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怨恨":公共物品供给与国内冲突的发生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5628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国内冲突的起因,主流的解释是“怨恨说”和“机会说”。前者认为国内冲突是人们在一定政治秩序下产生“相对被剥夺感”的结果,而后者则认为内战的真正起因是那些影响到潜在反叛者理性计算的选择性激励。经验检验倾向于支持机会说。然而,怨恨对国内冲突起因的非显著影响实际上是系统性的概念化和操作化偏差的结果。不仅如此,怨恨和冲突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被“公共物品供给”这一概念兼容。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政治的本质是被统治者以纳税和服从为代价向统治者换取公共物品的过程。由于纳税和服从是强制的,当政治和社会一经济公共物品的提供长期低于社会的最低可接受水平时,统治合法性会逐渐丧失,被统治者就会挑起国内冲突,推翻现存政治秩序。作者的大样本统计分析支持了公共物品供给显著地决定国内冲突的发生这一基本假设。不仅如此,经验检验还表明,以良好政治制度为标志的政治公共物品是国内和平最重要的保障,其影响远远超过社会一经济公共物品。
其他文献
2012年12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在北京举办“2012国际热点、焦点问题学术报告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和国防大学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报告会。
2012年12月25日,由外交学院主办以“中国外交:机遇、挑战、对策”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12年年会在北京举行。外交部党委书记、常务副部长张志军、副部长宋涛出席会议,并与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多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
中美两国在东亚海域的力量对比差距正逐渐缩小,权力竞争也愈发激烈而危险。这种权力竞争具有特殊性和有限性的特点,它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关两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现有的研究大多强调大理论的建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数据的演绎分析,忽视对中关间互动进程的考察,往往陷入“宿命论”的怪圈,缺失应有的解释力及政策价值。作者试图通过分析中关在东亚海域权力转移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双方在该区域重大利益的结构及博弈情况,寻求改善战略及政策互动的方法与途径。作者认为,中关间的互动正呈现出互相矛盾的两面,政策与意图正日益脱节,冲
近年来,新兴援助国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引发了全球发展援助领域的一场革命。学界对新兴援助国与传统援助国外援的差异做了大量总结和分析。然而事实上,外援政策与实践上的差异不仅存在于新兴援助国与传统援助国之间,而且传统援助国外援之间的差异也长期并广泛存在着。对差异性的比较研究并没有回答什么是新兴外援与传统外援的本质不同以及什么是所谓的“新型”外援。作者从援助关系中的核心概念、前提假设、基本原则和起始关系四个方面定义了“垂直范式”和“水平范式”两种截然不同的“理想类型”,并认为传统援助国代表了“垂直范式”,而南方援助
2013年4月12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展望》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大国崛起的理沦准备”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撰写国际关系论文,研究模式没有一定之规,但要做到逻辑自洽、结构合理,特别是要有所创新,有几个规范是必须遵守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要对应明确的国际关系事实;二是有对事实的疑惑作为研究问题;三是有对问题的明确答案即核心观点;四是有适宜的文献综述证明自己的核心观点具有新意与研究价值;
2013年3月30日,由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共同举办的“中国对外援助的战略思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缘起阶段是国际规范生命周期中的第一阶段,是考察国际规范性质及其扩散进程中道德与权力矛盾的重要切入点。实际上,既然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们在社会交往行为中可表现为利他性的道德属性和利己性的权力属性。国家之间互动形成的国际规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同时包含道德与权力双重属性,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双重属性的互动生动地体现在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缘起阶段。科学家群体对于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缘起起到了重要作用,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逐渐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及其危害,但要有效治理这一问题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