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是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涉及许多食品种类的加工工艺知识点,包括各种食品原材料、中式糕点、面包、蛋糕、西式点心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然而,学生想要充分掌握该课程的所有知识内容存在很大困难,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吃力,还会产生挫败感,严重打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开始涌现出各种在线开放类的课程,学生只要利用线上平台就可以学习更多的课程资源,有效化解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根据《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特色以及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打造微课与翻转课堂共同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的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适应并喜欢线上学习。
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條件,直接关系到教学本身的质量水平,其中的关键在于建设好在线课程的网络平台以及资源。
1.平台建设。国内目前用得比较多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包括中国大学MOOC网、超星、智慧树等,其中,中国大学MOOC网络平台上有着非常丰富多元的课程教学资源,也有关于课程设计与建设、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学管理与实施、师生研讨和互动等各种不同的功能,并且完全支持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客户端登陆,设计涵盖课程通知、交流互动、课程签到、课堂抢答、课后探讨、测试等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更加凸显。教师可以将微课、PPT、动画等数字化资源上传至中国大学MOOC网络平台,在课前发布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上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通过教师指点和专家点评,解决并强化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最后通过课后作业达到巩固的目的。
2.课程资源建设。作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核心,课程资源建设的好坏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课程资源一般包括引导性资源、学习性资源和巩固复习性资源。
(1)引导性资源。引导性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授课进度安排、学习指南等,在整合课程的学习中起着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了解课程性质,明确学习目标。
(2)学习性资源。学习性资源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对于实现教学目标也有非常重大的积极意义。课程建设的质量会影响在线开放课程整体的教学水平,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融合课程思政教育以及专业课教学,加强课程模块与岗位的有机融合、课程内容和技能竞赛的有机融合。《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学习性资源包括微课、PPT、视频、二三维动画、教案等,资源建设上以“颗粒化资源、模块化教学”为理念,将资源整合为60个微课PPT和教案、20个动画。建设课程资源的时候,应当充分融合包含丰富思政元素的经典教学案例,利用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调动学生对于所学行业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于工作职位以及未来生活的向往,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树立学生的工匠精神。
(3)巩固复习性资源。巩固性的复习资源(即作业和测验),是当前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提升知识内化效率。根据《烘焙食品加工技术》具体的课程标准要求,加上1+X的考核评价标准,共同编制综合型的试题库(其中,单选题230道,多选题110道,判断题210道),并通过中国大学MOOC网络平台实现手动试题组卷或随机组卷,完善课前检测、课堂测验以及课后作业等各项功能,便于学生进行自主检测,强化学习的实际效果。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具体涉及三大阶段:一是课前环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二是课中环节,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三是课后环节,学生实现知识内化。以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2.教学实施。(1)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在课前环节进行自主学习,有效打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充分转变为学生个人自主进行学习的模式,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能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做好两项工作,即课前准备和课前教学活动设计。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保证线上教学良好开展的基础,教师应当预先在中国大学MOOC网、智慧职教、超星、智慧树等平台,上传相应的课程教学计划方案、课件PPT、微课资源、视频动画等多元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有效的课前活动,是能否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教师通过发布自主学习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学习PPT课件资料、微课、视频动画等各种资源,积极完成课后探讨以及随堂测验等教学活动,这样充分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也能通过分析平台中的各项大数据,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课程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如图2所示。
(2)课中学生深度学习阶段。通过设计课中环节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具体实施可以划分为三大步骤:一是教师导课环节,要先引入问题,再通过小组探讨解决问题,然后完成具体的实践操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导课环节应当引入具体的工作实践案例,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二是小组探讨互动环节,教师要设计具体的小组探讨、闯关、竞赛、互动以及实际操作等各种互动环节,帮助学生化解在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当发挥组织者的角色,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明确总结并评估重点以及难点内容。三是实践操作环节,应当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科学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课中学生深度学习阶段的教学实施如图3所示。
(3)课后知识内化阶段。课后,教师在中国大学MOOC网、超星、智慧职教、智慧树等平台上发布作业,让学生加以练习,充分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目标时,要认真梳理各项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对知识有全新的理解与收获。另外,教师应当结合大数据的具体分析结果,深入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掌握各个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还可以积极组织课堂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模式。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2018]-JKGHYB-0547),课题名称为“基于MOOC的高职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与实例分析”。
作者简介:席会平(1976-),女,河南宝丰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研究。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开始涌现出各种在线开放类的课程,学生只要利用线上平台就可以学习更多的课程资源,有效化解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根据《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特色以及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打造微课与翻转课堂共同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的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适应并喜欢线上学习。
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條件,直接关系到教学本身的质量水平,其中的关键在于建设好在线课程的网络平台以及资源。
1.平台建设。国内目前用得比较多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包括中国大学MOOC网、超星、智慧树等,其中,中国大学MOOC网络平台上有着非常丰富多元的课程教学资源,也有关于课程设计与建设、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学管理与实施、师生研讨和互动等各种不同的功能,并且完全支持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客户端登陆,设计涵盖课程通知、交流互动、课程签到、课堂抢答、课后探讨、测试等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更加凸显。教师可以将微课、PPT、动画等数字化资源上传至中国大学MOOC网络平台,在课前发布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上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通过教师指点和专家点评,解决并强化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最后通过课后作业达到巩固的目的。
2.课程资源建设。作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核心,课程资源建设的好坏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课程资源一般包括引导性资源、学习性资源和巩固复习性资源。
(1)引导性资源。引导性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授课进度安排、学习指南等,在整合课程的学习中起着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了解课程性质,明确学习目标。
(2)学习性资源。学习性资源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对于实现教学目标也有非常重大的积极意义。课程建设的质量会影响在线开放课程整体的教学水平,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融合课程思政教育以及专业课教学,加强课程模块与岗位的有机融合、课程内容和技能竞赛的有机融合。《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学习性资源包括微课、PPT、视频、二三维动画、教案等,资源建设上以“颗粒化资源、模块化教学”为理念,将资源整合为60个微课PPT和教案、20个动画。建设课程资源的时候,应当充分融合包含丰富思政元素的经典教学案例,利用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调动学生对于所学行业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于工作职位以及未来生活的向往,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树立学生的工匠精神。
(3)巩固复习性资源。巩固性的复习资源(即作业和测验),是当前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提升知识内化效率。根据《烘焙食品加工技术》具体的课程标准要求,加上1+X的考核评价标准,共同编制综合型的试题库(其中,单选题230道,多选题110道,判断题210道),并通过中国大学MOOC网络平台实现手动试题组卷或随机组卷,完善课前检测、课堂测验以及课后作业等各项功能,便于学生进行自主检测,强化学习的实际效果。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具体涉及三大阶段:一是课前环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二是课中环节,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三是课后环节,学生实现知识内化。以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2.教学实施。(1)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在课前环节进行自主学习,有效打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充分转变为学生个人自主进行学习的模式,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能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做好两项工作,即课前准备和课前教学活动设计。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保证线上教学良好开展的基础,教师应当预先在中国大学MOOC网、智慧职教、超星、智慧树等平台,上传相应的课程教学计划方案、课件PPT、微课资源、视频动画等多元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有效的课前活动,是能否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教师通过发布自主学习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学习PPT课件资料、微课、视频动画等各种资源,积极完成课后探讨以及随堂测验等教学活动,这样充分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也能通过分析平台中的各项大数据,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课程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如图2所示。
(2)课中学生深度学习阶段。通过设计课中环节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具体实施可以划分为三大步骤:一是教师导课环节,要先引入问题,再通过小组探讨解决问题,然后完成具体的实践操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导课环节应当引入具体的工作实践案例,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二是小组探讨互动环节,教师要设计具体的小组探讨、闯关、竞赛、互动以及实际操作等各种互动环节,帮助学生化解在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当发挥组织者的角色,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明确总结并评估重点以及难点内容。三是实践操作环节,应当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科学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课中学生深度学习阶段的教学实施如图3所示。
(3)课后知识内化阶段。课后,教师在中国大学MOOC网、超星、智慧职教、智慧树等平台上发布作业,让学生加以练习,充分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目标时,要认真梳理各项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对知识有全新的理解与收获。另外,教师应当结合大数据的具体分析结果,深入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掌握各个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还可以积极组织课堂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模式。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2018]-JKGHYB-0547),课题名称为“基于MOOC的高职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与实例分析”。
作者简介:席会平(1976-),女,河南宝丰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