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涉“足”:当好“懂球帝”不简单!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xj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门事件:
  2016年,体育产业步入高速增长期。
  10月份,发改委印发了《中国足球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旨在促进中国足球持续健康发展。
  伴随着足球产业发展契机,巨头们的商业帝国版图又添了厚重一笔——足球。
  继2015年年底苏宁接手江苏足球俱乐部并在本赛季中超出手不俗后,2016年苏宁又大手笔拿下了欧洲足球豪门国际米兰,成为拥有世界级足球俱乐部的第一家中国企业,进而将足球作为自身核心产业之一,令打造“互联网+体育”的生态圈步子更加速了。今年上半年,又是多家神秘中国企业联手收购了另一个意大利足球豪门:AC米兰。下半年,红星美凯龙与索福德体育又达成战略合作,转而进军社区足球……这些都表明了什么?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你可能知道它拥有绝对庞大的“球迷”粉丝,但你可能不知道世界足球全年的产值占体育总产值四成以上!是世界第17大经济体。据《中外管理》了解,目前仅仅是养一支中超球队,每年大概需要净投入6000万-7000万元人民币。而且随着中超竞争越来越激烈,投入成本肯定有继续大幅增长趋势。
  如此巨大的投入,而且短期看不到回本盈利的可能,却依然引来地产、电商等行业资本的热捧青睐。几乎一夜之间,“商界巨头进军足球”,企业家们是怎么想的?这是一种单纯的品牌增值,还是一种多元化布局?
  投资足球是一种“社会责任”
  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董事长车建新在接受《中外管理》采访时表示:两者都不绝对。与恒大、苏宁重金投资职业足球不同,红星美凯龙搞社区足球,更多的是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足球是一项有力量、有智慧的运动。国家在发展足球事业,企业家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车建新介绍说,红星美凯龙的家居商场有很多屋顶可再利用资源。与索福德战略合作后,将联合将红星美凯龙商场的顶层空间打造为运动场所。目前,红星美凯龙在135个城市有超过190家商场。未来红星美凯龙的实体店将全方位升级,并拓展到1000家。这意味着数百片“空中球场”即将被开辟出来。而社区足球条件稀缺,是中国足球长期疲软的公认痛点。


  不过作为战略合作的一方,车建新表示,红星虽与索福德合作,并有资本投入,但不干涉后者的管理运营,还是坚持发挥对方的业务能力优势,让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只是希望用红星的文化和经营理念来影响他们。
  然而,任何一种资本投入,风险都不可小觑,足球也不例外。对此,车建新认为已经做好了准备,并认为是值得的。总之,红星美凯龙进军足球的战略初衷更偏向于“尽一份社会责任”,为国家足球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此举,无疑也能充分发挥家居实体卖场的可利用资源,这也是用互联网思维,做好线上线下的全产业链战略的体现之一。
  打造互联网体育生态圈
  相比较红星美凯龙的大众足球、草根足球路线,更多的巨头进军足球,显然奔的是“资本”和“品牌”。
  的确,中国虽然有超过三亿球迷之多,但在健康、运动、赛事方面的消费微乎其微,不仅规模小,结构也很单一。但实际上,体育涉及的收入来源,尤其是足球项目,要比其他产业有更大的市场。也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市场前景,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投资中超联赛,通过足球产业深度介入中国的体育产业,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挖掘体育产业富矿。
  零售巨头苏宁就是典型代表。
  自2015年12月21日起,苏宁正式接手江苏足球俱乐部。而今年6月份,苏宁收购国际米兰尘埃落定,苏宁体育副总裁、苏宁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刘军对《中外管理》描述他们的大手笔运作:苏宁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完成了商业、地产、金融、文创、投资五大产业布局,体育作为最新的产业版块加入,进一步完善了苏宁的产业布局。同时苏宁目前处于转型期,在未来品牌定位上,将朝着年轻化、互联网化的理念去发展,这与体育产业也高度吻合,所以苏宁投入体育市场,是自身行业布局和业务规划以及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但是,足球只是苏宁进入体育产业的第一步。“跨界足球”这把牌不一定好打,刘军也坦承,一家足球俱乐部,实际上就是一家现代型企业。进军足球业的巨头企业,本身都拥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和文化积淀,如何将企业本身的商业、人才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与足球行业的固有规律、行业特点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是所有涉足足球行业的巨头们需要思考和学习的问题。
  此外,每一家进军足球产业的企业,都拥有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和最核心的资源,如何将这些领域与资源运用到足球当中去,进行资源整合、行业互补,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模式,也是每个企业需要慢慢摸索的课题。
  目前苏宁体育版块的重点,在于打造以足球为核心,涵盖“竞技赛事、传媒推广、粉丝文化、电商平台”为一体的互联网体育生态圈。
  除了俱乐部的软硬件建设的强化,商业赞助、门票、转播版权等传统收入以外,苏宁借助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平台和线下实体门店,线上线下O2O结合的球迷互动平台和粉丝阵地,已经陆续在盈利格局内。毫无疑问的是,体育产业也将成为苏宁新的收入增长点。
  增强转型期的企业文化向心力
  其实,当今众多巨头企业投资足球,还有一个重大增值红利,就是在企业转型期进一步凝聚企业内部士气与向心力,强化自身企业文化的魅力。
  事实上,当2016年苏宁之夏晚会8月底在南京苏宁总部举办时,现场气氛远比往年爆棚。因为这一年,身穿苏宁球衣的千万欧元级的球星们抵达了现场,成为“苏宁人”的一部分。而据《中外管理》观察,苏宁员工的企业认同感乃至自豪感确实大幅提升。甚至一位从不关心足球的基层女员工告诉《中外管理》,她已经连续听了一个星期的国际米兰队歌,并因此可以在众多异性球迷朋友圈里“得瑟”。因为,“这些世界级明星从今往后,跟我有关系了!”而这,也许是苏宁投资足球时未见得会优先考虑的诉求,却是优先收获到的回报。
其他文献
眼下Uber确实需要一位像科斯罗萨西这样的领导人对规则拥有敬畏之心同时又能在制度之下游刃有余  炎夏,美國旧金山Uber总部,一次全体员工会议即将开始。  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Khosrowsh-ahi)深深吸了一口气,马上就要发布他取代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成为Uber新CEO的消息了,全世界的目光似乎都将聚焦在他身上。毕竟他所接管的不是一家普通企业,而是硅谷
对于中国经济一季度7%的增长,国内外几乎所有的媒体都用了雷同的标题——中国一季度GDP增速创下六年来的新低。这种粗浅的、对不同经济周期的数字进行简单对比的做法,既不符合基本的经济学逻辑,也有严重的误导。  事实上,在今年国际国内环境极其复杂,各种不确定性远超预期的情况下,一季度7%的增长,已属不易。这绝不是一个很差的数据,这是一个在中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潜力下可以达到的很高的速度,如无水分,应该为这种
“互联网+”转型的“道、法、术”  IT是企业转型的关键支撑,信息化背后,是从IT思维到DT思维(即大数据思维)的演变。而DT思维的核心就是要做好用户画像、智能推荐和云端服务。  以往,企业在做知识管理时,都是以IT部门为客户,而现在该是思考怎么延伸至每一个用户的时候了。特别是随着员工形态的变化,员工不一定是为我所有,但一定要为我所用。畅销书《失控》,在我看来其背后的寓意是企业正在从失控走出控制,
企业开门四条路:做小,做死,收购别人,被人收购,不外乎这些可能性。  所以最后留下的企业只有两种,其一是长寿企业,小而专;其二是领袖企业,大而强。小而专的企业要自食其力,一不贷款,二不融资;大而强的企业要融资融智,一缺人才,二缺资金,所以是“用别人的钱赚别人的钱”。  有趣的时,最早见诸于文字的富人定义是:富人就是负债的人。正是因为这个道理,金融市场才会产生并发展至今,教科书上,金融市场的定义是:
前一阵子,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在一次业内活动上,对近年来被过度渲染的硬件免费模式进行了检讨,提出“低价硬件是不切实际的”这一重新认识,并称很多互联网公司只不过将互联网思维看作是和用户连接的桥梁,“过于轻视了硬件的规律”。  在今年较早时期,财经作家吴晓波也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我开始怀疑那些“互联网铁律”》,列举了一些现象,对轻模式、流量价值、生态链战略、免费等互联网规则提出疑虑,并引发业内同感。
谁会天生就热爱工作呢?连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也并非从一开始就对工作全情投入  “工作本身可以成为幸福的来源。”乍一听,这句话很像老板们的洗脑术。  但如果此刻的你感到事事不顺心,或者正处于人生中说不清、道不明的低谷,也许,你可以把这背后的道理当个笑话来听听。  干一行,爱一行  谁会天生就热爱工作呢?  就连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也并非从_开始就对工作全情投入。在他23岁的时候,因为工厂效益差,连薪水都
热门事件:  *ST宁通B在9月2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以公开挂牌方式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转让北京市西城区槐柏树街两套房产,预计产生净利润1200万元。  仅仅通过卖套房就扭亏为盈,对于辛苦奔波一年,却还在生死线上徘徊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讽刺。  作为上市公司,每年面临重重考试,就像一次次闯关,在扼住企业的咽喉。年终将至,不少上市公司更是在为“期末考试”殚精竭虑。若要突击增厚业绩,卖房卖地无疑成为一
热门事件:  2016年8月24日,自三星Galaxy Note7手机发布不到一周,有韩国网友上传多张该款手机发生爆炸后的照片。之后,全球范围内接二连三出现类似事件。据最新数据显示:该款手机共发生140起过热或起火事件。  后该款手机遭航空公司集体封杀,销量严重下滑。尽管三星紧急召回,并宣布Note7永久停产,但无可否认,此次事故将对三星产生致命性打击。  三星事件为何会发生?它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