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增加文章韵味的方法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21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是通过语言形式和内容增加韵味的,是作者个性特点的自然表露。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教材文章为实例,归纳总结了一些增加文章韵味的方法:叠加字词,丰人物景色之形;变换字词,增句子灵动之感;用拟声词,生真实情境之趣;化短调序,增表情达意之效;对称对照,造整齐抑扬之韵;独段反复,增文短意丰之味;刻画细节,构生动细腻之美;议论抒情,立明确高深之意。
  关键词:文章韵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
  有韵味的文章,耐人寻味。比如,作家老舍的作品语言带着“京味”,林语堂作品的语言闲适恬淡,曹文轩作品的语言细腻深情……文章的韵味,是作者个性特点的自然表露,也是作者以语言形式为载体反映其人生智慧。
  一、叠加字词,丰人物景色之形
  在写作中,描绘情景、形象时,如果能适时叠加字、词,可以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形象更加准确、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
  如,《台阶》一文中“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通过使用叠词“坐坐”“细细”“沙沙”“痴痴”,生动地再现“我”的可爱。又如“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通过叠加或变化字词,凸显了父亲对台阶的珍爱之情。
  二、变换字词,增句子灵动之感
  在结构比较对称的排比式复句中,如果能将对称句中的相同词变换为意思相近的不同词,就会增加句子的灵动感。
  如句子“学校义工服务志愿者们和社区居委会义工们也开始忙活起来,有的帮忙组织居民们自觉排队并派发排序号,有的帮忙拉直对联纸,有的帮忙摆放晾干写好的对联,并把一幅幅晾干的对联卷起来绑好,赠送给需要的居民”,如果将后两个“帮忙”一词,分别替换为意思相近的两个不同词语“助力”“协助”,语句读来就多了灵动之感。
  三、用拟声词,生真实情境之趣
  在文章的场景描写部分,如适当运用拟声词,会让人产生如临其境之感,真实性和趣味性乍现。
  如,《端午的鸭蛋》文中“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的拟声词“吱”;《台阶》文中“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覺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的拟声词“蹦”“啪”的运用。
  四、化短调序,增表情达意之效
  不同的句式即使表达同一个意思,会有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合理运用这些句式表达的形式技巧,更有利于表情达意,读来也会觉得别具风味。
  如,《安塞腰鼓》中的原文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在这组排比、比喻句中,作者将喻体放在前面,且以短句的形式出现。笔者试着把句子改成常规表达形式: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把这两组句子对照就会发现,原文运用短句,语速较快,营造出一种激越的气氛;同时喻体放在前面,给人更深刻的具体形象感,感情强烈地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因此,化长句为短句,调整语序,可以增加氛围,强化表达的情感,突出句子意旨。
  五、对称对照,造整齐抑扬之韵
  在文章中适当采用对称的结构句式,对照性句子内容,读来会给人一种整齐、抑扬之美。
  如,《散步》一文中的“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又如《安塞腰鼓》一文中“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六、独段反复,增文短意丰之味
  独段,即独句成段。独句成段,字句简短,独立结构,突出醒目,易引起读者注意,收到突出强调的效果,再添之反复,这种突出强调之效就更甚,表达的意思就丰富起来。
  如《王安忆自选集》中《小鲍庄》一文:“那两个人从太阳照眼的地方走来了。那两个人一步一步走来了。两个人一步一步走来了。两个人一步一步走到了眼前,问道……”作者通过将“两个人一步一步走来了”反复,并独立成段,突出强调“两个人一步一步走来了”的画面对鲍仁文的心理冲击之大;进而突出鲍仁文对文学作家、记者的期待及此时看到可能是期待中的人物的内心的激动。
  七、刻画细节,构生动细腻之美
  一篇文章细腻生动,离不开细节的刻画。在细节刻画方面,笔者特别欣赏作家李森祥的文章《台阶》。该文的细节刻画随手可拈都是佳语。以此文为例,浅析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细节,增加文章韵味。
  (一)运用景物烘托
  如“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一段,通过“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作者细腻地表现了父亲对高台阶的羡慕、渴望,对筑一个高台阶的执着。
  又如“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作者通过景物描写,写出了踏好的黄泥的色泽,烘托了父亲喜悦、对台阶期待的心情。
  (二)运用描写手法   如“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作者通过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写出父亲对新台阶的喜爱、呵护,表现了父亲对台阶的珍爱。
  又如,“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一句中,作者通过动作、神态刻画,写出父亲谦卑的个性特点。
  (三)运用修辞手法
  如“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这一段除运用动作、语言描写、添加拟声词、适当联想外,还适时地使用拟人修辞,作者细腻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挑水的情形,表现了父亲不服老、不服输、要强的形象特点。
  八、议论抒情,立明确高深之意
  在记叙文中,作者对最典型的事例、最动人之处、感情最激动之时、隐示全文的义旨等地方进行适当议论、抒情,表达个人的观点,抒发情感,启发人思考,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叙内容的意义,增加文章的思想深度。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文中“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種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通过描写枯败的紫藤萝多年后又繁花绽放的情景,联想到人的遭遇,议论抒发生命是永无止境的感受,歌颂了生命的顽强。
  以上所列方法,往往需要在文章中综合运用。通过这些方法,打造语言形式和内容,可以让文章或富有情趣,或饱含情感,或充满内涵。当然,还有很多增加文章韵味的方法,比如,文章中使用方言词汇,灵活运用标点符号等等,在教学中,还需语文教师继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创新。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在实践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动机、尊重学生阅读初体验、有效优化学生阅读方式、以议悟情培养阅读能力等方式,为学生搭建阅读能力提升的支架,建构学生语文阅读的思维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动机;阅读初体验;阅读方式;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活用能力、阅读技巧等各种能力的综合。在实践中,笔者一步一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IIO课堂教学模式在番禺区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种创新教学法的兴起,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大的挑战,荡涤着教师的陈旧观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改倡导“愉快高效”的教育,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观念,而且要转变角色。为培养团结协作、创新型的人才,当今课改倡导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文章就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形式开展IIO课堂教学,谈谈笔者的心得体会。  关
摘 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善于抓住训练的契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文章从“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引领学生乐于交际”“指导口语交际的方法,引领学生学会交际”“延伸课外,拓宽口语交际渠道”“抓住口语交际契机,引领学生学会写话”几个方面分析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以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口语训练;口语交际;语文
摘 要:文章将立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就本校开展低碳校园建设的方法措施加以归纳总结,形成有效性策略——还低碳校园建设主动权于师生,拓展和谐校园建设的参与面;融低碳教育于教学,抓好课堂渗透这一高地;扬低碳教育于宣传,扩大低碳教育的受教育面;寓低碳校园建设于活动,在活动中切实落实低碳理念。  关键词:低碳生活;低碳校园;构建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
摘要: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实质上就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促使学生学会思考,而且自我评价是培养终生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文章以小学一年级《有趣的吊饰》为例,探究自我评价在小学美术课堂多元评价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自我评价:多元评价  一、问题背景  长期以来,从
如何做好教学工作?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要面临和处理的问题很多,在一天工作结束之后,我都会抽出时间写班主任日记,在日记中思考如何管理好班级,做好学生的“指路灯”。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平水镇上灶小学位于风景秀丽的若耶溪畔,学校以“绿色”为主题,花园式的布局使建筑物与花草树木融为一体。五月的校园更是迷人的,因为果园的一隅黄澄澄的枇杷是那么诱人。
【摘 要】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和家长)构成的,以共同完成一定学习任务为载体的群体,它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生本课堂,在当代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话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将学生从“客体”转化为“主体”,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能形成平等、互助、对话式的学习关系,充分发挥其集体智
摘 要:与圆相关的阴影部分的面积问题是中考数学的常见考点,这类型问题设问方式灵活多变,其解题方法丰富多样,侧重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思想方法。如果没有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熟悉公式,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就不知道该如何破题。文章总结了公式法、和差发、割补法,三种与圆相关的阴影部分面积的求解方法,让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计算更得心应手。  关键词:中学数学;圆;阴影部分面积  圆中求阴影部分面积问题千变万化,
摘要:文章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领域,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笔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幸福家园》为例,列举了基于思维发展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专题复习中有效性的若干实例,旨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供一点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思维发展;道德与法治;中考;专题复习  随着中考的改革,如何上好初三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专题复习课,对每位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都是
(浙江省临海市回浦实验小学,临海317000)  【摘 要】随着知识的加深,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出现了较抽象复杂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寻找最近的认知发展区,学会一题多变,融会贯通,把有相关性的知识经过变化形成具有关联的一系列题组,这已经成为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一题多变”式教学,就好像为学生搭了一个梯子,使他们沿着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走,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但可以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