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时期教育部门提出的课程标准,中职数学教育必须进行多方面的调整,而教师将面对这各种不同的考验与挑战.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改善中职数学教学效率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效率;提升;方法
从目前的数学教学情况看,很多中职学生基础不够牢固,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也影响学生的习惯、信心、能力等方面,不少学生由于失去学习兴趣而影响到学科成绩.为了积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理念,数学教师必须要根据当前的教学状况进行改革调整,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去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教师需要采取的相关措施.
一、着眼现实,带动兴趣
面对枯燥的数学课堂,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这对于数学教学是很不利的.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这就需要教师能灵活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授课时要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求和”时可引入此例:“为庆祝移动公司成立十周年及短信突破50亿条,特推出此次回馈用户酬宾活动,只要将此信息转发给10位用户,您的卡上将自动加入50元!发完后查证!这是真的,我刚试过,快发吧!”通过这一生活现象提出:“某人在收到信息5分钟后将此信息转发给10位用户,依次循环下去,试计算1小时所消耗的费用是多少?”
师:有手机的人肯定收到过类似的短信,那我们就来计算一下所消耗的费用.
生:这是一个等比数列问题.
师:找规律,解问题.
在课堂上引进这一事例,不仅灵活运用了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也充分带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到一起.按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历编制教学资源,可让学生亲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数学学习就变得更加有趣了.数学灵活教学要求教师把握好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只有把数学回归到现实生活,才能为学生呈现出高效率的教学课堂.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不断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二、拓宽思维,注重创新
思维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必须把学生的思维有效打开才能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中职生思维意识比较保守,在学习中常会因思维打不开而无法正确理解数学知识.一般情况下,学生思维的保守性主要表现为受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同时缺乏自信.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常局限于一个点上,最终导致了思维的惰性.新时期的数学教育必须要引导学生摆脱思维的保守性,树立信心,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和多问几个为什么.此外,在思维训练上要倡导创新、求异的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起来.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提出来的想法或思路应首先要肯定,然后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思路是否存在问题.中职数学是很实用的一门学科,对学生今后其他专业技能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其他知识的学习.另外教师要积极把握学生在思维中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订培养计划.我在课堂上曾利用了一道例题:“假如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间把报纸送到你家,你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你父亲在离开家之前得到报纸(称为事件A)的概率是多大?”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在打开思维的同时也能收获知识.
①根据生活经验分享,父亲在什么条件下会得到报纸?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②送报到家(事件A发生)的时刻早于父亲离开家的时刻,能用一个变量表示吗?主要引导学生创建相应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分析问题.
③事件A在图形中如何刻画,也即事件A发生在哪里?借助于类比线性规划知识,最终确定事件A发生在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上.从而根据数学几何模型来分析问题.按照上述步骤逐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可以触动学生思维的浪花,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因此,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提出许多不同的看法或新见解,只要是比较新的看法则应及时鼓励,让学生的学习信心不断增强.
三、创设悬念,营造情境
悬念不仅能带动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探索问题.学生在悬念对象面前会出现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刺激了大脑皮层的活动,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能积极引导构思.因而,在数学课堂上设置悬念式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为学生思考问题创造理想的平台.例如,在上“对数”的概念时,我则为学生创造了情景:“我手中的这张纸厚0.083毫米,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厚度大约是多少?”此问题提出后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思考中,我则提出:“经过计算,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对此结果都十分好奇,同时提出了不同的质疑.我在课堂上则提出列式计算:0.083×230.为了方便学生的计算,我提出“计算230要费很长时间,若同学们能掌握对数的运用方法,则能很快地得出计算结果”.经过这样的教学描述,学生参与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在这种情境之下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
四、联系职业,解决问题
任何学科知识的教育最终还是为了服务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在改革数学教学方法时可将学科知识与学生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教学安排过程中需把数学课与专业课联系得更为密切,摆脱早期数学教学的落后模式.数学课堂教学可引进专业课程的知识,并进行有效整合,这样既能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又能为专业课程教学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实践中、职业活动中体现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需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不仅满足了专业知识的教学需要,也为学生个人发展创造了空间.我们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综合专业知识,通过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来正确处理数学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五、关注过程,改良评价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唯一形式是闭卷考试,且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与习题的翻版,多属于纯粹的数学题.面对目前中职生现状,这种考核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如我校的学业评价是平时考核占50%,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只是考核学生每节课的课本、教学工具是否带全,上课态度是否认真,课后作业是否按时交;考试成绩占考核的50%,分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按“中∶终”为4∶6计算,然后核算出来为课程评价.通过这样考核方法,学生可以看书,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几名同学合作完成.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可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紧张情绪,抑制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因素,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哪怕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解决出一个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前提下,不断改进考试方法,创造新的考试考核形式,全面综合反映评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综上所言,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中职学校必须积极参与到学科教育改革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灵活运用教学资源,这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吕宪军,刘悦红.数学教学与问题解决[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14-115.
[2]汪天萍.数学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5):121-123.
[3]孟娟.浅析高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1,(5):152-155.
[4]苗晓红.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4):152-155.
[5]杨丹丹.影响中职生高职考试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职业,2006,(S1):136-13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效率;提升;方法
从目前的数学教学情况看,很多中职学生基础不够牢固,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也影响学生的习惯、信心、能力等方面,不少学生由于失去学习兴趣而影响到学科成绩.为了积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理念,数学教师必须要根据当前的教学状况进行改革调整,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去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教师需要采取的相关措施.
一、着眼现实,带动兴趣
面对枯燥的数学课堂,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这对于数学教学是很不利的.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这就需要教师能灵活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授课时要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求和”时可引入此例:“为庆祝移动公司成立十周年及短信突破50亿条,特推出此次回馈用户酬宾活动,只要将此信息转发给10位用户,您的卡上将自动加入50元!发完后查证!这是真的,我刚试过,快发吧!”通过这一生活现象提出:“某人在收到信息5分钟后将此信息转发给10位用户,依次循环下去,试计算1小时所消耗的费用是多少?”
师:有手机的人肯定收到过类似的短信,那我们就来计算一下所消耗的费用.
生:这是一个等比数列问题.
师:找规律,解问题.
在课堂上引进这一事例,不仅灵活运用了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也充分带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到一起.按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历编制教学资源,可让学生亲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数学学习就变得更加有趣了.数学灵活教学要求教师把握好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只有把数学回归到现实生活,才能为学生呈现出高效率的教学课堂.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不断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二、拓宽思维,注重创新
思维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必须把学生的思维有效打开才能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中职生思维意识比较保守,在学习中常会因思维打不开而无法正确理解数学知识.一般情况下,学生思维的保守性主要表现为受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同时缺乏自信.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常局限于一个点上,最终导致了思维的惰性.新时期的数学教育必须要引导学生摆脱思维的保守性,树立信心,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和多问几个为什么.此外,在思维训练上要倡导创新、求异的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起来.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提出来的想法或思路应首先要肯定,然后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思路是否存在问题.中职数学是很实用的一门学科,对学生今后其他专业技能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其他知识的学习.另外教师要积极把握学生在思维中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订培养计划.我在课堂上曾利用了一道例题:“假如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间把报纸送到你家,你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你父亲在离开家之前得到报纸(称为事件A)的概率是多大?”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在打开思维的同时也能收获知识.
①根据生活经验分享,父亲在什么条件下会得到报纸?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②送报到家(事件A发生)的时刻早于父亲离开家的时刻,能用一个变量表示吗?主要引导学生创建相应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分析问题.
③事件A在图形中如何刻画,也即事件A发生在哪里?借助于类比线性规划知识,最终确定事件A发生在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上.从而根据数学几何模型来分析问题.按照上述步骤逐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可以触动学生思维的浪花,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因此,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提出许多不同的看法或新见解,只要是比较新的看法则应及时鼓励,让学生的学习信心不断增强.
三、创设悬念,营造情境
悬念不仅能带动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探索问题.学生在悬念对象面前会出现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刺激了大脑皮层的活动,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能积极引导构思.因而,在数学课堂上设置悬念式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为学生思考问题创造理想的平台.例如,在上“对数”的概念时,我则为学生创造了情景:“我手中的这张纸厚0.083毫米,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厚度大约是多少?”此问题提出后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思考中,我则提出:“经过计算,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对此结果都十分好奇,同时提出了不同的质疑.我在课堂上则提出列式计算:0.083×230.为了方便学生的计算,我提出“计算230要费很长时间,若同学们能掌握对数的运用方法,则能很快地得出计算结果”.经过这样的教学描述,学生参与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在这种情境之下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
四、联系职业,解决问题
任何学科知识的教育最终还是为了服务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在改革数学教学方法时可将学科知识与学生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教学安排过程中需把数学课与专业课联系得更为密切,摆脱早期数学教学的落后模式.数学课堂教学可引进专业课程的知识,并进行有效整合,这样既能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又能为专业课程教学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实践中、职业活动中体现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需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不仅满足了专业知识的教学需要,也为学生个人发展创造了空间.我们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综合专业知识,通过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来正确处理数学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五、关注过程,改良评价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唯一形式是闭卷考试,且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与习题的翻版,多属于纯粹的数学题.面对目前中职生现状,这种考核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如我校的学业评价是平时考核占50%,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只是考核学生每节课的课本、教学工具是否带全,上课态度是否认真,课后作业是否按时交;考试成绩占考核的50%,分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按“中∶终”为4∶6计算,然后核算出来为课程评价.通过这样考核方法,学生可以看书,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几名同学合作完成.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可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紧张情绪,抑制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因素,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哪怕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解决出一个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前提下,不断改进考试方法,创造新的考试考核形式,全面综合反映评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综上所言,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中职学校必须积极参与到学科教育改革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灵活运用教学资源,这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吕宪军,刘悦红.数学教学与问题解决[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14-115.
[2]汪天萍.数学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5):121-123.
[3]孟娟.浅析高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1,(5):152-155.
[4]苗晓红.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4):152-155.
[5]杨丹丹.影响中职生高职考试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职业,2006,(S1):136-13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