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域下的手风琴演奏教学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ig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手风琴的演奏与演奏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将心理学介入到手风琴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调试,通过场景模拟、突发状况演习,以及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引导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演奏能力,并解决学生紧张、亢奋等情绪问题。
  【关键词】心理学;手风琴演奏;临场能力;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J624.3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工业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将城市建构成了隔离温情的钢铁森林。人们日复一日忙于劳作,疲于奔忙的生活,难以在冰冷的现代都市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承载了厚重的人类文明,同时承载沟通文化、交流情感的重要作用。在现代都市中,人们需要把音乐作为精神慰藉,为他们构建一个安稳静谧的心灵家园,带来温暖的精神抚慰。手风琴乐曲曲调优美、层次丰富、情感充沛,时而优雅动人、时而激烈亢奋,受到众多听众的喜爱。手风琴演奏不仅需要对乐谱与基本技法熟练掌握,更需要演奏者对作品具有准确的情感把握、并能够将自身情怀和个人魅力融入其中,还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临场能力和演奏自信。因此在手风琴教学中需要引入心理学理论,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演奏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演奏心理,指导学生演绎出更加动人的乐曲。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将心理学介入到手风琴演奏教学中,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与自我情感发掘放到第一位,不仅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需求,更是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贯彻。如何在心理学的指导下,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为国家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手风琴演奏人才,为音乐受众带来更多美好的作品,是教育者应当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心理学视域下的手风琴演奏教学
  (一)培养学生情感投入
  音乐跨越了语言的障碍,为这个世界编织出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好的音乐不仅是旋律的表达,更是情感的诉说。它能够带给你梦幻般的天堂,为你拂去心中的忧伤,也能在你耳边轻语,娓娓道来这世间的细腻情怀。每首曲目都承载着作曲者赋予的深刻内涵,需要演奏者通过高超的技巧予以表达的同时,将自身对于曲目的理解和感受和谐的融入其中,从而完成一场全心投入的演绎。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引导,通过对曲目作者经历与创作过程地阐释,使学生能够真正体悟到作品本身的情感魅力,激发自身与作品之间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投入的培养还要建立在技法娴熟与牢记乐谱的基础之上。只有熟练的掌握了对曲目的基本演奏技巧,才能够让学生在演绎的同时加入自身对乐曲的理解以及个人情感表达。学生认真的记住曲目中节奏逻辑重音、休止符等音乐标记,整体把控作品的情感倾向,并深入探析作品创作的历史语境与其他相关信息,从而激发自身对乐曲的感悟与情绪。同时,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对学生心理状态把握,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演奏曲目的内涵;并激励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在课堂探讨中发掘音乐情感表达更深入的内涵。在心理学指导下的手风琴演奏情感培养中,应当遵循科学的方法,尊重学生的意见,在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指导下,将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将情感自然而然的投入到演奏中去。
  (二)鍛炼学生临场能力
  在考试或表演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在本来就紧张的情绪下,这些突发状况极其容易导致学生情绪失控,造成不必要的演奏事故。这种缺乏抗压能力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演奏水平的发挥,导致乐曲表演的不完美。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将这种心理问题纳入课堂教育范畴,不仅注重对学生演奏技法的培养,还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较强的临场应对能力。
  首先,临场能力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基本技法的熟练掌握基础上。教师应当注意培训学生在演奏中的“惯性应激能力”,从而使学生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也能根据平时的训练积累,依靠肢体和记忆惯性完成演奏。
  其次,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穿插一些情景模拟练习。教师创建比赛或应试、表演的场景,引导学生融入到创建的场景中,帮助学生适应场景并加以熟悉。然后加入一些意外情况,考察学生的应对能力,并给予正确地指导或提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接近“真实”的演奏状态,并通过教师对突发情况的设置与自身解决决策过程,提升自身心理素质,提高临场应对能力。学生面对应试或表演场景时出现的紧张、胆怯或者过于亢奋等情况,都属于正常的心理状态。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对心理学的认知和学习,利用适宜的心理调适手段帮助学生进行疏导,并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案。对学生临场状态的调节,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落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创建的虚拟情景模式,通过演练解决学生的恐惧、紧张、兴奋等问题,提高了学生的临场能力。
  (三)加强学生演奏自信
  手风琴的演奏需要身心合一,通过手、眼、身、脑等多方位配合与协作,共同完成一首曲目的演奏。在这其中,不仅需要手、眼、身协调完成技法部分,更需要演奏者饱满的情绪与自信心。坚定的自信心能够保障学生在演奏中发挥出自己的演奏技法,并准确的传递出作品中的情感,从而迸发与听众的心灵共鸣。在手风琴演奏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并树立自信心,发掘自身演奏优势。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活动,让学生分组演奏并讨论,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查缺补漏、发挥特长,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技能上提高自我,建立自信;另一方面,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帮助其建立自信。
  三、结语
  手风琴的演奏与演奏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将心理学介入到手风琴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调试,通过场景模拟、突发状况演习,以及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引导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演奏能力,并解决学生紧张、亢奋等情绪问题。
  参考文献
  [1]田丁.论声乐表演的艺术再创造[J].中国音乐,2002(03) .
  [2]魏启元.美育与求知: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的反思[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04) .
  [3]王晓元.论演奏个性心理特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0(02).
  [4]刘玉霞.演奏心理调节与演奏曲目选择[J].齐鲁艺苑,1998(01) .
  [5]梁瑞华.得心应手 声情并茂──谈扬琴演奏的心理素质训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5(02) .
  [6]张前.音乐表演心理的若干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03) .
  作者简介:蒋玲(1977—),女,汉族,硕士,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手风琴教学与演奏。
其他文献
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效率性和稳定性,是我国卫生改革的三大政策目标。依据这三大政策目标,分析我国卫生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提出今后我国在卫生改革政策制定上新的关
【摘要】本文通过对歌剧《弄臣》的介绍,从吉尔达人物形象特征着手,探究歌剧《弄臣》中吉尔达的演唱风格,使演唱更加生动,同时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与理论水平。  【关键词】歌剧《弄臣》;吉尔达;演唱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弄臣》  《弄臣》是威尔第创作中期的第一部作品,这部歌剧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艺术性和戏剧性,它的出现标志着威尔第歌剧创作的成熟。歌剧的脚本选自法国大文豪
广数传媒硬盘录像监播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成熟、安全、专业化、稳定性强的视音频监播监录设备,实现对多路节目的不间断收录监管;实现节目长期的数字化保存、查询调用、审
[目的]掌握云南省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卫生现状,为政府制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选择项目县,随机抽样确定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入户调查问卷,通过面对
以公立医院和公益性的含义为出发点,浅析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原因,并就加强公立医院公益性提出几点建议。
阐述有线电视网络接地的作用,地线埋设的标准、依据和计算公式,介绍有线电视接地的几种方法,举例说明机房接地的设计与施工。
医疗服务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要充分发挥竞争机制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中的基础作用,运用价格杠杆合理调节病人流向,促进医院提高质量和降低服务成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医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遭遇“瓶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教育部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用3~5年培训全国所有中小学教师。也就是说,全国现有的1千万中小学教师都将参与此次培训,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如何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策略,使这次培训成为受广大教师欢迎的、对教师有价值、有意义的培训,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生活水平的追求也不断提高,笔者针对音乐欣赏的感性方式和理性目标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以备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音乐欣赏;感性方式;理性目标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人们想要通过音乐欣赏而获得完整的体验首先就要增强自身的音乐感悟能力并提升音乐认知水平,这样才能从音乐审美的感知阶段进行情感积累,随即进入理解阶段进行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