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我院的学生存在如下特点:第一,由于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很熟练;有的学生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计算机。其次,上机对于学生而言诱惑力大,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最初,学生怀有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所以能够不断了解、探索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但这种深入了解也有可能会对正常的教学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如:有的学生凭借对计算机的熟练掌握,可能会在上机过程中利用u盘、MP4或手机存储卡等存储设备拷贝一些电影、音乐或游戏,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
鉴于以上学情,我院计算机系从实际出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选取适合学生现有水平的教材
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计算机操作应用于所学专业。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各专业人才对计算机基础需求,我院参照职业资格能力考试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大纲要求,吸收了国内外教材的优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选取了从事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参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教材。本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方法进行编写,并穿插了大量的实例,把知识点融入实例,使原本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操作演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模式
1.分层次教学。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我院主要采用分层不分班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对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因材施教的目的,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具体的做法有:首先,将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选基础较好的学生为本组的小组长。其次,在讲解具体内容时按难、中、易的程度分别提出,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不同的操作。在整个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每组的互帮互助,不但充分发挥了不同学生的特长,调动了基础好的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基础差的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而且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与人协作的精神。对于成绩的评价,不是简单地以完成练习为依据,对于有创意的作品还要酌情加分。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制止了那些不听讲、玩游戏、窃取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
2.案例教学法。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本课程采用案例法的可行性。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仅使学生将枯燥的知识融入案例,而且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Word、Excel和PowerPoint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案例教学。如在学习Word的图文混排时,可以让学生利用Word提供的图文混排功能制作本班的“板报”,内容主要涉及本专业的简介、主要课程、就业前景、生活缩影等。要求本案例图文并茂,内容翔实。通过大量这样的案例,学生不仅可以系统化地掌握相关知识,还可以对知识的应用有深入的认识。为了保证案例的质量和适用性,我院计算机系要求每个教师分别对一个专业使用的案例进行归纳和整理,开展集体备课。
3.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在讲授PowerPoint软件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Word和Excel的基础,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如下任务: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简历、喜欢的影片和歌曲、自己的个人写真、本学期开设课程的成绩等。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图片、声音、影片、文字、艺术字、图表,还可以为作品添加动画和超链接等。通过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而且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以考证和竞赛两种形式为考核方式
为了衡量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我院要求所有高职学生参加山东省统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颁发相应证书,并将学生的成绩与毕业证挂钩。山东省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考核的知识点符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能够体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有了考证的驱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并且通过率也逐年上升。另外,我院还开展《自动化技能大赛》,划分出不同的等级,并给予奖励和颁发相应证书。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挑战,我院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方面进一步探索出更有利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以便学生掌握更高的技能,将其应用于所学专业。
鉴于以上学情,我院计算机系从实际出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选取适合学生现有水平的教材
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计算机操作应用于所学专业。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各专业人才对计算机基础需求,我院参照职业资格能力考试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大纲要求,吸收了国内外教材的优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选取了从事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参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教材。本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方法进行编写,并穿插了大量的实例,把知识点融入实例,使原本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操作演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模式
1.分层次教学。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我院主要采用分层不分班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对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因材施教的目的,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具体的做法有:首先,将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选基础较好的学生为本组的小组长。其次,在讲解具体内容时按难、中、易的程度分别提出,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不同的操作。在整个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每组的互帮互助,不但充分发挥了不同学生的特长,调动了基础好的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基础差的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而且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与人协作的精神。对于成绩的评价,不是简单地以完成练习为依据,对于有创意的作品还要酌情加分。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制止了那些不听讲、玩游戏、窃取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
2.案例教学法。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本课程采用案例法的可行性。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仅使学生将枯燥的知识融入案例,而且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Word、Excel和PowerPoint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案例教学。如在学习Word的图文混排时,可以让学生利用Word提供的图文混排功能制作本班的“板报”,内容主要涉及本专业的简介、主要课程、就业前景、生活缩影等。要求本案例图文并茂,内容翔实。通过大量这样的案例,学生不仅可以系统化地掌握相关知识,还可以对知识的应用有深入的认识。为了保证案例的质量和适用性,我院计算机系要求每个教师分别对一个专业使用的案例进行归纳和整理,开展集体备课。
3.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在讲授PowerPoint软件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Word和Excel的基础,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如下任务: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简历、喜欢的影片和歌曲、自己的个人写真、本学期开设课程的成绩等。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图片、声音、影片、文字、艺术字、图表,还可以为作品添加动画和超链接等。通过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而且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以考证和竞赛两种形式为考核方式
为了衡量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我院要求所有高职学生参加山东省统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颁发相应证书,并将学生的成绩与毕业证挂钩。山东省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考核的知识点符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能够体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有了考证的驱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并且通过率也逐年上升。另外,我院还开展《自动化技能大赛》,划分出不同的等级,并给予奖励和颁发相应证书。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挑战,我院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方面进一步探索出更有利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以便学生掌握更高的技能,将其应用于所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