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马克图姆的伤痕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ter1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迪拜危机的丰富性并没有完全被理解。
  或把其看作是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动荡的续曲,或将这场沙丘上的繁华看作是新的房地产泡沫危害论的窠臼,或是将其看作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幻城”败象原因——但它们都是泛泛而论的浅见,并没有将经济嵌于政治图卷的长远眼光。
  
  马克图姆教训
  
  饶有趣味的是,当迪拜最大的国有企业“迪拜世界”宣布推迟590亿美元债务偿还之时,围绕着迪拜现任酋长马克图姆(Sheikh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的小插曲则显得意味深长。
  当时,60岁的马克图姆正在伦敦大英博物馆欣赏伊斯兰文物。这位“全球皆习迪拜学”的开创者在留言簿上写道,“(迪拜学)受惠于伊斯兰文明启发”。而在得知迪拜危机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之际,马克图姆非常讶然。他表示,伊斯兰金融并不在意于是否到期偿还债务,因为债务在伊斯兰金融里面有“利润分享、风险共担”的意思,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在同一个“船上”,应当有耐心等待转机,而不是逼迫还钱。
  当马克图姆明白外部债权人只在乎落袋为安,而不愿意领悟其金融原则的“博大”之时,他开始“精神按摩”以及“恐吓”外部债权人。他说,“都是记者将迪拜危机夸大了,不要将迪拜政府同迪拜世界混为一谈。政府并未担保该公司的债务,债权人需要为他们的决定负责”。当迪拜政府终于“暴露”出无法应付债务危机,需要求助于“兄弟冤家”阿布扎比的时候,马克图姆大谈“兄弟和睦”,并要求尖锐质疑迪拜和阿布扎比“裂痕”的记者“快点闭嘴”。
  如果将迪拜此前的梦幻般崛起看作是“迪拜学”,那么马克图姆这一系列的反应可以笑谑为“马克图姆教训”。“马克图姆教训”包含了四个部分:伊斯兰金融内在投机性问题(迪拜债务的推迟)、伊斯兰开明威权政治的有限性问题(叫记者“闭嘴”)、伊斯兰世界的内在关系和竞争性问题(与阿布扎比关系)以及伟大城市崛起的经济增长路径问题。
  
  沙漠华尔街的崛起
  
  马克图姆从其父辈开始,一直孜孜以求伟大增长的“崛起术”。其父赛义德
其他文献
在“危”中,中国看到了更多的“机”。在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均进入负增长区间时,中国吸引力有望增加;而中国争取公平的游戏规则的努力,才刚刚开始    受金融危机打击,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在2009年全面陷入衰退。无论世界银行、联合国IMF的预测都认为,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均进入负增长区间。  一片愁云惨淡之中,中国的“保八”目标,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抹亮色。  “2008年,在世界经济还是正增长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