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肌麻痹的CT和MRI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ey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眼肌麻痹患者的CT和MRI资料,探讨引起眼肌麻痹的病变发生特点及最佳扫描方案.方法 搜集1376例因眼肌麻痹为主要症状行CT和(或)MRI患者的资料,计算总阳性率及各病变的构成比,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及序列显示海绵窦炎症等病变的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多配对样本的Friedman检验,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 影像检查的总阳性率为91.9%(1264/1376),同时行CT和MRI的50例中,MRI阳性率(92.0%,46/50)高于CT(48.0%,24/50)(Z=-4.8,P<0.01).引起眼肌麻痹的病变:海绵窦区病变552例,占43.7%;眼外肌病变518例,占41.0%;颅眶沟通性病变108例,占8.5%;其他病变86例,占6.8%.对行MRI的283例海绵窦炎症,5种MRI序列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1,P<0.01);横断薄层T1WI[(2.71±0.69)分]优于横断厚层T2WI[(1.67±0.64)分],横断薄层增强T1WI[(3.92±0.27)分]优于横断厚层T2WI,横断薄层增强T1WI优于横断薄层T1WI,横断薄层增强T1WI优于冠状薄层T1WI[(3.10±0.39)分],冠状薄层T1WI优于横断薄层T1WI,冠状薄层T1WI优于横断厚层T2WI,冠状薄层增强T1WI[(3.95±0.22)分]优于横断薄层T1WI,冠状薄层增强T1WI优于横断厚层T2WI,冠状薄层增强T1WI优于冠状薄层T1WI(P值均<0.01).对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病变,增强MRI阳性率(100%,39/39)高于平扫(82.1%,32/39)(Z=-2.1,P<0.05).结论 CT和MRI可显示引起眼肌麻痹的病变,MRI是眼肌麻痹患者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

其他文献
患者女,70岁,7年前无明显诱因鼻梁左侧皮肤出现放电样疼痛,进食及洗脸可诱发,疼痛间歇性发作,部位较固定,间有游走性,近3个月疼痛发作频繁,于2010月5月4日就诊.体检:神清合作,语言清晰,问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角膜直接、间接反射存在,颈软,下颌关节活动自如.左侧眼周、鼻梁左侧皮肤触痛明显,可诱发放电样疼痛,临床拟诊"左侧三叉神经痛"。
期刊
患者 男,40岁.因头疼、恶心、呕吐1个月,言语不清、行走不稳10 d于2009年7月29日入院.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0.25,余正常。
期刊
震级和烈度较强的地震会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伤亡,影响地区广泛,而地震是不可准确预测的,因此医院有必要针对地震医疗应急救援制定相应的应急机制.目前国内放射学界尚无关于建立放射科地震应急机制的研究.笔者旨在以我院放射科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的经验探讨放射科地震应急预案的建立。
期刊
故障现象:开始时,0.8 s螺旋扫描不能完成,逐渐1.5、2.0 s螺旋扫描也不能完成,故障继续发展成断层扫描也不能完成,且无任何故障代码[1]。
期刊
患者男,15岁.因"双眼复视1个月余"于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复视,右侧明显;偶有阵发性头痛,左侧为主.体检:神志清楚,右眼轻度内斜视,双眼内收外展协调差,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Ⅴ级,行走步态稳,病理性反射未引出.无明确肿瘤家族史及射线接触史。
期刊
由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主办,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承办的第五届放射青年医师论坛将于2011年7月1至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放射青年医师论坛现已成功举办了4届,受到了放射界同仁特别是放射青年医师的普遍欢迎。本次论坛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授予国家级Ⅰ类继续教育学分。
患者男,10岁,2009年4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大腿疼痛,能忍受,无放射痛.1个月后出现双侧髋部疼痛,活动未受限,无红肿、破溃,在当地医院检查,左大腿X线平片未见异常,1个半月后出现双膝疼痛,疼痛剧烈而不能忍受,不能弯腰活动.实验室检查:血象、血沉正常.曾在外院行腰椎MR检查,发现L1椎体异常信号,诊断为淋巴瘤,并接受多次放疗,剂量不详,病情无缓解.遂到解放军第三○七医院就诊。
期刊
患者女,4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中夹带少量鲜血40余年,近2个月加重,于2010年1月14日收入院.出血量为100~200 ml/次.体检:脾大.直肠指诊:肛门未及肿物,退出指套有染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骨穿结果:血细胞三系减少,提示混合性贫血。
期刊
目的 分析长骨骨干骨肉瘤X线、CT和MRI表现,探讨有关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28例长骨骨干骨肉瘤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中病变位于股骨干18例、腓骨干4例、肱骨干4例、胫骨干2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CT和MR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 28例中,X线和CT显示广泛骨质破坏16例,骨膜反应22例.X线显示软组织肿块18例,肿瘤骨和瘤样钙化12例.
一、乳腺癌流行病学  1.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数据[1]: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和病死率还都不算高.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最近的估计,每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12.6万,标化发病率为18.7/10万,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每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3.7万,标化病死率为5.5/10万,也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预计未来10年无论发病率还是病死率都将呈上升趋势.根据第3次全国死亡流行病学调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