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教师的核心素养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w1339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标示着教育发展要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成为教育强国,成就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1].要达致这些目标,国家一方面有必要培养21世纪下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要促进教师具备互相配合的核心素养和能力[2].根据褚宏启[3]的分析,核心素养具有“关键”的性质,除了反映个体的需求,更加关注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此外,核心素养是高级的素养,例如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合作能力、社会责任、交流技能等.因此,笔者认为真正的核心素养要指导学科核心素养和其他相关元素.不过,什么是“核心”中的核心素养呢?这些关键核心素养除了具有跨学科、跨地域(适合国际趋势),又是否考虑中国的特色和国家发展需要呢?此外,笔者认为高质量教师的素养除了要包含21世纪的共通能力,例如合作、沟通、创意和明辨是非之外,还需要具备下列观点和视野.
其他文献
为有效弥补MOOC中师生在线互动少、教学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通过梳理SPOC的经验,以中职计算机类课程的数据库课程为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SPOC教育模式,在分析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学情以及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SPOC的中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模式,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进行设计.并以该模式在杭州X职高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从中分析教学实践效果,为当代中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绍兴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入选“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领域”,作为和绍兴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要从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分析绍兴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地域发展和产教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绍兴中职教育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的新使命.
针对中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视觉覆盖面不广、企业大师参与度低、实训安全难保障等问题,通过建设智能化实训工厂,将工业物联网的数控采集、控制传感、信息处理等相关技术应用于数控技术实训教学中,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有效地解决当前实训教学难点的困境,提升实训教学质量,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升级版”,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位
二代新居民在融入地方文化时出现认知、思想和行为方面的诸多障碍,以二代新居民融入海宁文化为例,在中职学校二代新居民中开设乡土选修课,通过“云端十体验”路径,开发云端网络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二代新居民通过点播学习、系统学习和体验学习,真正感受海宁文化的魅力,融入海宁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最终从内心认可海宁、扎根海宁、服务海宁,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生本课堂是当前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针对中职物理课程教学,借助费兰德斯的课堂互动数据分析系统,对物理课堂师生间的互动模型和数据进行了编码,从动态和静态两个层面深入分析了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课堂氛围活跃度、授课模式、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度、课堂互动师生人际关系转换4个维度,发现学习增值的重要性和关键因素,进而发挥FIAS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优势.
现代评价受科学主义影响,以测量为手段,追求绩效的量化和精确性.在德育上,表现为德育测评.德育测评强调指标的量化,评价主体单一,重视评价的工具性.但德育的复杂性和整体性、情感性和内隐性、长期性和反复性、自主性和人文性,使得德育测评陷入困境,如测评到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德育,忽视德育的内在性,德育评价狭窄化,评价成为一种对人的控制.为此,必须改革德育测评,淡化功利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把评价主动权还给师生,强化底线评价标准,创新质性评价方法,使评价回归德育本体,真正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课程建设是教学的核心,有特色的“金课”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与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当前“金课”的建设存在学生学习动因不足、教师教学目标模糊、学校课程模式较单一等现实困境.由此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来探讨“金课”建设的途径.
报纸
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在新发展格局下,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中西部高质量发展是相互促进,协同共生的.当前阻碍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性矛盾即是缺乏在地化意识.遵循当前的“发展”主题,中西部高等教育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重构制度体系、布局体系、目标体系、要素体系和供给体系以凸显其中西部规定性.未来中西部高等教育应在外向的政策建设的支持下,从办学理念重塑、耦合机制加固以及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等内生型路径出发,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适切性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