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舆论导向方式的有效性研究——以2013年两个公共舆论事件为例

来源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y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舆论对于政府形象有着巨大的影响,如何处理与舆论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古今中外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已有的研究主要讨论政府舆论导向的对策与方法的问题。然而,我国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建立系统化的舆论导向方针政策以来,我国政府的舆论导向究竟是否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现有研究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论证。因此,本文试图从“接收程度”和“接受程度”两个维度上描述并解释我国政府舆论导向方式的有效性,并且挖掘影响其有效性的几个因素。 Public opinion has a huge impact on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How to deal with the public opinio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of the governments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Existing research mainly discusses the issues and methods of government-oriented public opinion. However, since our country began to establish a systematic guideline and policy of public opinion since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whether the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of our government effectively guides public opinion or not has not been fully demonstrated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ries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the validity of our government public opinion orientation from two aspects of “receptivity ” and “receptivity ” and find out several factors that affect its validity.
其他文献
从中世纪晚期开始的近三百年期间,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各国都进入了转型时期。它们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法兰西民族意识逐渐形成,并促进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
西欧的农民早在中世纪早期已经体现出一定的社会职能,但直到12世纪左右,他们才形成一个专门的社会等级,与教士、骑士一样,被教会学者视为构成当时社会不可或缺的支柱。从中世纪早
本文以两汉历任荆州地方官吏以及荆州地方治理做为研究对象,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两汉时期地方官吏的设置情况。第二部分通过对正史及考古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了两汉历任荆
本文试图以当代美国妇女运动的起源为起点分析女权主义社会活动家贝蒂·弗里丹的个人生活经历及其自由主义女权思想的形成过程,重点考察她的思想给早期的“全国妇女组织”的宗
从中世纪至近代早期,欧洲经历了重大的社会转型过程。教育领域也相应的发生巨大变化。中世纪基督教垄断教育的状况被打破,教育出现世俗化趋势。另外,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这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