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史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有效提升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84015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党百年的伟大历史时刻,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大学生而言,它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最好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还是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举措。当前,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要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基本要求,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架构课程思政体系,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开辟研学实践大课堂,并且形成长效机制,把党史教育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
其他文献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劳动的精神价值,尤其是其在人的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价值,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劳动与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从劳动的四重意义维度看,劳动在人的精神家园建构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精神价值。从劳动的哲学本体论意义维度看,劳动是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确证了人在精神家园建构中的主体性价值;从劳动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意义维度看,劳动已经“不是作为价值本身,而是作为价值的活的源泉存在”,具有终极意义属性;从劳动作为财富创造源泉的意义维度看,劳动创造的
党员质量事关党的生命力,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质量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还面临一系列问题,亟须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新时代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需要在党员发展时序上注意系统化教育与全程化培养,在党员组织生活上注意规范化监督与多样化开展,在党员作用发挥上注意生活化教育与立体化引导,在体制机制保障上注意全员化投入与智慧化管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网络话语权、彰显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和有力载体,是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举措。然而,内容分散引致的深度欠缺、需求错位导致的理念偏差、主体语言差异导致的形式亮度受限、虚化交互场景导致的情感温度不足等都是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困境。聚焦社会主流思想,开发设计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教育内容;整合师生主体需求,牢固确立以学生需要为中心的理念体系;推动师生网络主体语言转换,优化创新以服务受众为基本目标的形式体系;重视融入真情实感,加强线上线下互补融合的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把大学生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坚定共产主义者的基础工程。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与历史责任,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充分把握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深入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加强思想建设、提高队伍质量、规范党员培养与推进活动创新等举措,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发展。
互联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新空间,也是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斗争的新阵地、新战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构建“N位一体”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一体化云平台,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品牌化建设,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网络“E”课堂,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网络育人的新方法,切实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