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测压结合主观评分法与TTAG法评估咽鼓管功能的比较

来源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比较咽鼓管测压(tubomanometry,TMM)结合咽鼓管评分(eustachian tube score,ETS)法和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tubotympano-aerodynamicgraphy,TTAG)评估咽鼓管被动开放功能的差异,为咽鼓管被动开放功能的综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对28例(50耳)主诉耳闷不适、耳痛、耳鸣的患者(耳镜检查显示鼓膜完整且排除咽鼓管异常开放)分别用不同鼻咽部压力(30、40、50 mbar)TMM法结合主观评分(Valsalva动作及吞咽时耳内是否有声音)和T T A G法评估咽鼓管被动开放功能,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及一致性.结果 50耳ETS评估的阳性率为10.00%(5/50),TTAG法的阳性率为14.00%(7/50),前者低于后者(P<0.001),两种检查的一致率为96.00%(Kapaa=0.811).30 mbar鼻咽部压力下TMM法的阳性率为26.00%(13/50),高于TTAG法(P<0.001),两种检查的一致率为90.00%(Kapaa=0.680);40 mbar鼻咽部压力下TMM法的阳性率为12.00%(6/50),低于TTAG法(P<0.001),两种检查的一致率为94.00%(Kapaa=0.694);50 mbar鼻咽部压力下TMM法的阳性率为4.00%(2/50),低于TTAG法(P=0.017),两种检查的一致率为90.00%(Kapaa=0.408);30 mbar鼻咽部压力下T M M法的阳性率高于40 mbar(P<0.001),两种鼻咽部压力下的一致率为86.00%(Kappa=0.559);30 mbar鼻咽部压力下TMM法的阳性率高于50 mbar(P=0.015),两种鼻咽部压力下的一致率为80.00%(Kappa=0.307);40 mbar鼻咽部压力下TMM法的阳性率高于50 mbar(P=0.008),两种鼻咽部压力下的一致率为94.00%(Kappa=0.645).结论 与ETS法相比,TTAG法对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检查的敏感性更高,且TTAG法与40 mbar鼻咽部压力下的TMM法的一致性最高;鼻咽部压力越高,TMM法的敏感性越低,且40、50 mbar鼻咽部压力下TMM法的一致性最高.
其他文献
非对称性听力损失(asymmetric hearing loss , A H L )[1 ]指双耳听敏度不对称,耳间听力差在500、1000、2000、4000 H z均达到30 dB或以上.听力较好侧耳纯音听阈>30 dB H L、≤60 dB H L ,听力较差侧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可能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双耳听力不对称的极端病例为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 ,SSD )[1] ,听力较好侧耳纯音听阈≤30 dB H L ,较差侧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单侧
期刊
目的 分析591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影响听力初筛不通过的可能因素及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出生的5919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911例完成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满月后复筛,复筛转诊者3月龄内完成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及声导抗检查,6月龄内对其听力情况作出诊断,分析结果.结果 ①5919例新生儿中,初筛率99.86%(5911/5919),复筛率93.91%(740/788),复筛转诊进行听力评估率80.22%(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