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展览中观众角色的探讨:以“美国人生活中的科学”展览为例

来源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hongyu8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人生活中的科学”展览在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举办后,招致了美国化学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对其的批判。他们认为,这个展览使公众对科学产生了负面的印象,并要求史密森尼学会进行一项调查,以确定展览是否影响了观众的科学认知,又将观众引向了何方?通过入口调查和出口调查,最终得出结论:观众进入展厅时若对科学的认知是积极的,那么这种经验便会在参观过程中得以强化和证实,而非完全改变。
其他文献
目前,针对观众使用多媒体触摸屏的学习效果研究还较少。本文以浙江省博物馆青瓷馆中展示文物三维模型的多媒体触摸屏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其
2017年4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的第二批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结果正式公布,《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成为国家认定的学术期刊.《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是由上海市科学技
作为连接课程需求与资金支持的桥梁,众筹是一种推进21世纪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让广大学子都能够获得《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所要求的个性化学习体验。通过经验分享,为基础
摘 要 医患关系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北医三院产妇事件”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传播中演变成为备受争议的热点医患纠纷事件,与此同时引发了全民关于“医学知识”、“责任追问”等问题的大讨论。通过以“北医三院产妇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传统媒体和微博、知乎社区建构的医患关系展开研究,考察不同媒介对医患纠纷议题建构的话语特征。研究发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医患纠纷议题的
《中国民族文博》系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1的学术出版物,由专委会及其挂靠单位民族文化宫主办.自2006年专委会成立以来,《中国民族文博》已陆
教育活动是博物馆的核心工作之一,但国内鲜有针对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发框架的研究。目前,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发了百余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其中以在"探索中心"独立活动区域实施的"
近日,位于戚墅堰的常州固邦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第一个研制成功,并开始规模化生产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又称“弹性水泥”、“可弯曲的水泥”),这种新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
科学点燃梦想,创新助力前行。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助推器,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前进方向。自然科学博物馆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
2016年12月31日,上海科技馆学术委员会2017年度会议在上海科技馆召开,会议由上海科技馆学术委员会主任褚君浩院士主持,馆长王小明,副馆长梁兆正、姚强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会议听取了王小明馆长关于上海科技馆2016年的工作总结、2017年的工作计划和“十三五”子规划“科学研究与收藏”的汇报。与会专家委员对上海科技馆过去一年的工作表示肯定,并围绕“三馆合一”的新常态提出专业化意见和建议,为
摘 要 通過介绍和分析山东省科技馆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运用科学传播学研究方法,思考其对新时期科技馆科学传播工作的影响和意义,并为“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全省县域流动科技馆”项目和“校园科技馆”项目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学传播 山东 校园科技馆  0 引言  我国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对“科普”一词有简要的界定,具体是指“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