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勇往直前 舍生取义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步入陵园,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19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象征着董存瑞19载青春年华。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生于1929年,河北省怀来县人。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多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務。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形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1948年6月8日,第11纵队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规定纵队所属机关和部队在点名和集会时,静默3分钟以示悼念。1948年7月10日,冀热察行政公署做出决定,将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
其他文献
董振堂,1895年出生于河北新河县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因战功显赫,由排长逐级递升至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被国民革命军收编,任26路军第73旅旅长。  1931年,董振堂被调到江西“剿共”。“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同年12月14日和赵博生、季振同等率领第26路
滇刺枣是一种甜脆可口的水果,同时其含有丰富果胶。试验利用酸水解法和纤维素酶法提取滇刺枣中果胶。酸水解法中,设置p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纤维素酶法中,设置加酶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不同提取率,得出提取果胶的单因素最佳条件,分别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提取滇刺枣中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酸水解法中,pH 1.5、温度90℃、时间80 min时,提取率达到13.62%;酶法中,加酶量3.5%、温度55℃、时间3 h时,提取率达到10.20%。根据2种方法的提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