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iiu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所以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开辟两种渠道,分清三个阶段,抓好三个训练,使小学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地训练过程。较好地解读作文教学中的难题。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是学生喜欢写作文。
  1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食物,才能激发起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2抓住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活动的一个精彩场面,运动会上精彩的表演,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个有趣风波,这些场面要让学生不失时机地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就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3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如在全校卫生大检查前一天。我做了一番设计:卫生优胜流动红旗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间,摇摇欲坠,旁边写了一个醒目的大问号。学生们见此情景,大感不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这是,我才走进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起题目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顿时,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来,很快写出了300多字的如有情趣的作文。
  二、 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训练的两种渠道。一方面,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应积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另一方面,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样写的难题,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分清三个阶段,遵循作文训练的规律
  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分三个阶段:1以词句训练为主,让学生围绕以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2中年级集中力量说话、写好“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例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训练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3高年级成篇综合训练,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训练,达到内容具体,有条例、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突出三个训练,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要靠观察,更重要的是要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作文训练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
其他文献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课的目标是: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
最近笔者对所在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人数为136人,调查问题如下:  1.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和各个方面因素(如社会的、个人的)的影响,谈一下你对将来择业是否存在着一种忧虑感?  2.如果有,请谈谈为什么?如果没有,请说明原因?  3.你是否同意应该有些忧虑感?  4.如果存在忧虑感,应怎样来解决?  调查结果如下:  有86.7%的人(118人)对将来择业均存在忧虑感;4.4%的
"创业者还没有买到自己的第一身像样的衣服之前就能够筹集到第一笔一亿美元,这样的经济还是第一次出现."1 999年9月8日,美国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在纽约的经济学俱乐部上以
【教学目标】  1.正确叙述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依据原理列举出常用的灭火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4.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学会运用对比实验探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5.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6.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  1.正确叙述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探究活动提高
校本培訓无疑是培养名师,保证教育教学正常有序进行的最佳途径。我们在对外兼收并蓄的同时,以本校为核心,采取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多项活动的方式,使我们的校本培训工作得以有效地向纵深发展。  一、在教学中培训,在培训中教学  学校要求既要把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又要把课堂作为教科研的对象,以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学校开展了不
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的情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强大凝聚力,是建设富强国家的持久推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的内容之一。  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物质基础和悠久的历史传统。长期以来,我们坚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围绕60年大庆,这方面的工作又有了许多新的创造,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进一步振奋了精神,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当前,在爱
在现行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化学实验的教学让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他们接触到化学概念的教学和化学用语时,有一部分学生会失去学习
一、对教材的理解(一)地位与作用《古朗月行》是长春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版块中的一课。这一板块内容围绕着“有趣的夜空”这一主题展开,共三篇文章:古诗《古朗月行》;儿童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