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E低亲和力受体基因G/A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易感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j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全世界约有1亿多患者.在我国哮喘的发病率约1%~4%,全世界范围内哮喘发病呈逐年增加趋势[1].由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哮喘的防治存在很大困难.大量研究表明,哮喘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关哮喘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发现IgE低亲和力受体(CD23,FcεRⅡ).FcεRⅡ存在于B细胞、激活的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血小板中.部分T细胞上,为一条单链,具有调节IgE生成和B细胞分化、抗原递呈等功能.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使人们自然地把目光转到其编码基因上.为此,我们对湛江地区哮喘人群和正常人群中该基因外显子9进行了多态性检测.

其他文献
嗜酸粒细胞(EOS)可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参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发病过程,而EOS要提呈抗原必须表达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CD86是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之一.体外实验已证实EOS可表达一定水平的CD86[1].本组研究中,我们观测了过敏性哮喘患者吸入过敏原前、后痰液和血清可溶性CD86 (sCD86)水平的变化,探讨EOS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
我们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健康者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差异,并研究IL-1β诱导人肺上皮细胞IL-8表达的信号传导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