻飞虱防治适期为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早、中、晚稻主害代分别为四(2)代、六(4)代、七(5)代。其中褐飞虱主害代前1代进行“压前”的防治指标为100头/100丛,主害代防治指标为1 200头/100丛。
  3.4.2 实施达标防治 达标防治标准为:分蘖期低龄若虫1 000头/100丛,孕、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 500头/100丛,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2 000头/100丛。减少用药,保护利用天敌,保护生态环境。
  3.4.3 科学选用药剂,掌控施药技术 药剂选用噻嗪酮、吡蚜酮、乙虫腈、噻虫腈、烯啶虫胺等。世代重叠严重、虫情复杂的田块,宜选择速效与持效药剂混用,同时要注重轮换用药,避免抗性的产生。要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喷准部位(稻株中、下部)、保持浅水层(3cm深水层5d),无水田块加大用水量或用敌敌畏拌细沙于上午10∶00左右撒毒土熏蒸。
  参考文献
  [1]宋国锋.黄州区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措施[J].湖北植保,2009,115(5):30-31.
  [2]吴飞龙.宣城市水稻病虫害发生新态势及原因分析[C].安徽省昆虫、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29-131.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扩大,物联网发展空间的不断得到提升,物联网监测范围随着无线传感器的应用而不断扩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监测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给应用互联网的
本文首先对铁路联调联试的必要性进行了必要的阐述,然后从不同角度针对铁路信号系统联调联试技术展开了分析,通信信号系统联调联试是铁路联调联试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得以有效展开的最大保障就是做好航空通信、监控及导航工作,而其管理水平的好坏又将直接影响着航空交通的整体安全性,由此可知,对于我国航空行业来说,及时准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无线通信技术的投资开发力度,未来无限通信系统正处于逐步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未来无限通信系统在中国是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最为乐观的通讯技术,与此同时,它
中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偏向操作的技能型课程,“活力”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力与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的活力。“活力”课堂意在提升学生个性表现
研究了5种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对青海高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类群对不同除草剂具有各自不同的反应。从影响时间看,影响大小依次为:百草枯〉氟磺胺草醚
大多数车联网网络层协议均通过仿真进行性能评估,然而,现有网络仿真中,物理层仿真缺乏真实性,特别对于车车直接通信的应用场景,由于收发端天线高度都很低及移动快速的特点,更加真实
GIS网络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化交通的创新,通过虚拟服务器,为GIS信息传送提供服务,可以在提升定位精度的同时加快处理速度,本文通过对其关键技术的分析,为其发展提供思路。
摘 要:介绍了旌德县境内野生兰花分布、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状况,并对野生兰花资源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保护野生兰花资源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旌德县;野生兰花;调查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89-05  野生兰花为兰科(Ochidacece)兰属(Cymbidium),中国传统上所说的兰花主要指兰属中的春兰、蕙兰、建兰、墨
摘 要:该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2013年高温干旱对宁国山核桃的影响。此次灾害天气对山核桃影响是多方面的,短期内林木生长势、结实量受到抑制,植被修复进程和土壤质量受影响,有害生物总体加重。指出以加强天然林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土壤质量为重点的生态修复是最为基础性的工作,仍需长期坚持;继续重视林业科技研究、示范与推广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有机山核桃生产基地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山核桃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