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与心源性猝死风险因素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go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精神病药物显著增加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风险。本文就抗精神病药物增加心源性猝死主要临床风险因素如心肌梗死、QT间期延长、静脉血栓栓塞发生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可能的药理机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初期和维持用药中均应重视躯体因素评估,合理选用抗精神病药物,避免或降低心源性猝死可能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情绪障碍中学生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到2018年6月在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治疗的79例情绪障碍中学生按照病历编号单双数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展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两组中学生均在干预前(T0)、干预后(T1)和干预完成8周后(T3)进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测评。结果(1)干预前两组的
目的通过比较冲动性和预谋性暴力罪犯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异,初步探讨P300用于冲动性和预谋性暴力罪犯鉴别的可行性。方法从温州市某监狱招募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频数匹配的冲动性和预谋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各20例参与研究,并从社区招募匹配健康对照20例,两组罪犯均由司法精神病专家用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式访谈排除精神障碍所致的暴力犯罪。用艾森克冲动性量表评估所有受试者的冲动性,用Nic
期刊
目的对儿童新共情问卷(new empathy questionnaire)进行汉化,评价其中文版信效度,为针对儿童共情能力的测量提供一种新的工具。方法采用翻译-回译法将原问卷译成中文版,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辽宁省大连市和铁岭市2所小学抽取84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0.0和AMO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共情问卷的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
期刊
酒精成瘾作为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的疾病,严重影响个人健康并导致相关社会问题。但目前对酒精成瘾的治疗仍缺少降低渴求、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重复经颅磁刺激是目前成瘾领域逐渐兴起的一种干预手段,本文综述了其在酒精成瘾领域的相关研究,介绍了经颅磁刺激的工作原理及其对酒精依赖者相关脑区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已有研究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于降低酒精渴求有一定效果,但现有研究方案及其结果不尽相同,最佳治疗方案有待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