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在频繁发生的强震中,大量的连续梁桥出现了构件破坏,甚至发生了整体倒塌的现象,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减隔震措施以减少这类震害。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减隔震支座,介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频繁发生的强震中,大量的连续梁桥出现了构件破坏,甚至发生了整体倒塌的现象,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减隔震措施以减少这类震害。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减隔震支座,介绍了其构造、原理和力学性能,然后以一座连续箱梁桥为工程背景,基于动力显式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有无该支座下强震作用时该桥的倒塌仿真分析,得到其破坏模式,再对比分析了其减隔震效果。结果表明,该多功能减隔震支座具有较好的减隔震效果,在强震作用下,该连续梁桥的破坏模式得到了改善,得到的结论可为连续梁桥的减隔震技术及其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北京前三门地区有一些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鱼骨式剪力墙混凝土建筑.该建筑修建时间较早,受经济与技术条件限制,剪力墙混凝土强度低,配筋率不满足现行建筑抗震规范要求.北京
本文基于软件SeismoStruct对首层架空的填充墙框架结构进行了大震下的弹塑性分析,结合震害调查指出了该种结构形式存在的问题,推导了首层架空的填充墙框架结构的侧移模式.采
基于汶川地震中不同震中距处获得的基岩地震动,合成了若干条非平稳基岩地震动做为输入,以不同震中距来考虑不同的设计地震分组,通过典型深覆盖软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得到地表
菱形平面结构核心筒较为集中,刚度聚集效应明显,在抗震及抗风设计中具有较高的难度。本文结合一栋193m超高层实际工程,对超限结构设定了抗震性能目标,并针对性能目标提出了抗震措
基于北盘江特大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采用SAP2000建立杆系及杆系-纤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以截面曲率和材料应变为损伤指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IDA)对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得
北京前三门地区有一大批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混凝土建筑,主要结构形式为鱼骨式剪力墙。由于修建时间早,其混凝土强度和配筋率远低于现行混凝土结构抗震规范要求,需进行加
基于ANSYS分析平台,建立了顶底角钢加强型加层钢框架梁柱节点及常规梁柱连接节点共6个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恢复力特性分析,并讨论角钢肢长、厚度等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
为了保证框架结构楼梯间在大震下的层间位移角满足人员疏散要求,采用基于位移的框架结构抗震计算模型,推导出大震对于小震的地震剪力放大系数。可在常规小震设计的基础上,利用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